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培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你是那夜空中最美的星星……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相遇,早安,我的隆回。”《早安隆回》这首歌曲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创作,迅速走红。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李大利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D.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2.有人将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但随着救治行动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疾病不仅在肌体上,更多是在头脑中,于是又开出了救治“头脑疾病”的良方。其中“温药慢治”、救治“头脑疾病”分别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国民大革命
3.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第二次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直接相关的是( )
A.提倡民主、科学 B.号召变法图强 C.雪耻救国 D.师夷长技以制夷
4.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说明陈独秀当时( )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倒行逆施的活动
5.《新青年》在1915-1918年总篇数共1274篇,其中“社会主义”一词一共有20篇文章使用,使用了34次,平均每篇使用1.8次;而从1919-1922年,总篇数共1026篇,其中使用篇数达l45篇,使用次数1292次,平均每篇使用7.75次。这种变化反映了( )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变化
C.中国政府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D.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拥护
6.《新青年》、《新潮》、《每周评论》、《少年中国》等五四时期创办的刊物,得到中国先进分子的追捧,其追捧的原因是( )
A.政府支持文化事业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政府宣传影响巨大 D.百姓知识水平提升
7.“近代中国的‘沉沦’中有‘上升’,……由于有新的阶级、新的政党、新的经济力量、人民群众的普遍觉醒这样的上升因素在起作用,终于制止了帝国主义使中国滑向殖民地的企图。”其中“上升因素”起的作用是( )
A.推动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C.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D.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和发展
8.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些群众运动的场面,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开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这一“群众运动”( )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促进了民族工业兴起 D.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9.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这说明五四运动的胜利是由于( )
A.爱国学生发挥先锋作用 B.取得了斗争的彻底胜利
C.各阶层人民的广泛参与 D.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0.观察五四运动时期的漫画《共诛卖国贼》,该漫画主要揭示出五四运动时期( )
苹果中的虫子附文为“卖国贼”,右下侧三只鸟附文分别为“商界”“学界”和“工界”。 |
A.革命力量逐步走向联合 B.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政权
C.实业救国思潮渐趋兴起 D.社会主要矛盾根本改变
11.1920年8月俞秀松作为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受共产党早期组织委派到上海厚生铁工厂做工,并给工人讲课。当时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的李中,以“一师范(湖南第一师范)学生在江南造船厂打铁”。他们都参加了电灯厂、造船厂等单位最先发起成立的“上海机器工会”。这些事件的最终影响是( )
A.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条件 B.使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力量
C.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广泛传播 D.掀起了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12.在北京某博物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展中,其中一块展板的内容包括“庶民的胜利”“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上海望志路106号”“嘉兴南湖游船”等,通过这块展板你可以了解(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遵义会议的召开
1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大会上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奋斗目标是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实现社会主义 D.实现共产主义
14.中共二大发表的宣言说:中国的广大农民有极大的革命积极性,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小资产阶级因遭受极大痛苦会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来,工人阶级将会变成推倒在中国的帝国主义的革命领袖军。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正确认识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B.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C.主张国民革命实施国共合作 D.重视革命武装力量的作用
15.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给我党提供的最大教训是( )
A.必须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B.必须反对帝国主义
C.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D.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二、综合题(共3小题,第16题16分,第17题7分,第18题7分,共30分)
16.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具有鲜明的转型与过渡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辛亥革命使“家国”转为“民国”,即便是呼风唤雨的军阀,他们挂着“民国”招牌,也不可能再完全按照封建专制时代的方式行事了。任何一个军阀控制中央政府后,为了证明政权的合法性,都将“民国”作为法统,宣称主权属于国民,并保留了国会等民主共和的政权机构和三权分立制衡的权力架构形式。
——摘编自郑琼现《1912—1918年:一个得而复失的宪政时刻》
材料二 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1917年《新青年》第3卷第3号
材料三 李国祁等编著的《近代中国青年运动史》目录(部分)
篇章 | 学习摘要 |
第一部分 辛亥革命前后—爱国青年为创建中华民国而团结奋斗 | 三,近代中国青年的第一次团结—同盟会的成立四、中国青年与辛亥革命 |
材料四:北洋时期是一个中国王朝政治解体走向宪政民主国家的过渡时代,那时的中国开始尝试民主。经济飞速发展,清华和北大的学术自由,也是在北洋政府时期奠定的,正是基于北洋政府的宽容和人性,北大和清华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学术自由,培养和聚集了一大批民族精英。
——陈钦《北洋大时代》
民国年间的经济形态大都还停留在封建社会,1948年全国人均粮食产量还不及西汉,多数县由于不通铁路、公路而处于封闭状态,这就为“土皇帝”们占地为王提供了社会基础。外国侵略者插手中国内政扶持军阀,更是促进了各军阀的兴起。
——徐焰《辛亥革命后何以形成军阀混战局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保留的辛亥革命“政治遗产”有哪些。(4分)
(2)根据材料二,陈独秀认为当时社会的主要弊病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为解决这一弊病作出的主要努力有哪些?(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前后爱国青年的斗争目标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四并所学知识结合回答,请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谈谈你对北洋政府时期的认识。(6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材料二:1919年4月29日至30日,英、法、美三国在议定巴黎和约中关于山东问题的条款时,完全接受日本的提议。这样,日本夺取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殊权益的“既成事态”,便被明文肯定下来。中国代表指出,“此次和会条件办法,实为历史所罕见”,并对和会的这种做法提出抗议。但是,北京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力,竟准备在这个丧权辱国的和约上签字。
材料三:作为当时的一个弱国、事实上的半殖民地国家,中国在当时的大国所主导的政治秩序中的发言权是相当轻微的,轻信美国政府的表态支持,因而在英法美日等大国达成私下共识后遭到出卖;中国代表团为害怕对失败负责,向国内报告说:此次外交失败,一是由于日本和英法诸国的密约,二者,1918 年我国与日本政府“欣然同意”之山东换文,遂使爱我者无从为力。“梁启超一行……(诱发舆论)不断有梁氏出任代表团团长之传闻,一方面让陆征祥不安于位,多次请辞,一方面让王正廷心怀疑虑,……报章传闻谣言不断,在都损耗了中国代表团的团结,应付外交之余,还要花更大的力量应付内部纷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个丢失的省份”指的是哪省份? (1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斗争结果如何?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哪些?(6分)
18.为了民族的崛起,近现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在在悲愤中反抗,在屈辱中探索,在觉醒中前进。他们不懈追求,前赴后继。这些反抗斗争,每次都对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7分)
时间 | 材料 |
1838 | 年“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
1853年 |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
1894年 |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
1898年 |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
1919年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
1921年 |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积极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
请任意选择其中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形成相关史实之间的联系,围绕“中国人民的抗争之路”,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限200字以内)
…………
参考答案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D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