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高频主观题25题)-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部编版)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30日
资源编号 61425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高频主观题25题)-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部编版)

2023-11-04 八年级上册 0 1,065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部编版)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精选高频主观题25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塞因斯(Science),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陈独秀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

——摘编自《独秀文存》

材料三:陈独秀领导发起新文化启蒙运动,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发展转变的过程,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文化,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之后进而发展转变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思想文化运动。同时随着新文化启蒙运动内容的变化更替和丰富

——摘编自李世俊《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现代意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了实现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3)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身份的变化。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口都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

材料二  ……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1920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材料四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文化运动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作出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918年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了什么新的变化?

(4)根据材料四,分析新文化运动存在的局限性。谈谈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购买外洋武器……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1)材料一中“剿发逆”、“勤远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对当时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

材料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在于它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召唤着一代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的真理而献身……

——李时岳《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对维新运动的认识?

材料三: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三条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青藏,青海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摘自王培英《中国宪法文献通编》

(3)材料三出自哪部法律文献?你怎样评价该文献?

材料四: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自己的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自己不足,第三期是从文化上感觉不足。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近代中国人的探索呈现出怎样的规律?

4.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勇开先河】

材料一:19世纪四五十年代从“师夷长技”思想到“采西学”“制洋器”为学习西方的发端,而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实践触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僵化模式。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实践”是指什么运动?该运动的两大口号是?

材料二:张元济写诗赞誉道:“南洲讲学新开派,万木森森一草堂。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

——广东教育出版社《经典广东》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梁”分别是谁?他们发起了什么运动?

【不懈探索】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3)依据材料三孙中山先生为了革命成功,提出了指导革命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有哪些?这次革命有何意义?

材料四:就在封建文化穷途末路的时刻,“德先生”和“赛先生”出现了,中国思想历史发展从此拐了一个弯,有了一个崭新的开始。

(4)材料四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材料四反映的运动有何意义?

5.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积极探索中华民族的出路。分析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自强求富】

材料一:自强运动的倡导者推动现代规划,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自强运动”的名称,并分析其目的。

【变法图强】

材料二: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群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性质。

【民主共和】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3)材料三中的“革命”是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民主科学】

材料四: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

(4)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四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发起什么运动而闻名?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今天的中国该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图片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12年3月5日,《时报》刊载了一篇文章,文章中谈到:辛亥革命使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

——摘编自《时报》

(1)根据材料一的两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根据材料一,说说材料中图二所说事件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治运动的历史意义。

7.历史是有温度的,要用温情的态度去客观的对待历史、理解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反映洋务运动的漫画

(1)结合漫画、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怎样客观的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下图是反映辛亥革命的漫画

注:树干上有“封建专制”字样,土地中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字样

(2)结合漫画、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五四运动前的中国近代化历程示意图

(3)结合图示,依据所学知识,补充材料三中新文化运动代表的层次,回答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新文化运动意义和局限。

8.为拯救民族危机,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社会不同阶层、阶级的仁人志士纷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看图并结合所学

(1)上面四幅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分别参与或领导了什么运动(革命)?

(2)图片A中人物掀起的那场运动,其前期和后期分别创办了什么性质的企业?图片C中人物领导的那场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图片D中人物领导的那场运动,宣传了西方什么思想?

(3)由上述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是什么?

9.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发端,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工人中开始建立自己的队伍和影响,而且锻炼了自己从事实际斗争的能力,并因此开创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激荡了无数国人精神与生活的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时代。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

(1)材料一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3)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什么准备?

(4)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继续发扬伟大的五四运动精神。你认为五四运动精神的核心内容有哪些?

10.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暑假期间,某学校分两组进行了一次参观、研学活动,请你参与进来,完成相关任务。

第一组:观历史博物馆,铭记历史教训

材料一:下列四幅图片是第一组成员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拍下的,它们见证了中国近代的民族耻辱。

图一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场景       图二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时场景

图三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图四《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1)分析材料一的四幅图片,简述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第二组:赴研学基地,育爱国情怀

材料二:

图五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图六  五四广场

(2)某校选择材料二中两个地点作为研学基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迥然不同,后期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张太雷文集》

材料二  五四运动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材料三  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1)新文化运动前期高举什么旗帜?据材料一回答,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时期哪一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哪种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

(3)综上所述,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下午一时半,十几个学校的学生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六月三日,北京学生在街头演讲时被北洋政府逮捕一百七十八人……第三天,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提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三: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工界罢工不及五日。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1)材料一中“中国的文艺复兴”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吹响这一历史事件号角的人是谁?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学生的爱国行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3)材料三中反映了哪个阶级蕴藏着巨大的力量?这为哪个组织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醒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摘编自习近平《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指哪一事件?并说出其主要阵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分别通过什么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重要历史地位?(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自身实际,说一说青少年学生该如何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14.梳理历史脉络,重温民族精神,感受时代进步。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1)根据下面相关信息,完成年代尺上①②处内容的填写,并归纳这些条约的共同之处。

(2)从下面历史人物的时代呐喊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林则徐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邓世昌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百折不挠,愈挫愈奋。”

——孙中山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3)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完成表格内容的填写,并概括这些报刊杂志在当时起到的共同作用。

15.城市变迁是历史的缩影,城市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essionpoint(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1)材料一中为什么英国人能够将中国香港的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简述这场“胜利”给中国带来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汉口开埠以后,江汉关以下地段开辟了租界区。外国人在汉口有自己的码头货栈,兴建了工厂公司,开办了航运业。汉口的商业中心,从沿河一带向沿江一带转移,汉口向近代城市迈进的脚步缓慢地移动了。1871年冬,清政府在汉口设立招商局,1889年,洋务派人物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以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加速了汉口前进的步伐。

——摘编自百度百科

(2)分析材料二中推动汉口向近代城市迈进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

5月4日下午1时,北京学生3000余人从汇集天安门,现场悬挂北大学生“还我青岛”血书。

5月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清华学生宣布“从今日起与各校一致行动”。

6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

6月10日北京政府撤销曹、章、陆职务。

6月28日北京商学界代表再次请愿,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材料三中的史事反映出五四运动的怎样的性质?简述该运动的伟大意义。

16.懂得转身,适时改变,不仅是人生的智慧,也是近代中国的探索之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咸丰初元(1850年),国家讳言洋务,若于官场言及之,必以为其人丧心病狂。……不及十年而其局大变也……凡属洋务人员倒可获优缺,擢(晋升提拔)高官,而每为上司所器重。其在同僚中亦以识洋务为荣,自鸣得意。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

(1)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官员对办“洋务”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态度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甲午战败让中国靠受了巨大损失,惟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

——马勇《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

(2)依据材料二说出中国“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列举两位这一事件的主要代表人物。

材料三  甲午中日战争前夕,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富强中国的一系列主张。但是,他既没得到答复,也没能见到李鸿章。上书受挫使孙中山毅然抛弃改良幻想,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该政党的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孙中山把这十六字阐发为“三民主义”。

(3)依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上书受挫后,他的救国方案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三民主义”的提出有何作用?

材料四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人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促进了哪一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并促成国内哪一政党的建立?

17.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核心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他积极“觅制器之器”的做法。

材料二  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根据材料二写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方式。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理由。

材料四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4)用史实说明新知识分子“唤醒国家及人民”的“基本的东西”是什么。“中国的文艺复兴”指什么?

材料五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5)材料五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体现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对中国革命进程有什么影响?

(6)综合以上五则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开始走上革命道路,推翻了封建帝制的统治。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开始大觉醒。

——摘编自《山东大学精品课程》

材料三  五四运动(与以往的爱国运动)就大不相同。它所牵动的社会面非常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斗争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启蒙推动了救亡,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救亡又是启蒙的有机延伸和继续,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2)根据材料二,简述造成“19世纪末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历史事件。结合材料和所学,简析促进“中华民族开始大觉醒”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1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探索,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某校八年级一班的同学以“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强之路】

材料一

(1)根据示意图,首先完成相应的填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目的的原因。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来看,洋务运动最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立宪之路】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2)材料二中图片代表了资产阶级哪个派别?依据材料分析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这次变法有何积极影响?

【共和之路】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铭《辛亥:摇晃的中国》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3)材料三中的革命发生在哪一年?孙中山说的“革命”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有何历史影响?为什么说“革命尚未成功”?

【思想解放】

材料四: 北大红楼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是新文化运动的营垒,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传播的地方。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历史名人曾经在此工作和生活。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人物及其所著文章。

材料五: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5)依据材料五,指出五四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说明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6)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并分析中国近代化“艰难”的原因。

(7)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来侵略中展现出怎样的民族精神。

20.20世纪20年代前后,新时代的曙光出现在中华大地上。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胀。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1920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材料二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作出的贡献。分析新文化运动存在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分析把“五四运动”这一史实写入中国共青团团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完善思维导图中空白处信息。

(4)综上所述,给以上三则材料拟定一个学习主题。

21.2022年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引领着中国人民向着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勇往直前。追随党成立时的足迹,感悟那披荆斩棘的精神。结合图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足迹①“北方吹来十月的风”表达的是哪种社会现象?请回答当时这一现象的代表人物以及一篇代表性文章。

(2)请回答,足迹②“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意义。

(3)请回答,足迹③“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这次会议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和领导机构各是什么?足迹④“中共二大”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请回答这一纲领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制定这一纲领的主要依据。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材料二: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自6月5日起的几天内,上海就有六七万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北京、汉口、南京等地工人相继罢工,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面对工人声援带来的强大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使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写明:(1)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2)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3)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4)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归社会公有。

——《中共中央文件选编》

(1)材料一中“归于失败”的政治运动有哪些?作者认为它们“失败”的理由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显示出“伟大力量”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党纲所确定的奋斗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认识。

2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寻求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摘自《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

材料三  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极少数人脱离了革命队伍,但多数人一直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为中国革命奋斗终生。中国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政治团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拥有这么多的为胸中主义和心中理想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有志之士。这批人,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便可用一生去奋斗。

——《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答问录》

(1)根据材料一回答,列出两例与先进的中国人所进行的探索有关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归纳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共同之处。

(3)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什么?这一“初心”是在哪次会议上首次确立的?

(4)根据材料三,你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哪些高尚品质值得我们继承发扬?

2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探索,不断追寻同一个梦想一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强御侮】

材料一  西方大炮带给中国社会的耻辱和创伤毕竟太深了。因此,痛定思痛之后,庙堂众的策论已多见“制致在乎自强,自强必无练兵。比者抚局虽成,而国威未振,宜亟图振兴,使彼顺则可以相安,逆则可以有备”。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的结果。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运动?分别写出这次运动中创办的一个军事工业和该运动的一个代表人物。结合图片并依据所学知识,说一说这场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变法图强】

材料二  (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材料二所评价的运动的领导派别是什么?领导者除了康有为外还有谁?“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具体指什么?

【革命救国】

材料三  ……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来使中国现代化是无效的。唯一的办法是从下面进行革命:这一革命于1911年爆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材料三中1911年爆发的“革命”是指什么?体现这场革命重要成果的是哪个文件?这场革命的果实后来被谁窃取了?

【思想风暴】

材料四  北京大学将当时中国思想最新、最开放的新型知识分子吸引进来,……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氛围与新文学前驱群体的形成,则更有利于新文学前驱在北大实践教育理想,推进思想解放。

——摘编自覃文珍《新教育与新文学的相互推进》

材料五  1919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结合,积极推动北京、上海、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

——摘编自熊月之《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4)材料四中所述历史事件的口号是什么?根据材料五指出该历史事件在这一时期有了什么新的变化?

【寻得曙光】

材料六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20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百年风华,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摘自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事报告》2021年第2期

(5)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六中具有“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的会议名称。哪一事件标志着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25.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艰难曲折的历史。八年级某探究小组围绕“回望历史立足当下”这一主题,设计了以下探究任务,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绘制表格——国家蒙辱】

(1)制作表格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任务二【制作名片——民族抗争】

(2)杰出人物展现国家形象。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孙中山制作人物名片。

【任务三表达交流——接续奋斗】

(3)请结合中国近代史和下面材料,以“回望历史立足当下”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始终有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信念,始终有着“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期待。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参考答案

1.(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辛亥革命影响下;袁世凯为了复辟。(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提倡白话文

(3)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详解】(1)据材料一“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辛亥革命影响下民主和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高频主观题25题)-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部编版) https://www.0516ds.com/61425.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