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4 名著阅读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1.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台州路桥按下了“暂停键”,同学们一时间都惊慌失措。语文老师在班级群里安慰同学,并鼓励疫区的同学们从名著中汲取力量与启示。请你参考范例,一起鼓励同学或自己。
小台:同学们,大家不要惊慌。李鸣生的《__________________》(填书名)中,中国航天人遭遇困难——世界各国因中国火箭发射次数太少,拒绝与中国签订协议。在那样艰难的时刻,中国航天人众志成城,冲破了外国的封锁,克服了国内的技术空白,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开启了中国航天走向世界的新征程。现在我们只是遇到一点困难,而且我们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疫情处理经验,相信很快能打赢这场抗疫之战。
小州:我也这样觉得。_________(填作者)的《红星照耀中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翠微文苑社社刊决定开辟“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名著精神”栏目,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任选一本名著,仿照示例,向文学社提供一则素材,不超过100字。
【示例】《飞向太空港》中,全体将士在泥石流后,夜以继日地对遭受毁坏的“亚洲一号”卫星发射基地进行重建,他们同大自然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只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恢复了发射准备,体现出齐心协力、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
3.根据你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体验,为下列人物选择适合的评语。
①毛泽东___________ ②贺龙 ___________ ③周恩来___________
④彭德怀___________ ⑤朱德___________
A.浓眉大眼长胡须,温文儒雅真君子 B.力大如虎远名扬,嫉恶如仇尤爱马
C.精明老练有魄力,生活朴素爱吃辣 D.乐观率直善驰骋,吃苦耐来富才智
E.铁打胳膊和双腿,身先士卒才能高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完成下列题目。
4.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填写相应的人物。
① | 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受到“开明”的教育,理智冷静,善于分析。蒋介石曾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他是___________ |
② | 他具有乐观豁达、勇敢无畏的精神品质,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一件用缴获得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像个孩子似的得意。他是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又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他是___________ |
③ | 他急躁而又谦虚,没受过多少教育,但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传说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英勇善战,行军神出鬼没,口才好,成望高。他是___________ |
5.你怎么理解著名新闻记者白修德对《红星照耀中国》的书评“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你获得了哪些启迪?
6.向斯诺学习写故事。就纪实作品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这一点,你从斯诺的写作过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参考目录,结合你的阅读体会,加以阐述。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同红色农民谈话
通过红色大门 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真正的”红军
遭白匪追逐 彭德怀印象
造反者 为什么当红军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的由来 游击战术
在长沙的日子 红军战士的生活
苏维埃运动 (有删节)
7.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面的活动。
(1)任务一:摘录批注,发现事实
请将批注内容补充完整。
摘录内容 | 批注 |
①我们走过山上的一丛野杏树时,他们忽然四数散开来去摘野杏,个个装满了口袋,总是有人给我带回来一把,临走时他们好像一阵大风卷过一般又排列成行,赶紧上路,把耽误了的时间补回来,但是在我们走过私人果园时,却没有人去碰一碰里面的果子,我们在村子里吃的粮食和蔬菜也是照价付钱的。 | A.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红军战士一开始就给斯诺留下了___________的印象。(经过实地考察,有自己的印象和感受)
B.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线的部分。
|
②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了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
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 |
C.“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指的是___________ (记录事实的同时,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
(2)任务二:思考探究,感受力量
四个月的旅行,使斯诺对中国共产党及红军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请结合上述摘录、批注及整本书内容,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8.读《红星照耀中国》时,同学们就“红”字的内涵展开了讨论,请根据书中的具体内容和你的阅读体验将其补充完整。
甲:我认为,“红”不再是颜色,而是一种精神象征,象征着革命热情,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奋力拼搏。在第五篇《长征》中,我不但看到红军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赴汤蹈火飞夺泸定桥,还看到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我理解为“红”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你看,书中“红小鬼”们不管行军多疲乏,也不觉得苦,一碰到人们问他们好不好就回答“好”。
9.小文组绘制了一张名著阅读单,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阅读有方法 | 学习有成效 | |
把握作品事实 | 阅读纪实作品,首先要学会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 (1)下列有关纪实作品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斯诺通过采访红军将领、深入红军生活、对话农民、拍摄照片等方式,搜集到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B.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深入分析和探究“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宣扬和评价,融入强烈的主观情感,从而瓦解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C.王树增旳长篇纪实文学《长征》使用了全景式的写法,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 D.《飞向太空港》这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
明确作者立场 | 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学会阅读作者对于事实的感受和印象。 | (2)在陕北,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请选择下面的一个人物,结合具体事例说说他的性格特征。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彭德怀
|
领悟故事精神 | 从事实中汲収营养,从观点中辨别立场,最终,要从中收获启迪。 | (3)《长征》前言中记载:“参加长征的红军队伍,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20岁,14岁至18岁的战士至少占百分之四十。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历经千难万险。支撑起了新中国的光明未来。”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从内在精神、士气斗志、战略战术等方面,任选一个方面,说说红军这样一支队伍,为什么能够从长征路上坚持下来?
|
10.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按要求作答。
(1)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___________。
(2)《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在书中写到:“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导到了新的方向”,这场军事政变是指什么事件?它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名著阅读。
【甲】有这样一位外国记者,他在遗愿中写道:“我爱中国,我愿在死后把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那样……”所以他骨灰的一半被安葬在北京大学即前燕京大学的校园里。
【乙】抗战时期,有一位美国记者来到了中国。当时有很多人都对他抱有怀疑,觉得他怀有不轨之心,可是毛泽东却不这么认为,他敞开心胸,以诚信待人,而这位记者也以诚信回报。
11.【甲】【乙】两段材料中提到的这位外国记者是___________(人名), 他所写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真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 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 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成为___________(体裁)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12.“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作者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红军长征 D.抗日战争
13.作者说这一本书“是我写的”,又说“也不是我写的”,你如何理解这种矛盾?
《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序”摘读卡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
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上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 |
14.北大温儒敏教授说起《红星照耀中国》:“那时我颇有些惊讶,原来我们崇拜的伟人和英雄,都有着那样可亲可爱的、生活化的一面。”请从推荐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他的可亲可爱之处。
推荐人物:毛泽东 周恩来 贺龙
15.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请结合原著评析《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书名的妙处。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中国民间流传A有各种各样神奇的本领,四面八方能够看到百里以外,能够上天飞行,精通道教法术,诸如在敌人面前呼风唤雨。
(2)A身旁的人这样描述他: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这是大家常用的话),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3)A的妻子谈及丈夫的性格时说道:“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16.《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在这三则材料中共同提到的A,指的是红军的重要领导人
___________(人名)。1936年,斯诺来到陕北采访时,从毛泽东打满补丁的衣服、A用马尾毛做的①___________、彭德怀用②___________做的背心、③___________用绳子缠着一条腿的眼镜中,看到了一种独特的力量,他把这种力量称作“东方魔力”,并断言这是中华民族的“兴国之光”。
17.这部名著中提到好多关于红军的重要人物,请结合人物具体经历,简述谁是你心中那颗“最红的星”?
18.结合《红星照耀中国》,思考“人民军队之父”“红军的缔造者和领导者”用来评价下列哪位红军高级将领最合适,并说明理由。
A.彭德怀 B.朱德 C.刘伯承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请你填写。
19.【辨人物】“他个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指的是___________(填人名)。
20.【忆历史】红军长征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作者认为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描了两次战役,一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讲故事】作者在书中说:“我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蓬勃精神,让人看到希望。”请用书中一个关于“红小鬼”的故事来印证这句话。
《红星照耀中国》
【睹领袖风采】
※人物一:
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角的作风,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小时。他很喜欢孩子,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常常可以见到他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政治和个人问题,很尊重他们。
※人物二:
他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这是大家常用的话),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他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对兄弟们,说话非常朴实。
22.请根据上述材料,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正确的人物姓名。
人物一:___________ 人物二:___________
【叹长征奇迹】
23.红军是勇敢的代表,面对千难万险毫不退缩。请你按照时间顺序写出其中任意两个艰难险阻。
四渡赤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宁会师
24.请结合长征具体片段,说一说红军是如何展现其伟大精神的。
25.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说过: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全力以赴、自始至终、心无旁骛的人。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中他的事迹,印证波德莱尔的这句话。
A.周恩来 B.彭德怀 C.朱德
26.下面是小语同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所列的表格,小文同学就此与小语同学展开了讨论。请根据内容,把对话补充完整。
年龄 | 人物 | 参军原因 |
64岁 | 李姓老头(卖肉的生意人) | 在洪洞没法做买卖(苛捐杂税太多了)。 |
15岁 | 号手(穷人家的孩子) | 红军送我去读书,我吃得很饱,我家分到了地。 |
12岁 | “山西娃娃”(被卖做学徒) | 红军替穷人打仗,红军是抗日的。 |
小文:你是怎么想到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录这部①___________(填写体裁)的真是太新奇了!
小语:因为表格可以将一大段文字进行信息分类和梳理,看起来更直观。
小文:那你这个表格是如何进行分类梳理的?
小语:我关注到的是不起眼的红军战士们,对不同年龄、②___________的人进行梳理,得知他们为了生存、土地和国家等原因参加了红军。
小文:原来斯诺还记录了这么多红军战士参军的经历,他想通过这些事实告诉我们什么呢?
小语: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文:看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读名著,确实便于整合信息和深层思考。
27.名著阅读
小江对本学期纪实作品中的英雄人物逐一进行评价,请你指出下列三位人物的姓名。
了不起的苏维埃掌门人___________
不摆架子的红军总司令___________
③一把刀建立一个苏区 ___________
28.下面是一位同学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以“领袖人物形象”为主题进行梳理,整理了一份思维导图。有A、B、C三处尚未填出,请帮他完成。
29.名著阅读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语段节选自___________,文中的A是___________(人名)。
(2)在作者笔下,A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0.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31.按要求完成题目。
(1)下面是对《红星照耀中国》中三位红军领袖的评价。请结合阅读体验,指出匹配不当的一项(填序号),并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评价对象。
A.彭德怀——他是一个统帅大军却不失活泼天真的人,是一个率真的大滑稽家。
B.徐海东——他是一个有着远见卓识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也是个接地气的“辣粉”。
C.周恩来——他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知识分子,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我选___________,正确的评价对象是___________。
32.请结合你对《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理解来回答问题。
(1)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该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本书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33.在“阅读红色经典”读书活动环节中,小杭所在的学习小组制作了一张海报,请你将海报内容补充完整。
34.共产党和红军到底是怎样的团队?能让当时的贫苦农民、底层劳动者纷纷至死不渝地追随他们。请结合以下备选作品中的两部,谈谈你的看法。
备选作品:《红星照耀中国》《长征》《我三十万大军顺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回忆我的母亲》
…………
参考答案
1.飞向太空港 埃德加•斯诺 示例: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拆掉,面对敌军的机枪阵地和脚下的湍急河流,红军战士们都能凭借坚强的意志与过人的勇气,爬过绳索,铺上木板,攻下对岸,取得胜利。比起红军战士们面临的困境,现在我们只需配合防疫工作,即可打赢这场“战役”,相信胜利很快就会到来。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