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澄西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期中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根据拼音书写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读通讯《一着惊海天》,我们看到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刻将永远镌(1)___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读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我们看到了整日劳作不chuò(2)____的母亲,她教给孩子的知识和意志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读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我们看到了列夫·托尔斯泰粗劣的面孔似粗制滥造的小屋,但粗鄙平庸的长相禁gù(3)____不了他天才的灵魂;读钟声的《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我们看到了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kuì(4)____ ,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二、句子默写
2.根据课文默写。
①牧人驱犊返,________。(王绩《野望》)
②______________,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
③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⑥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⑦《使至塞上》一诗中,诗人以景物自比,写出自己漂泊不定的内心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电影《大鱼海棠》的预告片中“守望重生”“义无反顾”“爱苦别离”三个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刻画。
B.他的这段孔雀舞真是跳得入木三分,连杨丽萍都动容不已。
C.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构成伤害。
D.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谈笑风生,教室里充满着欢乐的气氛。
4.依次填人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山水小品,宜 ;读忠烈传,宜 ;读奸佞传,宜 ;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读“赋”宜 。
①纵水狂呼,可以旋风
②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而约缥缈之论
③击剑捉酒以销愤
④吹笙鼓瑟以扬芳
A.②①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④③① D.①③④②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是新闻的一种,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消息的三个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B.《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他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第一篇白话《狂人日记》。著名作品集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华盖集》《坟》等。
C.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宋地理学家。撰《水经注》四十卷,该书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D.吴均,南朝梁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好学有才。他通史学,私自撰写了《齐春秋》。本文虽名“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实际上描写的是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
6.下列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B.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
C.《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包括: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D.《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斯诺对贺龙的印象:乐观、豁达、勇敢;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
四、名著阅读
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长征的统计数字是令人震惊的。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休息下来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 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积雪覆盖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军各部队。他们开进和顺利地闯过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
(1)文中列举大量的数据有何作用?
(2)上文出自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结合书中某一人物经历说说给你的精神力量。
五、综合性学习
8.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3)班决定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小晨围绕本次活动主题,拟写了上联,请你选出最合适的下联( )
上联:读书重在明理 下联:_____________
A.无信寸步难行 B.诚信创造未来
C.做人贵于守信 D.办事恪守诚信
(2)下面是小华同学为活动写的一则新闻稿。
下午班会课,八(1)班全体同学与班主任老师在教室召开了关于“诚信”的主题班会。此次班会旨在提倡同学们塑造诚信的良好品质,在生活中坚持“诚信为本”,养成讲诚信的好习惯。班会首先由班主任老师给大家宣讲了此次班会的目的、内容以及诚信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并鼓励同学们诚信应考。随后,班长与团支书分别阐述了自己对诚信的见解。接下来,班级同学踊跃发言,内容涉及学习、工作、生活等。最后,班主任老师总结大家的发言,并鼓励我们自尊自信,做个诚实守信的人。通过此次班会,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诚信应考的重要性,树立了诚信应考的理念,相信在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中,同学们一定能够拿出积极饱满的态度,诚信应考,创造佳绩。
①请你帮小华同学拟写一个新闻标题。
②活动过程中,班主任就诚信考试的重要性请同学们谈谈看法,你会怎么说?
六、诗歌鉴赏
秋浦途中①
杜 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9.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词语。
10.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七、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①,有盗夜入其室,栖②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③罪。实徐谕④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节选自《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有删改)
【乙】许昌⑤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 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选自《厚德录》)
【注释】①馁:闹饥荒。②栖:躲藏。③归:承认。④谕:告诫。⑤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下文“同里”也是地名。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时岁饥民馁: (2)实阴见之:
(3)富人病且死: (4)孝基怪之:
12.下列句子中“之”与“孝基徐察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下车引之 B.春冬之时
C.两狼之并驱如故 D.何陋之有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2)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
14.结合【甲】文,说说此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从【乙】文中可以看出张孝基是一个怎样的人?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题目。
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
①一个女人一旦做了母亲,便会爱自己最爱的人,然后辜负最爱自己的人。
②外婆去世的时候,她16岁,她爱外婆,外婆走了,她哭到歇斯底里。母亲没日没夜地守着她,为她担心。可是母亲并不知道,那些天,她正在暗暗生母亲的气:母亲的母亲走了,可母亲似乎不为亲人的走难过,而是担心她。母亲怎么可以这样?她记得很清楚,在她成长的岁月里,外婆对她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妞妞,长大了一定要对妈妈好,要让妈妈享福。”外婆这样爱着母亲,外婆走了,母亲却那样平静,这让她很生气,甚至渐渐有了怨。
③对她的疏远,母亲是不安而忧虑的。那天,她再次将母亲放在她书桌边渐渐凉掉的牛奶沉默着端出去后,她觉得母亲哭了,一刹那,她有些悔意,毕竟,母亲对她足够好。那天晚上,她睡下后,听到母亲悄悄走进来。她不想跟母亲说话,闭着眼睛装睡。母亲就在她床边坐了下来,她能感觉到母亲一直注视她,目光里,有些犹豫,有些期待,又有些忧伤。那种可以清晰感觉到的目光,几乎让她快要装不下去了。毕竟,那是爱她的母亲,母亲从来都是爱她的。好在母亲坐了一会儿就站了起来。她偷偷睁开眼睛,看到母亲走到窗边,轻轻将窗帘的缝隙拉严。从窗户到门口,短短的几步,母亲走了好半天。房门近乎无声关闭的那一刻,她的心软了下来,想起她一次次对外婆的承诺,她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
④第二天早上,她醒来,起床前想了想,躺在床上大声喊了一声“妈”。母亲几乎是立刻就推门进来了,眼神里有些慌乱,连声问她:“怎么了?做噩梦了?”她摇头,笑笑,那是外婆去世后她第一次对母亲笑,然后用曾经对着外婆的有点儿撒娇的口吻说:“妈,你做什么好吃的了?”因为激动,母亲的声音都有些轻轻颤抖:“牛奶,荷包蛋,还有你爱吃的小粽子……”那顿饭,她吃得很多。她和母亲的关系,就这样恢复到从前。在没有了外婆以后,母亲的爱,甚至更加细致和妥帖起来。
⑤高三,是她学习最紧张的一年。最后冲刺的几个月,当她发现母亲头顶冒出的白发时,她愣住了。那天晚上,她忽然变得像个小孩子,坚持要母亲和她一起睡。母亲嗔怪她:“你这孩子。”她嘻嘻地笑:“妈,我答应过外婆,以后一定会对你好。”母亲忽然就哭了。她和母亲再无了隔阂,她长成快乐明媚的女子,毕业,工作,恋爱,结婚,产女。转眼,小宝一岁了。小宝很依赖母亲,像她当年依赖外婆。
⑥初夏的时候,单位组织了一次拓展训练活动,活动有个项目叫心路历程,教练让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手指比喻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五根手指,分别代表了女儿、母亲、父亲、自己和一个的朋友。第一个被压下的手指地选择了代表朋友的,下一个她却为难了,最终选择了父亲。再后来,她还迟疑的时间更久,终于选择了自己,但是在最后一个目标的舍弃中,她万分难过,最终,在教练的一再催促下,猛地将代表母亲的手指压倒下去了,那一刻,她心如刀割。
⑦她想起和母亲同睡的那天晚上,她终于问出了那个压在心底的问题:“妈,外婆去世的时候,你是不是也非常难过,但是你不想说?”当时母亲显然愣怔了一下,沉默了片刻,说:“外婆是妈的妈妈,妈当然难过,可是外婆不在了,妈还有你,就觉得坚强,觉得活着有劲,虽然伤心,但不觉得绝望。”
⑧那时,她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无疑,世间最爱母亲的人是外婆,最爱她的人,是母亲。可是,她和母亲一样,都会为了爱自己的孩子辜负最爱自己的人,哪怕那辜负是无意的,是不情愿的。10年以后,做了母亲的她,终于理解了母亲说过的那四个字:爱往下走。每一个女人做了母亲,爱得再伟大也都存着自私,自私到不愿把爱分给他人,只愿全部交给孩子。她,也一样,一样为爱自己最爱的人,辜负了最爱自己的人。
⑨原来,母爱就是这样一场重复的辜负。而被辜负的人,永远无怨无悔。(原文有改动)
15.阅读《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全文,从“她”的角度,填写下表。
时间 | 情节 | 心理/表现 |
外婆去世的时候 | ①
|
暗暗生母亲的气 |
那天晚上 | 感受到母亲的目光,看到母亲拉窗帘,挪步出去 | ② |
高三最后几个月的一个晚上 | 要求与母亲一起睡,并对母亲提起外婆
|
③ |
初夏的时候
|
④ | 心如刀割
|
16.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④段画线句子。
母亲几乎是立刻就推门进来了,眼神里有些慌乱,连声问她:“怎么了?做噩梦了?
17.第⑦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18.文章以“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为标题有何作用?
九、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鲁迅在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中,懂得了正直与严谨;莫怀戚在田间散步时,懂得了责任与担当;史铁生从泼泼洒洒的北海菊花,懂得了母爱的深沉和生命的坚强;梁衡从奔腾不息的壶口瀑布,懂得了中华民族的柔中有刚、勇往直前……
生命就是在不断地经历和懂得中逐渐成长。请以“懂得”为题,写一篇文章,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③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 juān 辍 锢 聩
【详解】考查看拼音写词语和词语注音能力。
镌——juān,镌刻:雕刻的意思;把铭文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
chuò——辍,不辍:不停止,继续不断;
gù——锢,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kuì——聩,振聋发聩:发出声响很大,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