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化学试题
说明:本卷共6页,测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6分)
1.2023年10月8日杭州亚运会胜利闭幕。下列情景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
A.五星红旗缓缓升起
B.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主火炬
C.人浪营造海潮图形
D.会场探照灯通电绚丽夺目
2.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符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B.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O
C.甲烷(CH4)中含有 4个氢元素
D.二氧化硫(SO2)中含有一个氧分子(O2)
3.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缺钙容易引起骨质疏松,可适量饮用牛奶补充
B.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限
C.焊接金属时让乙炔在氧气中燃烧,获得所需高温
D.生活中可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 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4.实验室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相比较,正确的是( )
A.反应都需要加热
B.所用药品的状态不同
C.都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D.反应原理都是分解反应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干冰放置在空气中,有白雾出现
B.向氨水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成蓝色
C.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
D.如图,向烧杯中缓慢倾倒CO2气体,下层的蜡烛火焰先熄灭
6.下列关于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组成:CO2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结构:CO2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C.性质: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用途:CO2可用于生产碳酸型饮料
7.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看:读取体积 B.听:氢气验纯 C.闻:判断气味 D.吹:熄灭酒精灯
8.学习化学应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镁带在空气中表面会失去光泽,因为生成了氧化镁固体
B.加压的条件下氧气体积会变小,因为氧分子体积变小的缘故
C.50 mL的水和50 mL的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 mL
D.鸡蛋放入白醋中蛋壳表面产生气泡, 使鸡蛋上浮
9.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改进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忽略,实验时引燃红磷后即熄灭酒精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时伴随着浓厚的白烟
B.待试管冷却至室温松开弹簧夹,活塞向左移动
C.实验结束后,试管内的残留气体主要是稀有气体
D.该实验装置能够减少测量的误差,而且对环境友好
10.家庭小实验是化学学习的有益拓展。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完成的是( )
A.用加热灼烧的方法鉴别蔗糖和葡萄糖
B.用醋酸除去暖水瓶内壁上的水垢
C.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D.用注射器证明空气比水更易被压缩
11.下列按照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Al>Si
B.空气中气体体积分数:CO2>O2
C.常温下 水中溶解能力:O2>CO2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H2O> H2O2
12.CH4与C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得到合成气(CO和H2),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还同时存在积碳反应和消碳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消碳反应的产物 “”是CO
B.所用催化剂在反应后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C.反应过程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不变
D.为减少催化剂表面的积碳可在原料气中加入适量O2
13.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正确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的电极
B.碳酸氢铵能分解产生氨气,可作氮肥
C.镁有银白色光泽, 可用于生产烟花
D.氧气能燃烧,可用作火箭推进剂
14.学习化学要用化学观念认识世界。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与探究:证明CuO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只需验证CuO能加快反应速率
B.变化与守恒:铁矿石中含有铁元素可以炼出铁,却不能炼出金
C.模型与推理:用符号和数字可表示物质的组成,如碳酸钠为Na2CO3
D.宏观与微观:过氧化氢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其分子结构不同,所以性质不同
15.足量的蜡烛在如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浓度传感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发生了化合反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数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D.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物质的总质量不断减少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2H4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B.Fe2O3 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6.7%
C.电解36g的H2O可产生2g的氢气
D.含氮量为45%的CO(NH2)2样品是混合物
17.丙烯酸乙酯 (C5H8O2) 是一种香料。工业上可用物质A转化为乙醇(C2H6O),乙醇与丙烯酸(C3H4O2)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醇、丙烯酸和丙烯酸乙酯三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B.乙醇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C.丙烯酸中含有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
D.物质A在氧气中燃烧有水生成,说明A中一定含有H元素
18.工业上电解水制氢,联合碳酸钙制备氧化钙,最终合成甲醇(CH3OH)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该新方法能减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水过程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
B.反应器1中生成物为两种氧化物
C.反应器2中的反应可表示为H2+C→CH3OH
D.反应器2发生反应时H和O原子数不断减少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8分)。
19.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碘盐 ②金刚石 ③石英砂 ④明矾 ⑤碳酸钙
(1)可用切割玻璃的是______。
(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的是______。
(3)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4)能为人体提供必需微量元素的是______。
20.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过氧化氢是一种氧化物,每个过氧化氢分子______中含有两个氢原子(2H)和两个氧原子______。
(2)过氧化氢可任意比例与水混溶,溶于水时会电离出少量氢离子______。
(3)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后能迅速分解产生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21.如图是小组证实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取一个大烧杯装入大半杯水,烧杯中放入一些金鱼藻,通入一定量的气体A,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漏斗罩住金鱼藻,然后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于漏斗上,将装置放在太阳光下、过一会儿,试管内有许多气泡产生,管内液面下降。根据这一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通入气体A的目的是______。
(2)试管内产生气体的名称是______。
(3)当试管内液面如图所示时,试管内的气体压强_____(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强。
(4)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将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生成物中。
22.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
(1)由空气得到X和氧气的过程发生了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
(2)工业上控制温度使液态空气汽化,首先分离出氮气,剩下的是______色的液态氧。据此事实可推断沸点:液氮______液氧 (选填“高于”或“低于”)。
(3)反应②是氨气与Y反应生成尿素和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23.水在生产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电解水和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2)便携式净水器能除去天然水中的多种杂质,其结构如图所示。
它涉及的净水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和消毒。
(3)中国空间站中的水大部分来自地面的携带,也通过电解水产生氧气供给呼吸,同时产生的氢气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经过化学反应,实现水的再生,如图所示。
①在氧气生成系统中,运用电解水的方法制氧气,满足航天员供氧需求,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若正极产生8 mL气体,则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为______mL。
②萨巴蒂尔反应系统是实现水的再生及净化的过程,若要鉴别净化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______。萨巴蒂尔反应系统中还生成了一种新物质和水,该新物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
③航天员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______作用。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3小题,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7分)
24.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停止实验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______。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检验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2)实验室用装置C作为制取CO2发生装置,稀盐酸通过______(填仪器名称)添加,该装置和B相比,主要优点是______。检验二氧化碳常用的试剂为______。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反应符号表达式为______,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4)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在收集氨气的过程中闻到刺鼻的氨臭味,说明微观粒子具有______的性质。
(5)如图是学生制作的快速简易供氧器,左瓶为氧气发生装置。在供氧使用时,左瓶中可放置的药品是______,右瓶中需加入适量的水,水的作用是______。
25.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主要操作:在实际容积为250 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 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已知:在空气中,温度超过40℃,白磷就可以自燃。
(1)请写出白磷燃烧的反应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2)组装好该装置后,进行实验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
(3)若实验非常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_mL。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少了,原因可能是______。
(4)用装置甲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______(填实验操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产生热量造成的
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C.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占空气质量的
26.在通常情况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1 L二氧化碳气体,某小组为了进一步了解CO2在水和食盐水中的具体溶解情况,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1】CO2在水和食盐水(模拟海水)中的溶解情况
相同条件下,该小组分别用排水法、排食盐水法收集CO2,如图1,待收集100 mLCO2后,移出导管,每隔一段时间记录量筒内CO2体积。
重复实验,所测数据平均值如下表:
(1)图1发生装置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2)由上表数据分析:
①能用排水法收集CO2的理由是______。
②相同条件下,等体积水和食盐水吸收CO2更多的是______(填“水”或“食盐水”)。
【探究2】植物油隔离对CO2在水中溶解情况的影响
(3)小方设计并完成以下对照实验:用两个量筒分别收集100 mLCO2倒置于水槽中,向其中一个量筒内注入少量植物油,使CO2与水被植物油隔开(CO2与植物油不反应),如图2。测得量筒内CO2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3。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为检验有植物油隔离时CO2是否会穿过油层进入水中,请设计实验方案:______。
四、计算与分析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共9分)
27.深海鱼油中的DHA(化学式为C22H32O2)是一种特殊的不饱和脂肪酸,这种不饱和脂肪酸是大脑细胞形成、发育及运作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1)DHA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
(2)DHA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3)一个DHA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______。
(4)3.28gDHA中含氧元素的质量是______。
28.下图是某品牌矿泉水标签的部分说明。
(1)标签主要成分中阴离子的符号为______。
(2)配料表中硫酸镁的化学式为______。
(3)一瓶该矿泉水含钾离子的质量最多为______mg。
(4)偏硅酸(H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5)已知溶液的pH<7为酸性溶液,pH=7为中性溶液,pH>7为碱性溶液,该品牌矿泉水显______(填“酸性”或“中性”或“碱性”)。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6分)
1.B
【解析】A、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该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主火炬,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人浪营造海潮图形,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会场探照灯通电绚丽夺目,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A
【解析】A、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符号为O,正确;
B、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错误;
C、甲烷(CH4)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H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错误;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