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统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必刷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1日
资源编号 67514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统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必刷卷(含答案解析)

2024-01-16 八年级上册 1 3,491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4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前三空每空2分,后四空每空1分)

(1)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4)《使至塞上》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赤壁》表达机遇对于人才的重要性,借历史来抒发心中抑郁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回答问题。(12分)

秋天深了,天空渐渐湛蓝,变得透明,眼前的山水突然安详(   )了。人被一泓秋光包裹着。秋天有光,山峦墨绿之光,河水潋滟之光,天空深suì之光。年年最爱秋光好,古人更早发现了秋光,在诗词里一次次书写:“高梧叶下秋光晚”“小院秋光浓欲滴”“露洗秋光透……秋意在各色瓜采里。石榴挂色,梨已青黄,紫色的葡萄一串串饱满熟透了,青枣越来越大,开始泛红,柿子(   )发黄变软。后山的栗子树(   ),撑开了肥大的斗篷,露出深红的皮壳,惹得顽童眼馋。人在街巷里闲游,触摸活泼泼的市井生活却能感受到秋意。秋意从铺地的方砖里涌上来,秋意从红墙黄瓦中挤出来,秋意从钟鼓楼里游过来,秋意从老城墙下冒上来。                    ,。几位老先生在老房子里转悠,举手投足颇有些俗世的清雅。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深suì(     )       颇有(     )

(2)依次填入上面语段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寂然   依次   稀稀疏疏

B.寂寞   渐次   枝繁叶茂

C.寂寞   依次   稀稀疏疏

D.寂然   渐次   枝繁叶茂

(3)联系上下文,修正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2分)

(4)依次填入画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墙角石灰有些脱落斑驳

②走过了春夏的灯笼有些陈旧了

③裸露出藏青色大砖

④衬着粉饼般色调的外墙

A.②③①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③

(5)秋天无时无刻不在以各种形式告诉人们它的到来。请从声音、色彩、形态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写句子。(要求:具体形象,诗意表达,句式不限)(3分)

示例:秋天的形态——稻谷低垂的头颅,枝头挂满的果实,都是丰收的秋天悄然而至的身影。

我选:秋天的          ——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面一组古诗文,完成3-7题。(17分)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丙】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丈夫之冠也     冠                    

(2)无陇断焉      陇                    

(3)固不可彻      彻                    

(4)九万里风鹏正举   举                    

4.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相同的一项(    )(3分)

A.富贵不能淫           B.介胄之士不拜        C.吾与汝毕力平险     D.空谷传响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6.下列对【甲】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就是位高权重,威风八面,能够左右时局的当权者。

B.孟子以“妾妇之道”为喻直接指出了公孙衍、张仪之流不能称为大丈夫的原因。

C.“广居”“正位”“大道”这三个词分别喻指“仁”“礼”“义”。

D.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是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穷达有道,威武不屈。

7.有人说【乙】文中的“邻人京城氏之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这句是闲笔,应该删去,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1题。(10分)

读经典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材料—】

①退学读私塾、父母担当读经“家教”、课余“读经班”异常火热……针对少儿读“经”的不断涌现,日前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特设了“少儿读经利弊得失之检讨”专题论坛。

②读经热、诵典潮,近年来风生水起,已成时尚。这是对传统文化保持“温情与敬意”,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推动作用。“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这种动力无疑是积极的。

③不过,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能一提读经就退学读私塾,也不能陷入“读死经”的泥淖之中。如果把读经简单理解为死记硬背,却不知其意,实属本末倒置。媒体曾报道,某读经少年花了10年时间背诵了30万字的儒家经典,结果竟然连常用字都认不全,一篇800字的作文错字连篇,这是不折不扣的读经悲剧。还有人读经,以背诵了多少万字经典而自矜,时不时卖弄于公共场合,炫技于亲朋面前,这种小聪明反衬此人并未真正读懂经。

④今人读经,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认为:“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现代人读经诵典,读进去才有可能读得懂,知其深邃,跳出来才能更客观地审视经典,并在审视过程中观照内心,有选择地指导自我。对待古代经典,用业内人士的话就是做到“客观、科学和礼敬”。否则,妍媸(媸,读作chī,相貌丑陋,与“妍”相对)不分,全都拿来,像鲁迅所说的那样“随手拈来,大口吞下”,把“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也当成了滋补品,后果自然是“吃得胸口痒痒的,好像要呕吐”。

⑤读经诵典,“怎么读”重要,“读成什么”也重要。在品味与诵读过程中,如果深切领悟到古人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品格,并能把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就意味着读出了真意,读出了滋味。

⑥“有没有印度帝国没有关系,我们可不能没有莎士比亚!”曾有英国人如是感慨。但凡对本国历史稍有了解者,都会明白民族文化的分量和意义。今天,只有我们在读经诵典中领悟到传统文化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才是真的明白了读经的意义,才能谈得上传承与弘扬。

【材料二】

“读经”是学习领会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但“经”毕竟是封建社会和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其中包含许多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内容,尤其是欠缺现代科学的内容。建构现代精神家园,仅靠“读经”是不行的,还应注重现代科学研究和教育普及。

【材料三】

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王财贵说,经典是圣贤的著作,是从人性出发的智慧结晶,所以读“经”是一种完整的人格教育,能实现开发人性的教育目的。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朱杰人也表示,记诵是祖先流传下来的优秀教学方法,但除了背诵外,读“经”还应注重解疑释惑,记诵与理解并重,否则会使孩子置身于僵化的教育下,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8.阅读【材料一】,用自己的话概括其中心论点。(2分)

9.关于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读经诵典时“怎么读”很重要,所以要明白民族文化的分量和意义。

B.【材料一】第④段引用王国维的话,意在表明读经典要加以鉴别和取舍。

C.读经典不能依靠死记硬背,还应注重现代科学研究和教育普及。

D.经典是从人性出发的智慧结晶,它能帮我们构建现代精神家园。

10.【材料一】第③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11.三则材料共同关注了什么社会现象?请综合三则材料,分条归纳其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3分)

关注的现象:                                                                                     

积极意义:                                                                                     

                                                                                                         

负面影响: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6题。(18分)

父亲的车后座

张风芹

①父亲节那天晚上,妹妹发过来一张图片,一个小小的女孩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妹妹说:“曾经,我们也这么小,父亲也这么年轻……”憋了一天的眼泪再也止不住落下来,我给妹妹发了一个拥抱的表情,妹妹回复我:“姐,今天我没落泪,你一个拥抱,我的眼泪就忍不住了。”

②凝视那张图片,往日的时光如潮水一样涌过来,漫过心海。

③从有记忆开始,父亲就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那时候父亲在县城做木材生意。县城十天两个集,每逢集日,天还不明,父亲就蹬上那辆破自行车,颠簸在蜿蜒乡间的小路上,一去就是一整天,将近半夜才能回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那时候的我们都太小,根本不曾懂得父亲的艰辛,我们期盼的是父亲自行车后座上带回来的东西。最喜欢夏天,父亲会给我们带回来各种水果,桃、李、杏、枣、香瓜、甜瓜……年幼的我们只懂得贪吃,不知道那是父亲省下的午饭钱给我们买的。那些水果是商贩散集后处理的,成堆廉价卖。就为这些别人看不上的瓜果,父亲要在集市上忍饥挨饿一整天。

④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不只承载他的劳苦,还载着我们的快乐与幸福。

⑤上小学的时候,我每个学期都会参加一次乡联校举办的抽考比赛,每次都是父亲用自行车带上我去考试。那一天的父亲显得特别精神,平日里下巴上密密麻麻的胡茬跑得无影无踪,干裂、粗糙得像松树皮的双手洗得发白,他换上雪白的衬衫,蹬上一双崭新的千层底布鞋。父亲戴着我一路颠簸,那条长长的土路,颠簸出我心里的感动,好几回我都忍不住靠着父亲的后背,父亲的后背真硬啊!那时,父亲正年轻。

⑥等到我去镇上读了中学,开始住校。父亲的破自行车也换成了崭新的大金鹿,那亮晃晃的自行车让我骄傲了好久。父亲去镇上的时候,就会顺路绕道学校门口等我放学,崭新的自行车后座上带着给我的衣服被褥,或者草席蚊帐。等我放学后飞快地跑到父亲面前,父亲就会变戏法般的从衣兜里掏出来一个大纸包,大纸包里常常是两个撒满芝麻的吊炉烧饼。虽然我不忘把包子烧饼举给父亲一个,可是父亲却从来都不舍得咬上一口,等我吃完再塞给我。看我吃得满口流淌,不忘取笑我:“唉呀呀,这吃相,这闺女以后肯定嫁不出去了!”我才不管,骄傲地再咬一大口,鼓着腮帮子对着父亲傻笑。

⑦结婚后,我们住在县城的出租屋里,冷暖温饱依然让父亲牵肠挂肚。每年,麦子收了,父亲送来麦仁和白面,说是新麦子格外好吃:玉米长成了,送来成袋的嫩玉米,说孩子们都爱吃这口;树上新打下来的红枣,地里刚摘的毛豆,母亲腌的咸鸭蛋,刚开封的西瓜酱豆……近四十里的土路,父亲蹬着那辆由新变旧的自行车,一样一样都给我们送到了跟前。我常常心疼不再年轻的父亲,忍不住埋怨他:蹬车这么远,还带这些东西,路又不好走,何必非要送来呢,等我们回去再吃也不迟啊!父亲不生气,一边逗弄着孩子一边说:“我想来看看孩子了,这一点儿路算个啥,蹬上自行车不就到了吗?”我忍不住鼻子酸酸的,两眼含泪,坐在父亲车后座的一幕幕情景又浮现在眼前。真想再回到小时候,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和父亲一起回家!

⑧父亲老了,蹬自行车费力了,就换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这车后座特别宽敞,可以带上母亲一起来城里看孩子。父亲高兴地对我们说:“你们放假的时候,我来接你们回家吧!这车后座像沙发一样舒服呢!”可是,我们还没来得及坐上那像沙发一样舒服的车后座,父亲就和我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悄悄地离去了。至今,那辆三轮车和那辆破自行车相依相偎,一起默默地停放在老院里。

⑨父亲,今夜有月,月明风清,梦里,驾上您的三轮车再来看看吧,我想您的车后座了。

(选自《杂文选刊》2020年第1期)

12.父亲的车后座里,全是父爱故事,请概括第③段和第⑤段的车后座父爱故事。(4分)

13.请体会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埋怨”所表现的深情。(4分)

14.父爱情深,常常体现在动作、语言的细枝末节中,请从第⑥段中摘录一个体现父爱的细节的句子,并简要分析其妙处。(3分)

15.文章以《父亲的车后座》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16.文中父亲在“我”结婚后,仍然不顾一路颠簸为“我们”送吃的,让“我”“两眼含泪”。我们所学课文《背影》中,朱自清在望父买橘时同样流下了眼泪。请说说二者的泪水中都包含着怎样的情感。(3分)

(四)名著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7-19题。

喏,这个尿泉就是谜底。幼虫在向前挖掘时,也随时把粉状泥土浇湿,使之成为糊状,并立即用身子把糊状泥压贴在洞壁上。这具有弹性的湿土便糊在了原先干燥的土上,形成泥浆,渗进粗糙的泥土缝隙中去。拌得最稀的泥浆渗透到最里层:剩下的则被幼虫再次挤压,堆积,涂在空余的间隙中。这样一来,坑道便畅通无阻了,一点浮土都不见了,因为已被就地和成了泥浆,比原先的没被钻透的泥土更瓷实、更匀称。

幼虫就是在这黏糊糊的泥浆中干活儿来着,所以当它从极其干燥的地下出来时便浑身泥污,让人觉得十分蹊跷。成虫虽然完全摆脱了矿工的又脏又累的活儿,但并未完全丢弃自己的尿袋;它把剩余的尿液保存起来当作自卫的手段。如果谁离得太近观察它,它就会向这个不知趣的人射出一泡尿,然后便一下子飞走了。蝉尽管性喜干燥。但在它的两种形态中,都是一个了不起的浇灌者。

不过,尽管幼虫身上积满了液体,但它还是没有那么多的液体来把整个地洞挖出的浮土弄湿,并让这些浮土变成易于压实的泥浆。蓄水池干涸了,就得重新蓄水。从哪儿蓄水。又如何蓄水?我觉得隐约地看到问题的答案。

(节选自《昆虫记》)

17.下面是一位同学读完《昆虫记》后写给法布尔笔下的小诗,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代表昆虫的字母后填上恰当的选项。(4分)

A.蚂蚁         a.身后那条黑色的细线,其实是我刚刚狼吞虎咽下的美餐。

B.萤火虫        b.你自有自己的甘泉,不求任何其他物。

C.圣甲虫        c.前人的寓言迷惑了我的眼,你真实的身份原来是疯狂抢劫犯。

D.蝉          d.早知你要将我吮吸进肚中,我就该拒绝你带着麻醉的亲吻。

A——           B——         C——        D——        

18.选段末尾提到“我觉得隐约地看到问题的答案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谈谈。(2分)

19.鲁迅评价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科学巨著《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简述这本书在“有趣、有益”方面的特点。(4分)

三、作文(63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3分,含书写3分)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可以让人增长见识,获得独特的人生体验。

请将你某次外出旅游的经历、感受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⑥不少于600字。

…………

参考答案

1.家书抵万金     似曾相识燕归来     采菊东篱下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抵、燕、篱、漠 、郎、乔”等字要正确书写。

2(1)邃    pō(2)D

(3)街巷里游荡,触摸活泼泼的市井生活,也能感受到秋意 。(把“却”改成“也”)

(4)D

(5)色彩    枫叶变红,绿草枯黄,这不仅是秋天到来的征兆,也是时光飘然离去时踩出的斑斓脚印。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统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前必刷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67514.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