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华士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期中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根据语境填写汉字或拼音。
往事如烟,在深情的文字中翩翩归来,我们似曾相识。读鲁迅的《藤野先生》,我们看到了油光可jiàn( )的清国留学生在日本的怪异打扮;读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我们看到了穿着粗糙( )、和蔼可亲、整日劳碌的母亲;读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我们看到了样貌丑陋、平凡,却拥有xī( )利目光的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读艾芙·居里的《美丽的颜色》,我们看到了醉科学研究,即使jīn( )疲力尽依然不改初心的女科学家——玛丽·居里。
二、句子默写
2.名句默写。
(1)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2)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3)月下飞天镜, 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4)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6)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 (曹植《梁甫行》)
(7)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三、选择题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改革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旧的司法鉴定制度时,我国司法鉴定的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B.电影《狼图腾》以场面的气势恢宏和情节的跌宕起伏,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C.重庆的黑势力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我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
D.鲁迅不但入木三分地揭露了旧的蒙童读物对儿童的毒害,而且对新的儿童读物的创作也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一系列程序,选出了中央政治局委员。
B.我国高铁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C.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给人民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D.在“经典咏流传”吟诵活动中,同学们提高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也增长了知识面。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②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是经典。
③今天阅读经典,是以此帮助我们思考人生,获得智慧,收获幸福。
④什么叫“经”?经就是恒常。什么叫“典”?典就是模范。经典就是“恒常的模范”。
⑤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A.①③⑤②④ B.③①②⑤④ C.③④②⑤① D.①⑤②④③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水经注》作者是郦道元,它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答谢中书书》即是出于此中的名篇。
B.“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其正文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C.《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主要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和内心的悲凉。
D.“长歌怀采薇”中的“采薇”是采食野菜的意思。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齐叔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比喻隐居不仕。
四、综合性学习
7.综合性学习。
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拟举行以“诚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务。
(1)【名言征集】请写出一句你搜集到的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2)【活动设计】下面是“诚信”活动策划简案,请你参与拟定,完成下表。
“诚信立人”活动设计
活动 | 活动形式 | 目的 |
活动一 | 诚信标语创作大赛 | 营造活动氛围,提高大家的参与积极性 |
活动二 | 诚信演讲大赛 | 提高对诚信的认识,提升口头表达能力 |
活动三 | (1)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 |
(3)【新闻点击】请你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持的“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6月29日下午在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举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负责同志以及19家中央新闻单位负责同志和骨干编辑记者共1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人民日报、新华社负责同志以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分别发言。 启动仪式后,各媒体进行了集中采访活动。
五、选择题
8.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C.埃德加·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D.“上街不带警卫,司令部门口只有一个哨兵,国民党空投传单悬赏捉拿他,他却命令将传单保存起来,用背面印红军的宣传品。”这些凸显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六、名著阅读
9.名著阅读。
名著书目 | 人物目标 | 句子
摘抄 |
任务
验收 |
《红星照耀中国》 | 识记人物 |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那种吸引力是羞赧、个性的魅力和领导的坚决彻底奇妙地混合而成的,他英文讲得虽不流利,却相当准确……具有冷静的、合理的和实际的头脑……温文的谈吐…… | ①“他”是___________
(人名) |
我在沈阳第一次见到他时,他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当时他的气色还不错。他人很瘦,脸色清癯发黄,但是思想敏捷活跃,看上去精神饱满。 |
②“他”是___________ (人名) |
||
熟悉地点 | 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 | ③“西北部”指作者采访的主要地点___________ | |
了解情节 | 红军长征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七律·长征》中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表述。 | ④“大渡桥横铁索寒”描写的战役是指___________ |
七、诗歌鉴赏
夜泊旅望
白居易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塘。
[注]长庆二年(822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
10.说说诗人“愁”的原因有哪些。
11.请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
八、课外阅读
关羽传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绍诸将莫能当者___________
②曹公义之___________
③羽尝为流矢所中___________
④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___________
13.下列句中的“之”与“卿试以情问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春冬之时
B.睨之久而不去
C.无丝竹之乱耳
D.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
14.翻译下列句子。
①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②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
15.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
九、现代文阅读
离花近一些
侯利明
①祖母总能准确分辨出花中最美的一朵,步伐轻盈地走过去,弯下腰,陶醉在花的清香里。这时,她往往正挎着一篮猪草刚从原野里归来,或是正在扶着竹帚打扫庭院。无论晨昏始终有一朵花开得正好,仿佛只为恭候这位鹤发童心的老婆婆。我觉得惊奇,外出靠拐杖探路的祖母,“看”花的眼睛却分明是清澈明亮的,像夏日午后桐树下晾着的一碗清水,净得能看到飘散的紫烟。
②祖母的头发,是一夜之间彻底变白的。那年我还不到五岁,仰头望见祖母脸上满布的寒霜,不由一阵阵打战。她哭得停不下来,直到双目失明。无法再去回忆年迈的祖母是怎样在黄昏里一步步蹒跚,摸索着为我做饭洗衣,送我到村小上学。只记得一个周末,我在灯下写作业,柔风送来阵阵幽香,祖母拈针缝衣的手轻颤起来,她扶着桌沿走到窗棂下,循着香来到院子中。“回来了,你们真的回来了……”祖母哽咽着,跟随着若有似无的花香来到墙边,只见一簇簇鲜花在月光下美如仙子,婀娜多姿。这些花默默地发芽,拔节,直到缀满花苞,祖母虽然看不见却也不曾错过花开。花香盈盈,勾勒出温暖,给了她一个满满的拥抱。淡淡清香扣开了祖母紧闭的心门,日子随着一朵花的盛开渐渐有了颜色。侍弄了一辈子庄稼的祖母,能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每个节气里感知到每朵花的气息。天气慢慢变热,花香愈加馥郁了,祖母在庭院里走动时甚至可以扔掉拐杖,被花香牵着悠然漫步。祖母的步伐越来越稳健,她在花丛中停下脚步,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盛夏光影里她莹白的发犹如栀子花开。
③秋风扫,落叶忙。祖母也忙。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来年春天,祖母便会在房前屋后撒花籽,有路过的人讨要,她也总会笑眯眯地将一个个小布包赠予路人。他们从祖母安详的面容里看到了朵朵花开,心想那些花一定是美的。街坊邻里也会来要,去年花开满院,她们曾大把大把地抱花回去插在粗瓷敞口的瓶里,见过的人都晓得这些花是美的。
④祖母不再是我一个人的祖母了,她成了大家的“花婆婆”。大人小孩儿都愿意围着她玩闹说笑,谁有了烦心事都要到她开满鲜花的院子里坐上一会儿,倾诉着心底的烦恼,像对祖母说又像是对花儿说。一年又一年过去,我们这条民风淳朴的小巷,有了个诗意的名字:花巷。我在花开花落中长大,就要离家上大学,乡里乡亲都聚拢来,叮咛嘱咐说,花婆婆是我们大家的祖母,彼此供养,相依相扶,我去上学只管好好念书。不知谁在人群中低语,还有花。我哭了,眼泪一滴滴收藏进如水光阴,滋润开满鲜花的心田,四季不败。告别祖母出门时,老人家拉着我的手又轻轻放开。
⑤第二年暑假,回乡探望祖母。花香萦绕的睡梦里,祖母把用花籽为我串的第一条挂链重新串了一遍,又取出一包新花籽放在桌上,说原来的那串是她用一个个春天串起来的,以后要我也开成一朵花,结了果,留下花籽,给予每个人。满院的花开得正好,坐在树影花影里,祖孙俩说着一些珍重的话。我知道,祖母要走了,而从今后的每一个春天,花依旧还会开。
⑥整理遗物时,看到父母生前从远方寄来的一摞信,其中一页上写着:要离花近一些。当花开放,它应付出生命里全部的能量,竭尽全力,毫不保留。从一封接一封的书信里,我断断续续了解到,父母当初决定放弃安逸的工作去深山支教时,遭受过祖母的百般阻挠,于是就千里迢迢带回一包野花花籽种在庭院里,临走前告诉祖母,大山里开遍了这样的花,看着它们,就像他们在身边。这样的话竟成了永别留言。来春花开时节,父母因救助被山洪冲走的学生,双双殒命。望向窗外,秋色袭人,院子里的花不再芬芳繁盛,有的已经干枯凋谢,渐渐接近终结的尾声,却看不到丝毫颓败。
⑦收拾好一切,我动身启程了。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加点词“颜色”写祖母随着花开走出了失子之痛,生活有了起色。
B.文中祖母成了大家的“花婆婆”与“祖母”,表现出花巷淳朴友爱的睦邻关系。
C.文章借祖母百般阻挠“我”的父母去深山支教,批评了她没有大爱、不明深义。
D.文末“收拾好一切,我动身启程了”暗示了“我”不会辜负祖母的嘱托与期望。
17.文章写了哪三次花籽的传递?请简要概括。
18.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1)柔风送来阵阵幽香,祖母拈针缝衣的手轻颤起来。(从人物描写角度)
(2)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从用词角度)
19.结合全文,谈一谈你对题目“离花近一些”的理解。
十、作文
20.作文
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鲁迅来说,那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是一缕芬芳;对于居里夫人来说,那蓝色荧光的奇观,是一缕芬芳……在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有这样一缕独特的芬芳,幸福着你的岁月,温暖着你的时光。
请以“一缕芬芳”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
参考答案
1. 鉴 cāo 犀 筋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油光可鉴:yóu guāng kě jiàn,形容非常光亮润泽。
粗糙:cū cāo,毛糙,不精细。
犀利:xī lì,形容物体坚固锐利得如同犀牛角,后引申为形容语言、文辞、感觉、眼光等的尖刻锋利。
筋疲力尽:jīn pí lì jìn,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2. 猿鸣三声泪沾裳 山山唯落晖 云生结海楼 几处早莺争暖树 老骥伏枥 狐兔翔我宇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