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核心考点讲解
第02讲:词语运用
考点一: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语境义
1.基本义: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最初的或最常用的意义。例如“海”的基本义是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如“大海”。
2.引申义: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学习时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3.比喻义: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
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做题时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4.词的多义性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不以语言环境为转移,在词典等工具书中可以找到义项。语境义则恰恰相反,它是不固定的,是在语境中临时赋予的,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其意义便不存在了。词的语境义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如反语表达的语境义,与词的字面意思完全相反。词的语境义一旦固定下来,就变成了词的引申义或比喻义。如“粉丝”原指用绿豆等的淀粉制成的线状食品,现在也指迷恋、崇拜某个名人的人。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带有赞扬、喜爱或贬斥、憎恶等感情色彩。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褒义词:在表示意义的时候,带有赞美、喜爱、肯定的感情色彩。如:雄伟、庄严、怀念、敬仰、鞠躬尽瘁。
(2)贬义词:在表示意义的时候,带有贬斥、憎恶、否定、轻蔑的感情色彩。如:虚伪、丑恶、阴险、卑鄙、处心积虑。
(3)中性词:指不带有褒贬感情色彩的词。中性词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可以用于好的方面,也可以用于坏的方面。如:发动、保护、思想、害怕。
2.词语的语体色彩,一般分为书面语、口语。
(1)书面语多用于书写或阅读文章,较正式、严谨,如:头颅、氧化、思考。
(2)口语多用于非正式的场合或日常的对话,较随意。如:脑袋、生锈、想。
1.从意义上辨析。
(1)从相异的语素分析。如“怜惜”“惋惜”两个词,重点是区分“怜”和“惋”两个相异的语素。“怜”,怜爱;“惋”,可惜。这种类型的词还有“严实”与“结实”“精力”与“精神”“武力”与“暴力”“充分”与“充足”等。
(2)词义的着重点不同。如“诡辩”与“狡辩”同是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
(3)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指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两者词义范围较小;而“开辟”着重指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比较大。
(4)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批判”和“批评”。前者是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后者是对缺点或错误提出意见。可见“批判”比“批评”词义重。
2.从色彩上辨析。
(1)感情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如“鼓动”“鼓舞”“煽动”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动”是中性词,既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坏的方面;“鼓舞”是褒义词,指受到好的影响而积极奋发;“煽动”则是贬义词,有挑唆、怂恿他人干坏事之意。
(2)语体色彩不同。语体色彩不同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如“夫人”和“爱人”是同义词,前者适用于庄重的场合,后者适用于一般的场合。
3.从用法上辨析。
(1)适用对象不同。“抚养”和“赡养”都有照料生活、供给生活需要、养活的意思。“抚养”是指长辈对晚辈,年长者对年幼者;而“赡养”指晚辈对长辈。
(2)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区别是“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充当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多充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也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还可充当定语,如“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3)搭配习惯不同。例如“坚定”和“坚强”。前者常和“立场”“方向”等词语搭配;后者常和“性格”“意志”等词语搭配。
常考题型,填写或选择连接句子时运用的关联词语。
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关键是分析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根据其关系才可选择相应的关联词语。
在使用关联词语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
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
(2)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
(3)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
(4)该用关联词的地方不能缺少关联词语。
(5)特殊关联的种类需要根据语意确定
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正确解答词语运用题的关键。除此之外,还要做到“十看”。
一看词语运用是否望文生义
如:王老汉又给自己的养牛场购进了300头牛,种类齐全,真可谓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这一成语中的“栋”,是指栋宇,屋子。词语是指运输书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是形容藏书非常多的意思。而这里是指牛的种类齐全,明显是望文生义。
二看词语运用是否断词取义
如: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服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要各司其职。“各司其职”是指各自做好自己相应的职责,而句中并无承担职责之意,应改为“各得其所”。
三是词语运用是否语义重复
如:排球比赛结束后,同学们津津乐道地谈论起球员们的表现。
“津津乐道”的“道”有谈论的意思,与后面句中的“谈论”重复,使用不恰当。
四看词语运用是否自相矛盾
如:“印象·刘三姐”是全球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这壮观的实景剧场位于人迹罕至的山水甲天下桂林市。
“人迹罕至”的意思是人烟稀少,很少有人去,指荒凉偏僻的地方,这用来形容热闹的桂林市是自相矛盾的。
五看词语运用是否褒贬失当
如:谈起围棋,这孩子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连专家都惊叹不已。
“左右逢源”用于褒义的话,指人做事得心应手;用作贬义,就是指人比较圆滑。文中是指说话,表达看法,而非做事。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对,褒贬失当。
六看词语运用是否对象弄错
如:五一假期,天气晴朗,同学们纷纷相约来到长江畔,或戏水玩沙,或放风筝,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天伦之乐”是指家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适用范围只能是亲人之间,不可用于同学、朋友之中。
七看词语运用是否轻重失度
有些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别,切不可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
王老师勤勤恳恳,日理万机,在教坛上默默奉献了30年。
“日理万机”是指一天内要处理上万件事务,一般指君主或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该词词义较重,例句中用在普通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八看词语运用是否谦敬错位
如:我的到来,使老师宿舍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是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后,主人说的客套话。用在此处谦敬错位。
九看词语运用是否符合性别色彩
有些词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或只能用于男性,或只能用于女性。如果把握不准,就会造成误用。如:
这对孪生姐妹在幼儿园时就青梅竹马,形影不离。
“青梅竹马”指男女双方在孩童时代就曾天真地在一起玩耍,不能用于同性之间。
十看词语运用是否符合数量色彩
在表数量的词语中,有的只能用于多数,用在表单数的句子中就成了误用。如: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学子”指很多学生,表示多数,不能和表单数的数量词连用。
1.《邓稼先》
元勋(yuán xūn):指首功;大功。亦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某朝代立大功的人。
奠基(diàn jī):本意是指打下建筑物的地基,后引申为某一事物的产生或者确立,打基础。
选聘(xuǎn pìn):挑选聘用。
谣言(yáo yán ):虚构不实的传闻
背诵(bèi sòng):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辞。昼夜(zhòu yè):白日和黑夜
昆仑(kūn lún):指昆仑山。
挚友(zhì yǒu):交情深厚的朋友
可歌可泣(kě gē kě qì):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鲜:很少;为:被。很少被人知道,
至死不懈(zhì sǐ bù xiè):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含褒义)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鞠躬:弯着身子;尽瘁:竭尽心力。指贡献出全部精力。当之无愧(dāng zhī wú kuì):担得起某种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 lù):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透露出来。
妇孺皆知(fù rú jiē zhī):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