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前押题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11日
资源编号 60877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前押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3-10-29 九年级上册 0 2,506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前押题

化学试题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版第1-5单元。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C-12;N-14;O-16;F-19;Na-23;S-32;Cl-35.5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6-20小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棉线织布     B.楠木制舟     C.粮食酿酒     D.沙里淘金

2.空气和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为78%

B.空气中常见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

C.地球上的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我们要节约用水

D.实验室可以通过蒸馏自来水获取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管取液         B.闻药品气味        C.读液体体积        D.点燃酒精灯

4.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氮气常温下无色无味,可用作保护气

B.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C.氢气难溶于水,可用作燃料

D.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光,可制成电光源

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B.6000L氧气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C.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冰和水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6.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火星四射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出现白色烟雾

7.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K2SO4        B.NaOH         C.SO3     D.O3

8.化学实验操作中常常有许多“先后”之分,否则就会出现事故或者使实验失败。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 )

A.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在空气中挤捏胶帽排出空气,后伸入液体中吸取

B.加热试管中的固体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C.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D.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气管

9.下图所示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①表示的粒子符号是O2-

C.①③④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D.②④表示的是原子

10.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卡罗琳•贝尔托齐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对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的发展”所做的贡献。FSO2N3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点击化学试剂,下列关于FSO2N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5g

B.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C.物质类别属于氧化物

D.其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1.水是生命之源。城市生活用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自来水厂投入明矾进行消毒

B.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C.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D.硬度较高的自来水,用户可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其硬度

12.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B.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13.硅是制造芯片的主要原料,如图是某种制取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示的四种物质都由分子构成

B.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4:73

C.该反应装置中需无氧气

D.硅元素反应后化合价降低

14.下列探究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探究蜡烛燃烧是否生成CO2,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B.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将少量品红加入到热水中

C.探究MnO2对H2O2分解是否有影响,比较MnO2加到H2O2溶液前后产生气泡快慢

D.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不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等体积两种气体

15.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4

B.丁可能为单质

C.x的值是31

D.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7:11

16.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可能的原因合理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氧气,始终收集不到气体——装置漏气

B.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读数偏小——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

C.过滤时,过滤速度缓慢——未使用玻璃棒搅拌漏斗里的液体

D.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炸裂——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17.如图是实验过滤操作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B.滤纸和漏斗间不能留有气泡

C.过滤后液体仍然浑浊,可能是因为待滤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可以用玻璃棒在漏斗内轻轻搅拌

18.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可在闭合电源开关后利用电阻丝放热引燃白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倾斜U型管,若管内液体始终水平,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B.白磷燃烧时,可观察到右侧管内液面降低

C.若电阻丝本身消耗氧气生成某种固体,则实验结果是一样的

D.装置未完全冷却时,左侧管内液面始终低于1刻度处

19.如图是关于氧气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氧气的原料都是纯净物

B.Ⅰ类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C.Ⅱ类反应中可以添加食物的腐烂

D.Ⅰ、Ⅱ两类反应都放出热量

20.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1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可以代表KCl

B.t2时刻,开始产生O2

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D.t2时刻,固体中有两种含钾元素的物质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本题共8个小题,共60分。

21.(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硫元素______;

(2)二氧化碳分子______;

(3)2个亚铁离子______;

(4)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22.(9分)“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之一,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1中A所示,可知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2)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表达式:______ 。

(3)写出图1中F所表示粒子的符号 ______;在B~F中属于稳定结构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______。

(4)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2所示,查阅资料得知:若用n表示电子层数,每层上最多排2n2个电子,次外层最多排18个电子。由上述信息可以推断:锶属于______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在图1B~F中与锶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______(填序号)。

(5)图3是某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若X-Y=8,则该粒子的符号是______。

23.(5分)空气中的各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化工、炼钢、石油化工、电光源等领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下列是工业上利用空气的成分合成氨气的流程示意图。

(1)空气净化后可以除去空气中的污染物,请列举一种空气污染物______。

(2)液态空气的分离利用的原理是______,属于______ 变化。

(3)流程中制取氨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24.(7分)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

I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NH3),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HCl),氨气与氯化氢相遇会产生大量白烟,这是因为两者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铵。氨气和氯化氢均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Ⅱ.分子的质量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探究一:探究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

【实验操作】

步骤一:如图1所示,向B、D、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步骤二:向A、E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有橡皮塞的导管按图连接好,并将E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分析讨论】

(1)实验中使用了F装置,其作用是______。

(2)步骤二中,可观察到B、D试管中的液体均由无色变成红色,且先出现颜色变化的是D试管,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请另举出生活中的一个实例来证明上述结论______ 。

(3)图1中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

探究二:探究分子质量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

【实验操作】如图2所示,两只注射器内分别盛有浓盐酸和浓氨水,在长玻璃管外壁上用记号笔做了A、B、C三个标记。实验开始时,同时向长玻璃管两端的脱脂棉上各滴入10滴浓盐酸和浓氨水,一会儿后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白烟,且AB段内白烟最浓厚。

【分析讨论】

(4)AB段内白烟最浓厚,说明分子质量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是______。

生成物氯化铵常温下的状态是______ (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5)请写出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5.(8分)A-H是初中常见的八种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F是一种最常见的液体,反应③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且H是一种黑色的固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试推断: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E______;I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反应基本类型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反应基本类型______。

(4)在做反应③实验时没看见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出一条)。

26.(12分)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质之一,我们应该多角度进行研究。

(一)水的组成以及构成

(1)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水里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其目的是:______。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b试管中生成的气体用 ______来检验。

(2)图2是电解水的微观过程,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写粒子符号)。

(3)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______(填序号)。

A.水的电解 B.水的蒸馏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二)水的净化和保护

(4)下列做法符合爱护水和保护水的是______(填序号)。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使用含磷洗衣粉

D.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5)自来水厂常用明矾作絮凝剂,明矾能作絮凝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胶状物氢氧化铝,则______ ,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______。

(6)硬水中含有较多的      (填离子符号),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请设计实验证明某水样是硬水,并完成实验报告。

27.(10分)“制氧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保健、急救、大型化工生产等都需要制氧,使用时通过试剂发生反应产生氧气,某兴趣小组对便携式家用制氧机开展探究。

Ⅰ.定性探究反应原理

(1)该制氧机中有一包过碳酸钠粉末和一包二氧化锰,向盛有过碳酸钠的烧杯中加入水,观察到产生气泡非常缓慢,向其中放入二氧化锰,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检验该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______ 。

(2)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在常温下也可以快速制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从便于携带的角度分析。上述两组药剂中______ 更适合用作制氧机中的制氧剂。

Ⅱ.定量探究实际制氧效率

【资料】理论上生成150mL氧气,分别需要6%的过氧化氢溶液7.6mL,过碳酸钠1.4g。

(4)小组同学取上述两种药品分别加入0.2g二氧化锰进行对比实验,比较过氧化氢溶液和过碳酸钠制取氧气的效率。测得数据如下图(20min后几乎不产生氧气)请分析制氧剂选择过碳酸钠的依据是_____。

Ⅲ.探究反应的装置

(5)化学制氧机内缸如下图。为保证制氧的效果稳定,制氧机反应仓的加水量在夏季比冬季的高,原因是_____。

(6)实验室根据上述化学制氧机原理示意图组装制取氧气的装置,除A-D仪器外,还需补充的仪器是_____。

(7)小组同学利用饮料瓶、吸管、输液管等日常用品设计并制作了简易制氧机,如下图。他们想为鱼缸中的鱼供氧,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填“甲”或“乙”)。该装置与化学制氧机相比,优点是______;缺点是______。

【拓展】

(8)关于制氧机的研究,除获得氧气的反应原理:分析不同制氧剂的优劣、发生、净化、收集装置等问题外,同学们还能继续探究的问题有_____ 。

28.(5分)过氧乙酸(CH3COOOH)、次氯酸钠(NaClO)常用于对环境进行杀菌、消毒。

(1)过氧乙酸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过氧乙酸不稳定易分解,反应方程式为:2CH3COOOH=2CH3COOH+X↑,X的化学式为_____。

(3)废水中的尿素可用次氯酸钠溶液来吸收除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NH2)2+3NaClO=CO2↑+N2↑+ 3NaCl+2H2O,用含4.47g次氯酸钠(NaClO)的溶液,理论上可以吸收尿素的质量为多少?(请将计算过程写下)

…………

参考答案

1. C

【详解】

A、棉线织布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故为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楠木制舟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故为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为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沙里淘金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故为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上册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前押题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60877.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