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培优卷)-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26日
资源编号 81279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培优卷)-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2024-07-25 八年级上册 0 445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卷)-2024-2025学年八年...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培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对满洲贵族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清王朝是一个由满洲贵族“宰制于上”的封建专制政权,还因为它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避免中国被瓜分的命运,争取民族的独立、解放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

A.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B.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口号

C.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代表维新派的思想要求

2.“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对歌谣中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的解读中,以下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太平天国时期推翻清朝统治的目标B.义和团运动时期群众性反帝的斗争

C.戊戌变法时期实现变法图强的愿望D.辛亥革命时期民族主义的革命纲领

3.有的史学家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即孙中山)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儿颗炸弹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孙中山摸到的时代主题主要是

A.师夷长技      B.要反对外国侵略      C.要自强、求富       D.要建立共和国

4.1905年《民报》创刊号刊登了黄帝像(如下图)。其主要目的是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反清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5.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材料中的“有识之士”最有可能属于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地主阶级顽固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6.1905年,孙中山联合其他革命团体,建立了中国同盟会。此后,同盟会会员刘道一、徐锡麟、黄兴等人陆续发动了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黄花岗起义等。这反映出同盟会的建立(   )

A.使近代化探索由变法转为革命     B.大大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C.彻底终结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D.使三民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7.1911年4月“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牺牲在(   )

A.广州起义       B.武昌起义           C.安庆起义             D.萍浏醴起义

8.正在美国联络华侨.筹备军费的孙中山得到武昌起义的消息时,思量再三:“此时吾当尽力于革命事业者,不在疆场之上,而在樽俎(指宴席)之间,所得效力为更大也。”故决定暂时留在国外,为未来新政府争取国际支持。可见孙中山认为当时的工作重点是(   )

A.加强交流合作   B.推翻清朝统治       C.争取国际支持         D.建立中华民国

9.张华同学根据课堂总结和查阅的资料编写了一个学习卡,从这张资料卡中我们可以看出(   )

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B.孙中山革命策略的变化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有深厚群众基础

10.武昌起义后初期的军需、官饷和建设的款项亟缺,独立的各省大量发行军用钞票以应急。湖北军政府发行银圆票1种,湖南官私银行发行银圆票、银两票与铜票6种,广东银圆票、银毫与铜仙10种,各省总计不下百种。这种现象(   )

A.解决了民国政府的财政危机     B.完全断了清政府的经济来源

C.为后来的军阀割据埋下隐患     D.使货币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

11.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迫于形势,孙中山和革命党人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为限制袁世凯权利,遂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   )

A.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B.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C.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自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D.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12.下列图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清帝退位诏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

A.从屈服走向反抗              B.从落后走向先进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封闭走向开放

13.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麾下北洋将领冯国璋、段祺瑞等48人联名通电,声称“誓死拥护君主立宪,反对共和政体”。他们的举动旨在(    )

A.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B.攫取辛亥革命果实

C.坚持立宪政治主张              D.制造动乱策划割据

14.下图所示为世界书局发行的股票招股书,这一股票发行(   )

A.1925年            B.1935年           C.1936年             D.1937年

15.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中愈挫愈奋,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的“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没有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D.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了

16.“宋案”发生后,孙中山等终于认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举起了反袁的旗帜。7月,李烈钧正式宣布江西独立,电告讨袁,南方革命党人纷纷响应,与政府军展开作战。9月,南京失守,持续两个月的革命失败,孙中山、黄兴等被迫再次流亡日本。这次“革命”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国民党的力量太涣散            B.帝国主义支持政府军

C.袁世凯纠结重兵围剿            D.领导人战斗意志不强

17.下面示意图反映出民国初年(   )

A.专制独裁从未改变            B.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C.军阀割据贯穿始终            D.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18.袁世凯复辟帝制,令举国哗然。1915年,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他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北洋军嫡系部属阳奉阴违,北洋军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他复辟帝制失败说明(   )

A.封建军阀垮台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适合中国

D.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政策破产

19.下列历史事件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宋教仁遇刺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军阀割据

⑤袁世凯当选大总统,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A.①③⑤②④        B.①②④③⑤           C.①⑤③④②           D.①②⑤③④

20.以下为某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状况所发生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D.中华民国的建立

二、综合题(共3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2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观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级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却以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

——摘编自《浅谈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面折性》

材料二:该事件推倒了皇帝宝座,用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制度,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动摇了中国人对两千年来似乎亘古不变的至权统治的崇拜。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人民大众新的根深蒂固的信念。在此之后。出现了历时近十年的现代工业发展浪潮,现代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有明显的提升。

——摘编自张海鹏《从历史意义和失败教训上读懂这座里程碑》

材料三: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虽然康有为生于1858年,孙中山生于1866年,他们近于同一辈人,但在社会政治思潮及其实践的急述(jü,急)变谊(shàn,变迁)中,他们的脚步却是前浪推后浪,显示为两代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改良运动”、“暴力革命派夺取国家政权”各指什么事件?两者的共同点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该事件的历史意义。(6分)

(3)综合以上探究,谈谈你对历史人物与历史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2分)

22.年谱是以谱主为核心,用编年体裁记录个人生平事迹的著作,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以下材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时间 事件
1894年28岁 6月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11月,联合二十余名华侨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29岁 1月底回到香港,2月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准备广州起义。起义失败,被通缉,逃亡日本,后抵夏威夷。
1900年34岁 10月,利用会党力量和日本人的支持在广东惠州发动反清起义,失败。
1905年39岁 8月,在日本东京赤坂区,中国同盟会成立,他被推举为总理。
1911年45岁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2月,他在南京被临时参议院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46岁 1月1日,他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月,他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3月11日,他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判断,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指出他在“上书李鸿章”后,政治主张有何变化?(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意义。其政治纲领后来被阐述为什么内容?(3分)

(3)指出材料中哪一项内容是中华民国诞生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6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他的看法。(2分)

23.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完成任务。(12分)

时间 主要事迹
1894年6月 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
1894年11月 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
1905年8月 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
1907年 赴河内筹划广西起义,最终失败。
1910年4月 筹划黄花岗起义,最终失败。
1911年 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 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
1912年2月 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制订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以后 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革命斗争。
1925年3月12日 在北京逝世。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地位。(4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8分)

…………

参考答案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B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培优卷)-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81279.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