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5 文言文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经典基础题】
题材一:山水游记
1.李强读到了下面这篇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各题。
游狼山记
①光绪二年秋八月,黎莼斋管榷务①通州,余过焉。既望②,与莼斋游于州南之狼山。
②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倚山为寺,寺错树间。最上为支云塔,危居山巅,万景毕纳。迤下若萃景楼及准提、福慧诸庵,亦绝幽迥。所至僧舍、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远绝尘境。侧身四瞩,江海荡天,近在户牖③。隔江昭文、常熟诸山,青出林际蔚然。时秋殷④中,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现。余与莼斋顾而乐之。
③狼山,淮扬以东雄特胜处也。江水自氓蜀经吴楚行万里,至是灏溔渺莽,与海合会。山川控引,界绝华戎⑤,天地之所设险,王公以是慎固,古今豪杰之士所睥睨⑥而筹也。
④昔阮籍遭晋室之乱,作《咏怀诗》以见志;登广武山,叹悼时之无人。今余与莼斋幸值兹世,寇乱殄息⑦,区内无事,蕃夷绝域,约结坚明,中外以恬熙⑧相庆,深忧长计,复奚⑨以为?
(文/张裕钊:王文濡选辑《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释】①榷务:税收事务。②既望:农历十六日。③户牖:门和窗户。④殷:正当中。⑤华戎:中华与外夷。⑥睥睨:重视。⑦殄息:灭绝,平息。⑧恬熙:安逸喜悦。⑨奚:何,怎么。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昔阮籍遭晋室之乱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
①倚山为寺 _________
②远绝尘境 _________
③青出林际蔚然_________
④余与莼斋顾而乐之 _________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最上为支云塔,危居山巅,万景毕纳。
(4)选文第②节体现了狼山景色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5)比较选文第②节与链接材料,说说它们在语言和情感上的共同点。
【链接】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2.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三叠泉瀑布
徐霞客
僧知觉甚稔①三叠之胜②,言道路极艰,促余速行。北行一里,路穷,渡涧。鸣流下注乱石,两山夹之,丛竹修枝,葱郁上下,时时仰见飞石,突缀其间,转入转佳。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如是三里,得绿水潭。一泓深碧,怒流倾泻之上,流者喷雪,停者毓黛③。又里许,为大绿水潭。水势至此将堕大倍之怒亦益甚。潭有峭壁乱耸,回互逼立④,下瞰无底,但闻轰雷倒峡之声,心怖目眩,泉不知从何坠去也。乃西向登峰,峰前石台鹊起⑤,四瞰层壁,阴森逼侧⑥。泉为所蔽,不得见,必至对面峭壁间,方能全收其胜。乃循山冈,出对崖,下瞰,则一级、二级、三级之泉,始依次悉见。(选自《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
【注】①稔rěn:熟悉。②三叠之胜:三叠泉瀑布。③黛:深青色。④逼立:指山崖等像墙壁一样陡立。⑤鹊起:乘势奋起。⑥逼侧:狭窄。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间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水势至此将堕大倍之怒亦益甚。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北行一里
②如是三里
③又里许
④始依次悉见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泉为所蔽,不得见。
(4)本文作者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方面来描写大绿水潭的。
(5)同桌觉得用舒缓的语气和轻盈的语调读“一泓深碧,怒流倾泻之上,流者喷雪,停者毓黛”一句更有韵味。你认为是否恰当?请简述理由。
3.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题目。
【甲】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
东坡食汤饼
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间③。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觕⑤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⑦’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④鬻(yù):卖。⑤觕(cū):同“粗”。⑥箸(zhù):筷子。⑦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1)【甲】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乙】文作者_________,苏轼评价其诗“诗中有画”。
(2)下列每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仁至义尽
B.念无与为乐者/念念有词
C.相与步于中庭/门庭若市
D.盖竹柏影也/欲盖弥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丙】两文中的划线句。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4)一切景语皆情语。【甲】诗颈联运用白描手法,不仅准确地描绘了_________的塞外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乙】文写景句则点染出一个_________的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5)结合【乙】【丙】两文人物的言行,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4.阅读下面的一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苏州赋
林锡旦
三江既入,震泽底定;万物复苏,川流滋润。然则三山岛畔,人类遗址逾万年;草鞋山中,水稻耕作六千轮。蚩尤先民,兵仗威厉无比;良渚文化,玉琮精美绝伦。江南并非荆蛮,华夏有此文明。
溯自商周,泰伯来而勾吴立国;延及春秋,阖闾起而伍员建城。相土尝水,原野竖起吴都;开天辟地,水陆并列城门。都邑之纲纪,王业之藩屏。兵圣奇谋,胥溪通而胜战强楚;霸王举鼎,江东出而扫灭暴秦。运河纵贯,江海联横。阊门内外,五更市贾不绝;河塘左右,八方生机依存。集散东西兮货积如山;供输南北兮帆樯似林。富丽州雄,东南称此都会;郡守府治,有吴据此中心。攘往熙来,尽为四远客商;栉比鳞次,均属百年店亨。日出万绸,衣被天下;苏湖一熟,禾泽苍生。赋税尽出于此;贡物皆输于京。此诚姑苏繁华之地,吴郡滋生之源也。
(1)下列哪一组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人类遗址逾万年 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逾急(《阎典史传》)
B.溯自商周 实以四半日溯流行七百里(《过小孤山大孤山》)
C.霸王举鼎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
D.此诚姑苏繁华之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富丽州雄,东南称此都会。
②此诚姑苏繁华之地,吴郡滋生之源也。
(3)结合文章,说一说你眼中的苏州是什么样的。
题材二:人物传记
5.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
咏史上周亚夫
宋·徐钧
削平吴楚大功成,一旦生疑触怒霆①。
自是君王多任刻②,非关许负③相书灵。
注释:①触怒霆;触怒君王。②任刻:任性刻薄。③许负:秦末汉初善于相面的一个老妇人,她曾给周亚夫相面,说他会做到丞相,最后会被饿死,结果都应验了
(乙)
周亚夫细柳营图
宋·郑思肖
细柳营中作略殊,宁容直入骤先驱。
不因一见入门诀,文帝何曾识亚夫。
【丙】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
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
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上废栗太子,亚夫固争之,不得。上由此疏之。
其后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上欲侯之以劝后。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即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上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免相。(节选自《汉书·张陈王周传》,有删改)
(1)请根据词典常用义给加粗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相应空格处。
加点字 | 《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 | 字义选项 |
军霸上 | A.军队
B.士兵 C.军队驻扎 D.攻击 |
①
|
乡者霸上、棘门如儿戏耳 | A.古代地方行政单位
B.面向,朝着 C.接近,靠近 D.先前 |
②
|
亚夫固争之 | A.牢固
B.坚定,坚决 C.固定 D.本来 |
③
|
亚夫因谢病免相 | A.道歉
B.辞去官职 C.感谢 D.逝去 |
④
|
(2)(甲)(乙)两首诗同是写周亚夫的,但立意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3)(甲)诗中写到了“一旦生疑触怒霆”,请说出丙文所写到的周亚夫“触怒霆”的两件事。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
(5)小苏发现选段中的一句话与课文中的表述略有不同,他认为选文更好,而小州认为课文里的更好。你赞同谁的说法?请说说理由。
选文:军门都尉曰:“军中闻将军之令,不闻天子之诏。”
课文: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之令,不闻天子之诏’。”
(6)小苏认为周亚夫作为将军值得点赞,但作为丞相,则要得到差评。请结合上述诗文谈谈你的看法。
6.文言文阅读,回答小题。
【甲】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选自《愚公移山》)
【乙】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选自《卖蒜老叟》)
(1)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断两处)。
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2)翻译下面句子。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3)甲文中的“智叟”与乙文中的“杨二”的人物形象有什么异同。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①陶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②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后为镇军、建成威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②,以为三径③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④,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⑤,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亦不能致也。
③颜延之与渊明有旧交,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选自《陶渊明传》,有删改)
【注】①州祭酒:即江州祭酒,官职名。②弦歌:在小地方做官。③三径:隐居住所。④秫(shú):高粱,可以做烧酒。⑤粳(jīng):粳稻,稻的一种。
(1)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句中的加点字。
文言语句 | 方法借鉴 | 字词释义 |
①躬耕自资 | 成语推断法:事必躬亲 | 躬: |
②妻子固请种粳 | 课内迁移法:根据《周亚夫军细柳》中“其将固可袭而虏也”的“固”判断。 | 固: |
③会郡遣督邮至 | 查阅字典法:①聚集,会合②时机,机会③领悟,理解④恰巧,恰逢 | 会:
(填序号) |
(2)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②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3)“其真率如此”一句是对陶渊明品性的评价,请根据选文内容,分条概述“其真率”的具体表现。
(4)文中写“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请简析陶渊明此举寄寓的情志。
8.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①,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葛兆光《唐诗选注》,中华书局2018年)
【乙】
段志玄,齐州临淄人也。义兵起,志玄募得千余人,授右领大都督府军头。
从平霍邑,下绛郡,攻永丰仓,皆为先锋。从刘文静拒屈突通②于童关,文静为通将桑显和所袭,车营已设,志玄率二十骑赴击,杀数人而还。为流矢中足,虑众心动,忍而不言,更入贼阵者再三。
太宗③即位,累迁左骁卫大将军,封樊国公,食实封九百户。文德皇后之葬也,志玄与宇文士及分统士马出肃章门。太宗夜使宫官至二将军所,士及开营内使者,志玄闭门不纳,说:“军门不可夜开。”使者曰:“此有手敕。”志玄曰:“夜中不辩真伪。”竟停使者至晓。太宗闻而叹曰:“此真将军也周亚夫无以加焉”
(节选自《旧唐书•段志玄传》,中华书局2006年)
【注释】①新丰市:古代盛产美酒的地方。②屈突通:隋唐名将。③太宗:指唐太宗李世民。
(1)【甲】诗中“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是千古名句,请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2)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 方法 | 解释 |
竟停使者至晓 | 查阅词典法:a完毕;结束。b整;全。c终究;终于。d竟然;居然。e究竟。 | ① |
夜使宫官至二将军所 | 课内迁移法: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 ② |
志玄闭门不纳 | 语境推断法 | ③ |
(3)翻译句子。
为流矢中足,虑众心动,忍而不言,更入贼阵者再三。
(4)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①请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并从句子语气的角度说说你的理由。
此 真 将 军 也 周 亚 夫 无 以 加 焉
②结合诗文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真将军”“大丈夫”的理解。
【链接材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题材三:道德修养
一、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
【乙】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周亚夫军细柳》节选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寒暑易节( ) (《愚公移山》)
(3)往之女家( ) (4)天子且至( )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11.根据甲文中孟子的观点,说说乙文中的周亚夫是否称的上大丈夫?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愚公移山》原文略
【乙】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zh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年且九十( ) (2)汝之不惠( )
(3)无地置土( ) (4)或曰( )
1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其如土石何 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D.以君之力 以天下之所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公善之,欲行。
15.结合[甲][乙]两文,请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16.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对我们抗击新冠疫情有何启发?
题材四:治国谋略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尝君①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②,能为文收责③于薛④者乎?”冯谖曰:“能。”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⑤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烧其券契,后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以何市而反?”冯谖曰:“窃以为君市义。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烧其券契,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
后孟尝君被逐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梁惠王曰:“诸侯先迎孟尝君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齐王闻之,谢孟尝君曰:“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有删改)
【注】①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战国四公子之一。②计会(kuài):即会计。③责(zhài):同“债”。④薛:孟尝君的封地,在今山东滕县东南。⑤券(quàn)契:关于债务的契约,犹今之合同。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谁习计会 习:_________ ②西游于梁 西:_________
③孟尝君怪其疾也 怪:_________ ④谢孟尝君曰 谢:_________
18.下列句中的“之”与“驱而之薛”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冀州之南 B.汝之不惠
C.此之谓大丈夫 D.已而之细柳军
19.翻译下列句子。
①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烧其券契,民称万岁。
②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20.俗话说:狡兔三窟。正是有了冯谖的用心经营,孟尝君才可“高枕无忧”。请任选一“窟”,从具体做法和凿窟目的两个方面,说说冯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选择第_________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古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詹何钓鱼
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筿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①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詹何曰:“曾闻先大夫②之言,蒲且子③之弋④也,弱弓纤缴⑤,乘风振之,连双鸧⑥于云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仿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惟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尘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楚王曰:“善。”(选自《列子•汤问》有改动)
[注]①汩流:湍急的河流。②先大夫:这里指已经逝去的父亲。③蒲且子:古代善射者。④弋(yì):射箭。⑤弱弓纤缴:拉力很小的弓,纤细的丝绳。缴,射鸟时系在箭上的丝绳。⑥连双鸧(cāng):一箭连射两只黄鹂鸟。
21.(1)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纶不绝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曾闻先大夫之言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以独茧丝为纶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D.临河持竿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
(3)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原文语句 | 钓鱼经验总结 | 对学习的启示 |
心无杂虑,唯鱼之念 | ③ | 学习要专注 |
① | 动手均 | ⑤ |
② | 施饵巧 | 学法要得当 |
仿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 | ④ | ⑥ |
【优选提升题】
题材一:山水游记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电视上正播放着庐山“三大名寺”之一大林寺的宣传片,李泽外公很感兴趣,于是李泽向外公介绍了白居易的这篇文章。
游大林守序①
唐·白居易
①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特、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建、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凡十有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②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②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③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③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者。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释】①元和十年,白居易因直言被贬为江州司马,此文是两年后借同庐山隐士、僧人共十七人游庐山大林寺时所作。②聚落:村庄。③迨(dài):等到。
2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此 地 实 匡 庐 第 一 境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
(1)其僧皆海东人( ) (2)时节绝晚( )
(3)梨桃始华( ) (4)初到恍然( )
24.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
25.作者笔下的大林寺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述。
26.第③段中的画线处“名利之诱人也如此”后应该用什么标点符号?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次日,同年①苏耕余载酒船相邀,予以湖上之景未遍观也,与之出清波门。城下多柳,而白堤多桥,所谓“柳浪闻莺”、“断桥残雪”也。循白堤,复至孤山,入行宫②。行宫之制甚奇,复阁重廊,周回相通,凿石为基,削岩成壁,引水成池,植花成幄。桥水磴③山,至于后宫。殿在山上,含岩石于殿中,注清泉于座下,一室之中,而山水之观毕具。左右高楼,近挹④湖光。远吞山色,如登玉霄金阙,而望十洲三岛之仙踪也。放鹤亭在行宫东北,古梅巨石,清雅不群,惜亭殊巨丽,不似当日处士风流。下亭,复登舟,绕孤山之背,至昭庆寺而还。于湖中之景,不能十一,而已暮矣。予益信轿与船之不能远到,而游西湖者未尽见西湖也。(选自张潮《虞初新志》)
【注释】①同年:科举时代同一年考中的人,彼此称为同年。②行宫: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殿。③磴:山路上的石阶。④挹:汲取,这里指欣赏。
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 ) ②虽乘奔御风( )
③行宫之制甚奇( ) ④而山水之观毕具( )
2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循白堤,复至孤山,入行宫。
29.文中三峡的夏水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30.【甲】文山水自然天成,【乙】文山水匠心独运,文中写到“行宫之制甚奇”,请你用文中语句说说行宫是如何构造山和水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书上元夜游
苏轼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③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④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过:指苏轼的儿子苏过。④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乙】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1.小州对文中部分文言词语把握不准,小苏让他用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进行解释。
文言词句 | 方法 | 释义 |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 | 查阅字典法:①经过②超过③拜访④过失 | ① |
良月嘉夜 | 成语推断法:美味嘉肴 | ②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课内迁移法:但微颔之(欧阳修《卖油翁》) | ③ |
32.请帮助小苏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_________
33.小苏:【甲】【乙】两文描写了苏轼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夜游”所见,【甲】文中“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儋州上元夜特有的热闹氛围;【乙】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写出了______。
小州:我却从这不同的月夜之景中感受到了诗人相同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选自元结《右溪记》)
3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则 宜 逸 民 退 士 之 所 游 处
35.根据下面表格提示,请你对加点词语进行释义。
方法 | 联系内容 | 释义 |
课内迁移 | 山气日夕佳 | (1)佳木异竹( ) |
语境释义 |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 | (2)合营溪( ) |
关联成语 | 莫名其妙 | (3)不可名状( ) |
查阅字典
|
若:①你,你的;②像,好像;
③假如,如果; ④乃,才; ⑤此,这个;⑥至,至于(《古汉 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 |
(4)此溪若在山野之上( )
|
3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37.阅读甲、乙两文后,小如和小通进行了下面的讨论。请你补全对话内容。
小如:文人笔下的水有相同点,《右溪记》“洄悬激注”和《与朱元思书》“急湍甚箭”都表现了水之湍急。
小通:是的,我还发现两文的水都有(1)_________的特点,分别从“(2)_________ “和“(3)_________”可以读出两位作者从正面直接写水的共同特点。
小如:这两篇文章都是借景寓志的美文,《与朱元思书》寄托了(4)_________;但《右溪记》寄托的情感我却理解不了。
小通:你可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比如“怅然”一词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右溪(5)_________的情感,进一步可以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理解,作者年轻之时因被朝廷搁置,长期闲赋,“怅然”一词还隐藏着(6)_________的情感。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惠山记
【明】袁宏道
余性疏脱,不耐羁锁,不幸犯东坡、半山①之癖,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以故虽霜天黑月,纷庞冗杂,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余既病痊,居锡城,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然书浅易者,既不足观,艰深者观之复不快人。其他如《史记》、杜诗、《水浒传》、元人杂剧畅心之书,又皆素所属厌②,且病余之人,精神眼力几何,焉能兀兀③长手一编?邻有朱叟者,善说书,与俗说绝异,听之令人脾健④。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娓二万言不绝,然久听亦易厌。
余语方子公,此时天气稍暖,登临最佳,而此地去惠山最近。因呼小舟,载儿子开与俱行。茶铛⑤未热,已至山下。山中僧房极精邃,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声阁远眺尤佳。眼目之昏聩,心脾之困结,一时谴尽,流连阁中,信宿⑥始去。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
【注】①半山:王安石的别号。②属厌:饱足。③兀兀:劳苦不息的样子。④脾健:精神健旺。⑤茶铛(chēng):煎茶用的壶。⑥信宿:住了两夜。
38.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霜天黑月(下霜) B.皆素所属厌(向来)
C.余语方子公(说话) D.信宿始去(离开)
39.下列句中的“之”字与“元人杂剧畅心之书”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往送之门 B.甚矣,汝之不惠
C.称善者久之 D.投诸渤海之尾
40.翻译下列句子。
(1)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
(2)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
41.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作者如何写惠山之美。
题材二:人物传记
一、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张全义为河南尹,经黄巢之乱,居民不满百户,四野俱无耕者。全义招怀①流散,劝之树艺②。数年之后,都城坊曲③,渐复旧制;桑麻蔚然,野无旷土。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出见田畴美者,辄下马与僚佐④共观之,召田主劳以酒食。有田荒秽者,则集众杖之。或诉以“乏⑤人牛”,乃召其邻里,责之曰:“彼诚乏人牛,何不助之?”众皆谢,乃释之。由是邻里有无相助,故比户皆有蓄积,凶年不饥,遂成富庶焉。
(选自《农桑辑要·典训》,有删减)
[注释] ①招怀:招纳安抚。②树艺:种植栽培。③坊曲:大街小巷。④僚佐:随从官员。⑤乏:缺乏。
4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张全义为河南尹( )
(2)天子且至( )(《周亚夫军细柳》)
(3)或诉以“乏人牛”( )
(4)苦其心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诚乏人牛,何不助之?
(2)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活板》)
4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张全义哪些做法表明他重视农业的人和事的。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周勃卒,文帝感其功,诏择其子最贤者,人举亚夫,遂荫①亚夫条侯为续。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孝景三年,吴、楚反。以亚夫为太尉,东击吴、楚。亚夫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绝吴、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数欲挑战,终不出。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於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卯②。归,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景帝由此疏之。而梁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匈奴王徐卢降,景帝欲侯之。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亚夫因谢病,中元三年,以病免相。
(选自司马迁《绛侯周勃世家》,有删减)
【注】①荫: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代官爵或功勋而受到封赏。②卯:过节,嫌隙。
4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人举亚夫( ) ②诫太子曰( )
③愿以梁委之( ) ④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 )
4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不肯往。
②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47.亚夫被免职的原因有哪些?
48.结合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评说亚夫形象?
①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不肯往。
②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
③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振之,字而强,慈谿人。性刚方,敦学行,乡人严重之。崇祯初,举于乡,以教谕迁鄢陵知县。十四年十二月,李自成陷许州。知州王应翼被害,都司张守正,乡官魏完真,诸生李文鹏、王应鹏皆死,自许州以南无坚城。有奸人素通贼,言城小宜速降,振之怒叱退之。典史杜邦举曰:“城存与存亡与亡人臣大义,公言是。”振之乃与集吏民共守。贼大至,城陷,振之秉笏①坐堂上。贼索印,不与,缚置雪中三日夜,骂不绝口,乱刃交下乃死。初,振之书一小简,藏箧②中,每岁元旦取视,辄加纸封其上。及死,家人发箧,乃“不贪财、不好色、不畏死”三语也,其立志如此。赠光禄寺丞。邦举,富平人。许州被屠,鄢陵人恟惧③,守者或遁走,邦举捕得之,斩以徇④。及城陷,自成欲降之,邦举骂曰:“朝廷臣子,岂为贼用!”贼抉其舌,含血喷之,遂遇害。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一》,中华书局2015年版,有删改)
[注释]①笏(hù):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以记事。②箧(qiè):小箱子。③恟(xiōng)惧:恐惧。④徇(xùn):巡行示众。
49.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性刚方 方七百里
B.自许州以南无坚城 自非亭午夜分
C.振之书一小简 与朱元思书
D.岂为贼用 天子为动
50.下面是“发”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请填写义项。
51.用“/”给下面的句子画出朗读停顿,画两处。
城 存 与 存 亡 与 亡 人 臣 大 义
5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有奸人素通贼,言城小宜速降,振之怒叱退之。
53.按孟子的标准,文中的刘振之、杜邦举堪称“大丈夫”。请结合选文分析。
…………
参考答案
1. (1)昔/阮籍/遭晋室之乱。
(2) 建筑 隔绝 ……的样子 看
(3)最上面的是支云塔,高高地踞于山顶,万种景象尽收眼底。
(4)近景: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远景:侧身回瞩,江海荡天。
(5)语言上:两文都是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基调,句式参差,富有变化,读起来抑扬顿挫。整篇文章给人以美的享受。
情感上:都体现出作者对自然风景的喜爱和赞美。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