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检测卷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毛泽东说:“历史走到今天,总算出现一次和平民主的机会,我们不能放弃这个机会。重庆是刀山火海,我也得去啊!”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达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D.商讨成立人民政权
2.1945年9月,毛泽东幽默地说:“国共和谈,宛似两个人谈恋爱,总要论及婚娶.现在吾党有诚意,事情先成功一半。”毛泽东所说的“国共和谈”指的是( )
A.国民党一大 B.遵义会议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3.“民主和平盼有期,山城赴会自威仪。华章谱就凌云曲,大勇弥天毛润之(毛泽东)。”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国共两党重庆谈判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下表是1947年2月上海《大公报》对586位民众的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统计表。该调查主要说明( )
A.中国共产党在内战中已占上风
B.国民政府失去了民众的信任
C.政治协商会议已经召开
D.美国对华政策左右中国内战
5.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下列哪一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
A.中原解放区
B.陕北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晋冀鲁豫解放区
6.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的教科书中,将战时典型实例作为政治教科书的蓝本,课外活动组织方式与群众的生产实际活动相结合。这反映出当时教科书的编撰( )
A.配合了革命战争的需要
B.实现了基础教育普及化
C.提高了党员的综合素养
D.推动边区教育均衡发展
7.歌曲《军爱民,民爱军》创作于1947年,流行于晋冀鲁豫一带,歌中唱到“军爱民,民爱军,军民本是一家人……”,这反映了( )
A.中共一大后全国工农运动的高涨
B.国共合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中国共产党推动抗日根据地建设
D.人民解放军与老百姓的血肉联系
8.如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阶段的战争态势示意图。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
A.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
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D.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
9.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以“人民解放战争”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收集了很多学习资源,如表中的学习资源与主题完全相符的一组是( )
A.A B.B C.C D.D
10.下图是1947年,彭德怀(左二)、习仲勋(左三)等在陕北青化砭前线指挥作战的场景。这次作战( )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抵御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
C.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消灭了国民党军的主力部队
11.据统计,解放战争三年中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农民累计达148万人,山东解放区先后有59万青年参军,还有700万民工随军征战。这则材料( )
A.证明中国共产党深受人民的支持拥护
B.证明了山东地区已经完全解放
C.说明晋冀鲁豫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
D.体现出晋冀鲁豫解放区努力发展经济
12.“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陈毅这首诗所指战役( )
A.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B.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C.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D.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终结
13.9月19日《大公报》发表社评《团结商谈已获部分结果》:“目前的团结商谈,必须成功,而绝对不允许其失败……假使失败了,那不但是抗战胜利与外交成功要打大大的折扣,甚至依然把国家弄的乱七八糟。”该商谈( )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奋斗方向
C.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D.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曙光
14.华君武先生在1947年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敌》的漫画。该漫画意在说明蒋介石( )
A.希望与毛泽东和谈的想法
B.谋划建立联合政府的构想
C.“假和平真内战”的意图
D.确立和平建国的政治理念
15.对下图发生在同一时段的两个历史场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国民党积极准备内战
B.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
C.当时中国面临着内战危机
D.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16.陈毅在1948年的某次会议上指出:“去年我们这一反攻,带决定性的胜利就是把蒋介石的战略方针破坏了,把战争的包袱放到‘蒋委员长’头上。”材料中的“反攻”指的是( )
A.跃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7.下图反映了人民解放战争期间某一军事行动示意图,该行动的重要意义是( )
A.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B.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18.如图所示内容可用来理解( )
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的战果
B.解放区土地改革的重要结果
C.战略决战的主要背景和时机
D.三大战役后国共力量的对比
19.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的一份文件中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该文件在当时起到的积极作用是( )
A.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B.加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掀起了军民联合大生产运动
20.下表为晋冀鲁豫解放区下辖的河北武安县五个村的土地变动情况,表中数据反映出( )
A.统一战线范围扩大
B.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C.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D.土地改革业已完成
21.毛泽东笑道:“打了新保安,吃了他一个35军;又打了张家口,断绝了他的西退之路,然后东北野战军再给天津来这一家伙,傅作义没法动摇了。”毛泽东笑谈的是( )
A.挺进中原 B.转战陕北 C.渡江战役 D.三大战役
22.形势图是了解历史基本史实的直观材料,请你根据下图反映的史实,来确定一个合适的研究主题( )
A.战略决战定乾坤
B.抗日烽火遍九州
C.三支大军逐中原
D.百万雄师过大江
23.某同学用图1、图2两张老照片来探究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其探究角度应是( )
图1 临江县父老送子参军 图2 延吉县人民支援前线的军鞋
A.战术指挥 B.军队士气 C.兵力对比 D.民心所向
24.下图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某次重大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
A.推动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实现
B.标志着战略反攻的全面展开
C.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D.为战略决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25.以下三图表达的主题是( )
A.解放区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
B.国民党治下人民的困苦
C.人心向背影响解放战争走向
D.中共号召人民支持革命
26.毛泽东说,淮海战役是一锅夹生饭,硬是一口一口吃下去。煮熟夹生饭的火,就是老百姓的心。解放军主力兵团兵力不占优势,但是解放军背后有500万老百姓。由此可知淮海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解放军绝对的兵力优势
B.毛泽东高明的指挥艺术
C.解放区雄厚的物质基础
D.广大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
27.下列是《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该数据说明,淮海战役的胜利( )
A.为解放长江以南奠定了基础
B.是人民群众磅礴伟力的胜利
C.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8.下面的示意图反映了解放战争的四个主要阶段,其中第三阶段开始于( )
A.1946年 B.1947年 C.1948年 D.1949年
29.如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全国经济状况图(假设战前全国工、农业产值为100%)。该图可用来佐证( )
A.国共关系的转变
B.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D.解放战争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30.《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在《时代》封面上出现最多的中国人是毛泽东。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因为一个星期前,古都北平和平解放。这发生的背景是( )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B.三大战役结束
C.渡江战役胜利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纪念章是为纪念某些重大历史事件所发行的,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历史的影子。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你知道图一的纪念章是为纪念哪一军事行动吗?该军事行动有怎样的影响?(4分)
(2)图二、三、四分别是为了纪念哪场战役?这三场战役的胜利有何共同历史意义?(4分)
(3)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和图几的战役有关?使哪座城市和平解放?(1分)
(4)图五反映的战役,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请你说出这个城市的名字以及这个政权的名称。(1分)
32.辨析史料,解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有“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1)“挖蒋根”是指什么?有何作用?(4分)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4分)
材料三下表反映了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2分)
33.阅读史料,回答问题。(10分)
【得道多助】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有“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战略决战】
材料二文献纪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走向胜利】
材料三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总结反思】
材料四1946年,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1)材料一中“挖蒋根”指的是什么?该措施的核心法律文件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个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使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优势的战役是哪一战役?毛泽东为什么说“值得”?(3分)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战役?“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什么?(2分)
(4)结合材料四分析解放战争中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2分)
34.解放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留下了光辉的一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图一三大战役示意图图二人民解放军和平入城图
材料二在解放战争开始的8个月里,解放区军民积极作战,歼灭敌人70多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不久,又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材料三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曾非常形象地比喻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1)材料一中,图一所示战役的胜利有何意义?图二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进入哪座城市的情景?为了使这座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也使该城人民的生命财产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伤,率领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将领是谁?(3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解放区开始的时间、标志分别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47年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哪一解放区?带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这一进攻的是谁?(2分)
(4)材料三里的“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什么事件?该事件的领导人是谁?请你谈谈该事件的战略作用是什么?(3分)
…………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据“历史走到今天,总算出现一次和平民主的机会,我们不能放弃这个机会。重庆是刀山火海,我也得去啊!”可知,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民主,A项正确;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是在抗日战争期间,重庆谈判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排除B项;达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是在1937年,重庆谈判是在1945年,排除C项;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商讨成立人民政权”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