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诗词曲鉴赏-2023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升八年级语文暑假衔接专题练习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29日
资源编号 55932

专题10 诗词曲鉴赏-2023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升八年级语文暑假衔接专题练习

2023-08-14 八年级上册 0 3,113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题:2023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升八年级语文暑假衔接专题练习汇总

七年级升八年级语文暑假衔接专题练习

专题10  诗词曲鉴赏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诗中“无伦”“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

(2)诗人借贾谊的遭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写作本诗时,诗人正罢官闲居在家。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B.首联写农家拿出高价的酒、鸡肉、猪肉招待客人,表现了农家的热情好客。

C.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土地神,祈求丰收。

D.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留恋。

(2)展开合理想象,描述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以设问总领下文,“齐鲁青未了”作答,形象地描绘出了泰山的绵延、高大。“青”字,突出了泰山的苍翠;“未了”表现了泰山座落之广,一望无际。

B.颔联是说大自然秀美无比,表达作者对泰山的偏爱。一个“钟”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描写出了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明亮和昏暗两部分。

C.颈联由静转动。“荡胸生曾云”描写出了山腰云雾缭绕的景象。一个“入”字生动传神,好像一只只鸟儿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之深。

D.全诗围绕“望”字写实,写景中又处处烘托出一个“高”字,把泰山的万千景象,高大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尾联以“一览众山小”收尾,抒发了作者登上泰山后的豪迈气概。

4.本诗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_,曲中“昏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7.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诗中“暗”或“满”的表达效果。

9.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暗飞声”中的“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B.第四句运用反问的修辞,加强了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C.此诗着重通过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乡之切。

1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飞来山上千寻塔”一句中的“千寻”有什么表达效果?

(2)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诗人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他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请赏析“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2)诗人选择登“幽州台”而歌,有何深意?

1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甲】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指代的是什么人?诗歌前两句连用两个“不见”,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2)甲乙两诗都用到了典故,甲诗题中有“幽州台”,乙诗句中有《后庭花》,请分别说出典故的内容及其在诗中各有何深意?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

14.请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呈现的画面。

15.品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中“敲”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乙)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6.对于上面这两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报平安”做了铺垫。

B.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墨重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很矛盾,写出了作者矛盾的心情。

C.“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D.“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的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17.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8.这首诗主要写出了诗人哪几种心境?

19.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品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阅读《观沧海》,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0.动静结合是古诗文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往往能够达到“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效果。本诗中用“澹澹”表现了水波荡漾之动态,用“____________”描绘出静态的山岛耸立挺拔的样子;再写草木与洪波,静与动映衬,显示大海____________的特点,形成意象和意境的和谐统一。

21.清代诗论家叶燮曾说过:“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说说本诗画线诗句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冕《墨梅》中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分别表现了三位诗人怎样的胸襟。

阅读下面《木兰诗》,完成下面小题。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2.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又热爱和平生活的人物形象。

B.诗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较简略,对出征前的准备及多年的征战内容则写得较详细。

C.木兰当户织:门  愿为市鞍马: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   策勋十二转:记功

D.诗的结尾以妙趣横生的比喻,对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事进行巧妙的解答,赞美了木兰的谨慎、机敏。

23.铺排,在古代民歌中运用得极为普遍,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可以是排比句也可以是对偶句。请找出一处用排比句进行铺排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幕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释】①三城戍:指安史之乱时三城有重兵防守。②涓埃:本义细流和轻尘,这里比喻微小。

(1)文文正在收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类富有哲理的诗句,请你向他推荐诗句:_____,_____。

(2)《望岳》和《野望》是杜甫所写的律诗,请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分析两首诗的情感。

2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雨”是历代诗人喜欢描写的意象,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雨”这一意象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早行

陈与义

    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用驼毛织成的衣服。②星斗:特指北斗星。③阑干:横斜的样子。

26.诗中处填写哪个词更恰当?说说你的理由。

A.湿       B.侵

27.除了诗题“早行”,全诗并未出现一个“早”字,却句句体现了“早”的特点。请你以“寂寞小桥和梦过”为例,作具体分析。

28.下面哪一项在突出景物特点上运用的方法与“稻田深处草虫鸣”一句相同?(     )

A.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B.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C.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9.全诗最后两句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个成语,它是____________ 。

30.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小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晚春二首·其一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竹里馆》中的“幽篁”“深林”“明月”以幽静的松林,明月的光影,勾勒出一幅空明澄净,清幽寂静的画面。

B.《竹里馆》“人不知”与“来相照”相互对照,以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如知己朋友般时时照耀自己”的意思。

C.《晚春》中“知”“斗”“解”等词将花树拟人,表现出它们各逞姿色,争芳斗艳的情境。

D.《晚春》中花树知“不久归”而“斗芳菲”,因“无才思”而“作雪飞”糅人与花于一体,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

32.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竹里馆》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表现隐者宁静、淡泊的心情以及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B.《竹里馆》塑造了一个独处者的形象,他内心充满孤寂与愤恨,只能以“长啸”来宣泄。

C.《晚春》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诗人运用拟人手法,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描写,反映了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

D.《晚春》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展现的画面。

34.“凭君传语报平安”中的“传语”是什么意思?有何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______中的思想感情。

3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37.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诗人所怀念之人,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

B.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他是诗人的朋友。诗人想象朋友在此时、彼地的状况。

C.这首诗使读者在一首诗中看到两个空间,既看到怀人之人,也看到被怀之人,既看到作者身边之景,也看到作者遥想之景。

D.全诗不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而是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

3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9.本诗首句选取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意象,奠定全诗伤感的感情基调,营造一种悲凉的氛围。

40.请简要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歌。

诗词理解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1.下列对上述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禹锡在《秋词》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B.《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开头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现在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C.《秋词》一诗作者主要运用了议论、描写的表达方式,《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作者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D.两首诗写于同一季节,但两位诗人借景抒发了完全不同的情感。

42.刘禹锡在《秋词》中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请从自己积累的古诗词(曲)中写出一句能体现“悲秋”情感的诗句,并写明出处及作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3.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B.本诗的前两句用凄神寒骨的边城夜色,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C.本诗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D.“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44.这首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绝唱”的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5.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描绘了怎样的图景?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4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的“僵”“孤”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何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47.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了高山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

B.第二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C.这首绝句奔放雄健,意蕴深厚,有了一股豪迈之气。

D.整首诗荡气回肠,抒发了诗人对于大好河山的喜爱。

4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河流大野尤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这句诗。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49.末句的“放出”和“拦”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50.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

参考答案

1.(1)“无伦”意为无人能比;“可怜”意为可惜、可叹。

(2)对晚唐皇帝求仙访道却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的批判,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点字词的理解。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贾生才调更无伦”的意思是: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人能比,故“无伦”意为无人能比。“可怜夜半虚前席”的意思是: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故“可怜”意为可惜、可叹。

(2)本题考查对诗句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要理解全诗的意思,结合时代背景再去理解作者的情感。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专题10 诗词曲鉴赏-2023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升八年级语文暑假衔接专题练习 https://www.0516ds.com/55932.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