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前预测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7日
资源编号 60958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前预测卷(含答案解析)

2023-10-31 八年级上册 0 1,989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前预测

历史试题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八上第1-14课。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有座城市设有近代史博物馆。因为这座城市不仅是近代史的起点,也是近代史的终点,而且还是中华民国建立等近代史中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地。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中国近代史博物馆应该坐落于(   )

A.重庆市          B.上海市           C.武汉市         D.南京市

2.“公元1840年4月7日星期二,在英国下议院,一场异常激烈的辩论足足进行了三天,但是让他们激烈争论的不是英国的法案和政令,而是攸关万里之外另一个国家国运的决策”。“辩论”做出的决策导致了(   )

A.印度完全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联军利用了清帝国军队集中江南一代的时候,一举登陆成功,全力攻击帝都,焚烧的帝都西郊的皇家住所,大量精美的瓷器被打碎……大火烧了数日而不绝”这里主要描述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1853年,太平天国当局通知访问天京的英国公使:准许来华经商,惟警告英国不准再卖鸦片,且不承认英国与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61年,英国派人到天京提出平分中国,愿帮助打倒清朝的谈判,遭到太平天国当局的拒绝。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具有(   )

A.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

B.朴素的独立自主意识

C.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

D.成熟的近代外交理念

5.咸丰元年(1851年)到六年,皖、赣、桂、苏、湘、鄂六省官员变动数达到50%,其中安徽、江西、广西三省的变动数达到70%以上,安徽省这一时期死亡的知县占全省知县的50%以上。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英法联军的烧杀抢掠

B.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C.发展南方经济的需要

D.农民革命运动的冲击

6.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始自1872年容闳倡导的留美幼童,1872—1875年清政府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下表是对他们归国后就业情况的不完全统计。该现象(   )

A.标志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起步

B.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传播民主思想威胁清朝统治

D.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7.在历史探究课堂上,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虽然达成了“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的共识,但论据各不相同。以下论据比较准确的是(   )

A.甲同学:洋务运动加速了清朝统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

B.乙同学:洋务派左宗棠率领装备新式武器的清军收复新疆

C.丙同学:清朝政府先后在新疆、台湾建立了行省实行管辖

D.丁同学: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

8.美国的《世界报》于1894年11月29日、12月12日、13日、19日、20日连续数天刊登来自中国“战争特派员”克里曼的长篇“纪实报告”,称“□□军(在旅顺)掠夺与屠杀达到了极点。”“□□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应填写的是(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9.“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由此可知,一些有识之士预见了《马关条约》的签订(   )

A.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B.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10.一首描绘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诗中写道:“黄海波涛怒气冲,老将新疆护国门,菜市横刀血溅飞”(注:“菜市”即北京菜市口刑场)。该诗中提到的人物有(   )

①林则徐    ②左宗棠    ③邓世昌   ④谭嗣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却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因此他们介绍西方的法律和制度,呼吁从制度上进行变革。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虎门销烟、五四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D.新文化运动、义和团运动

12.著名史学家戴逸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段话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构建民主政治     D.引领思想启蒙

13.如图是20世纪著名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油》,该漫画实质反映了(   )

A.清政府固守传统,不采用近代机器

B.清政府榨取人民的血汗,满足贪欲

C.清政府沦为列强在中国的统治工具

D.清政府的统治激发人民的不断反抗

14.东交民巷是老北京最长的胡同,西头挨着天安门广场,东至崇文门内大街。这里尘封着近代中国太多的苦难和悲情。东交民巷被划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的屈辱历史始于(   )

A.《天津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北京条约》的签订

15.20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汉口更是“舟楫之辐辏,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   )

A.壮大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

B.动摇了当地封建礼教统治地位

C.全赖于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

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创造条件

16.如下图所示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中国民国二十三年的大学毕业证书,该证书颁发于(   )

A.公元1931年     B.公元1934年      C.公元1935年        D.公元1936年

17.魏根深认为,孙中山在确定国名时使用“民国”一词,而非republic的普通译法“共和国”,极有可能受到当时中国流行的民法、民权、民主等相似新词影响。由此可见,当时(   )

A.重视民权的思想兴起

B.新文化运动深入人心

C.民众的权利得到保障

D.清朝走向了民主政治

18.“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的政权,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其中“夺取了国家的政权”指的是(   )

A.推翻清朝统治,创建中华民国

B.发动二次革命,反对复辟帝制

C.提出三民主义,领导武装起义

D.创建黄埔军校,进行国民革命

19.1924年,上海《申报》刊文评论时局:“北京所发生之事实,于全国无重大影响,北京乃一隅,而非全国,且不能统治全国。”这一评论客观上反映出当时(   )

A.军阀割据严重    B.首都往南迁移     C.民众漠视政治    D.列强鱼肉百姓

20.如图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运用白话文创作的自由诗,它说明了新文化运动(   )

出版于1920年的《新妇女》

A.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B.推崇中国传统文化

C.推动思想文化革新                 D.打击封建君主专制

21.金冲及认为:“五四风暴袭来的前夜,初期新文化运动中已经出现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因素。这种新因素当时还没有处于主流地位,但随着它的发展,终将改变近代中国的面貌”,其中“新因素”是指(   )

A.三民主义的提出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提倡民主和科学                   D.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22.1919年5月6日,九江教育会及南伟烈学校、省立第三中学等校,联名致电北洋政府,要求释放北京被捕学生、拒签巴黎和约。随后,南昌、赣州、吉安、抚州、萍乡、宜春等地学生纷纷加入声援斗争的行列。材料表明,五四运动的一大特点是(   )

A.先进知识分子成为运动的先锋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系一场思想文化的大启蒙运动

D.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3.习近平主席指出,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下列能体现五四运动爱国主义精神的是(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变法图强,维新变法”

D.“民主科学,自强求富”

24.邓中夏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之一,1920年他与长辛店的铁路工人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工人俱乐部,这是我国第一个积极维护工人利益的团体,也是邓中夏为工人运动积极投入的开始。据此可知(   )

A.民众民主意识逐渐增强

B.邓中夏探索救国之路关注群众

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开始指导工人运动

25.以下两组统计数据可用于研究(   )

A.洋务企业的发展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

C.辛亥革命的背景

D.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0分)【屈辱与抗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内容节选

①沙俄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 6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

②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1)请将材料一中的条约内容与下列近代史上的侵华战争正确对应。(3分)

材料二:洋务派人士奏折摘编

(2)请将材料二奏折中的建议与下表洋务运动中的具体措施进行匹配。(填字母)(3分)

材料三:遗址遗存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史料

(3)请选择材料三中的一处遗址遗存,写出与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4分)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打击,但仍旧不觉悟,直至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曾国藩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甲午战争后,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要变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建立君主立宪……这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等到自强、变法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内,湖南、陕西等13省相继独立,清朝土崩瓦解。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宪法,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打倒了清朝,这是革命唯一的成绩。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中“道光年间”遭受的“重大打击”是什么?(2分)写出“英法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2分)

(2)写出材料中“自强运动”和“变法运动”相对应的历史事件。(2分)

(3)材料中的“宪法”指什么?(2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最大“成绩”是什么?(2分)

(4)请给这段材料取个主题名字。(2分)

2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也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

——摘自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1)材料一中的“伪说”、“罢学风潮”、“近因”各指什么?(6分)

材料二:“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2)材料二反映了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2分)它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4分)

材料三: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这种挑衅行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怒潮,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据材料三,你认为推动五四运动扩展到全国的决定因素是什么?(2分)

材料四: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4)材料四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29.(12分)历史信息的载体与流传方式多种多样,让我们展开画卷,一起感悟历史。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见证历史之“船”】“船”有时承载着民族的兴衰荣辱。分别写出下图所反映的史实的影响。(4分)

图二浙江嘉兴红船

(2)【感受浩然之气】铿锵的言辞会带来心灵的震撼。图三中,林则徐“利国家”的最主要事迹是什么?(2分)该名句反映出林则徐怎样的优秀品质?(2分)简述图四反映的史实。(2分)

(3)【体会思想之力】科学理论指引着人类前进的方向。请对下图文章及刊物任选其一进行解读。(2分)

…………

参考答案

1. D

【详解】据题干“这座城市不仅是近代史的起点,也是近代史的终点,而且还是中华民国建立等近代史中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地”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2年在南京签订的《南京条约》标志着鸦片战争的结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D项正确。重庆市不符合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不符合近代史的终点,排除A项;上海市不符合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不符合近代史的终点,排除B项;武汉市不符合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不符合近代史的终点,排除C项。故选D项。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前预测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60958.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