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八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1949年10月后,“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人民银行”,到使用的“人民币”,“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C.已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漫画创作于1950年,其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C.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D.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20世纪50年代初,农民们高兴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 )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C.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D.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
4.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标志着我国( )
A.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C.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如图所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五”计划实施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进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
6.“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与上述材料有关的史实是( )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7.史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助人为乐的解放军战士——雷锋,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的是( )
A.电影作品《雷锋》 B.雷锋日记
C.《英雄模范人物故事一一雷锋》 D.某同学课堂笔记提纲
8.深圳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现在正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迈进,深圳成为“窗口”的起点是指(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成为首批经济特区 D.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9.20世纪80年代,农民抱怨:三个月种田,两个月过年,五个月休闲。这表明田野已经承载不动数亿农民致富的希望。为此,一些农民探索出的致富新路是( )
A.实行互助合作 B.建立人民公社
C.改革国有企业 D.发展乡镇企业
10.1980年12月11日,温州市鼓楼工商所向章华妹颁布发了由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盖章的营业执照。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第一份个体营业执照。这表明(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国营企业改革起步
C.个体经济取得合法地位
D.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每一个“全面”都有其重大战略意义。其中,为着力推进党的建设而采取的战略举措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2.当前全球治理体系主要是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起来的,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全球性挑战的日益严峻,已经暴露出重大缺陷。为此中国提出的新理念是( )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中国梦蓝图
13.2019年是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以下是人民海军不同时期的主战装备,这反映出人民军队( )
A.武器现代化水平提高 B.成カ友好交往的使者
C.实战化训练不断加强 D.形成海陆空防御体系
14.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向世人昭示了我国( )
A.载人航天技术的进步 B.国防实力的增强
C.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 D.粮食问题的解决
15.印度人写的《中国的形象》中说:“我们所到的城市,到处可见玻璃的高楼大厦、现代化的联合企业、宽阔的马路……每个中国人吃得好、穿得好。”该文强调的是中国( )
A.科学技术的发展 B.交通运输的便捷
C.社会生活的变迁 D.温饱问题的解决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2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据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出台的台前幕后》等
(1)据材料一,指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现实国情。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重大成就并简述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人们的手脚,使中国与西方国家原本缩小了的差距越拉越大。经过十年“文革”,也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走自己的道路”。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据材料二,简要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并结合所学,简析该制度实行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在统一大业道路上取得的重要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成就取得的原因。
材料三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3)据材料三,指出阻碍台湾统一的不利因素。
…………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题干1949年10月后“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所学知识表明我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所以才会有今天“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B项正确;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排除A项;1954年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排除C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