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题:2023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升八年级语文暑假衔接专题练习汇总
七年级升八年级语文暑假衔接专题练习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公亦以此自矜 蒙辞以军中多务
B.睨之久而不去 旦辞爷娘去
C.但手熟尔 尔安敢轻吾射
D.尝射于家圃 吾射不亦精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尔安敢轻吾射”表现出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B.“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的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倒油动作的描写体现了他精湛的技艺和从容不迫的态度,突出了他以理服人的形象。
C.“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写出了卖油翁的稳重谦虚。
D.陈尧咨由“忿然”到“笑而遣之”说明卖油的表演并未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期日中( ) (2)太丘舍去( ) (3)元方入门不顾( )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6.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借元方责备客人的语言,从正面强调“信”与“礼”的重要性。
B.元方以针锋相对的语言逼得客人哑口无言,又以“入门不顾”的动作拒绝客人的道歉行为,这是孩子的天性所致,不应当认为他也是“无礼”的。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①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②沾污。(注释)①帖(tiè),用标签标出。②殊不:一点也不。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持就火炀之
②若止印三二本
③则第二板已具
8.下列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A.又为活板 B.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C.唐人尚未盛为之 D.则极为神速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10.上面文段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请把空缺的三个步骤填在横线上。
设置铁板→__________放置铁范→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平板面
11.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到底体现在哪里呢?请结合文中语句,写出三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2.甲文选自《____》一书,是该书《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文字。
1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 家无井而出溉汲 汲:
(2)及其家穿井 及:
(3)丁氏对曰 对:
(4)求闻之若此 此:
14.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15.你从文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⑨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第③章“温故而知新”中,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故”自身不会产生“新”,温故而知新,强调“悟”,即思考。
C.第⑥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方法恰当才能有所成就。
D.孔子赞叹“贤哉,回也”,毫不掩饰他对颜回的钟爱,是因为颜回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19.有人说:孔子生活的年代已十分久远,我们今天没必要再读《论语》了,你如何看?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二、对比阅读
20.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乙】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节选自王守仁《何陋轩记》有删改)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有龙则灵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③予尝圃于丛棘之右
④因名之曰“何陋”
(2)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无丝竹之乱耳 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安而乐之
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D.可以为师矣 以信孔子之言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5)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甲】文借助“陋室”这一事物,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志趣与美好的德行,运用了 _____的写法。
②【乙】文记“何陋轩”,文中“_____”(用【乙】文原句填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交往也是“谈笑有鸿儒”。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①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①苟:如果。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
(2)见往事耳 ( )
(3)邴原少孤 ( )
22.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用法意义相同的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我酌油知之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C.濯清涟而不妖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D.中心感伤,故泣耳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
23.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24.两文都与学习有关,吕蒙和邴原最初不学习的缘由分别是什么?读完这两篇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读【甲】【乙】两文,根据要求作答。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①,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②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酒③,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④,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②日:一天天地。③朴陋:粗俗鄙陋。④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2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两狼之并驱如故 而后谓之奢也
B.意与日去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亦以焦躁故尔 静以修身
D.将复何及 复投之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27.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B.【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平心静气”,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
C.【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提出了成才需具备立志、学习、珍时这三个条件。
D.【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躁”会阻碍“静”的养成,影响学习与做事的效果。
28.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培养节俭的习惯?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选自蒲松龄《狼》)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①行室②,奔入伏③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④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⑤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shǐ)⑥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⑦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⑧之以归。非屠乌⑨能作此谋也!
注释:①遗:留下。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③伏:躲藏。④顾:然而,可是。⑤盈:满,足。不盈:不满,不足。⑥豕(shǐ):猪。⑦方:才。⑧负:背。⑨乌:哪里,怎么。
(选自《狼》蒲松龄)
2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其一犬坐于前 犬:______
(2)弛担持刀 弛:______
(3)顾野有麦场 顾:______
(4)顾无计可以死之 计:______
(5)股直不能屈 股:______
30.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31.【甲】文“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表现狼的______;【乙】文“狼自苫中探爪入”表现了狼的______。
32.【甲乙】两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3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吕氏春秋》)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得一人之使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B.有闻而传之者 传不习乎
C.不若无闻也 未若柳絮因风起
D.其人舍然大喜 太丘舍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其家穿井。
②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B.《穿井得一人》中,全国的人都在讲“穿井得一人”这件事,可见人们都乐于传播奇闻。
C.《杞人忧天》通过写杞人无端忧天,讽刺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D.《杞人忧天》中“晓之者”的解释并没有科学道理,但他劝解别人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甲】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谢安怜翁
谢奕①作剡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③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④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⑤欲放去邪?”遂遣⑥之。
【注释】①谢奕: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②剡(shàn):指剡县,在今天的浙江嵊州。③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④绔:裤子;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
⑤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⑥遣:打发。
34.用“/”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太 傅 时 年 七 八 岁 着 青 布 绔 在 兄 膝 边 坐
35.根据《古汉语常用字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而犹未已( )
①停止,完毕;②副词,已经;③副词,太,过分;④语气词,用法同“矣”
(2)奕于是改容曰( )
①容纳;②宽容,容忍;③许可,允许;④脸色,仪容
36.联系语境,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 翻译:没过多久,雪又下起来了。
B.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用柳絮乘风而起的情景来比喻空中撒盐。
C.谢以醇酒罚之 翻译:谢奕用喝烈酒的方式惩罚他。
D.阿奴欲放去邪? 翻译:弟弟想要去哪里呢?
37.阅读两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补全下列对话。
小君:读了上面这两则短文,我发现两篇文章都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描写
小峰:你说的没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往往最能展现人物的形象。两篇短文里都有孩童的形象,我在甲文中感受到了童年时的谢道韫是_________的一个人,乙文中我感受到童年的谢安是_________的一个人。
38.你赞同这两篇选文中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吗?结合两篇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①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②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③?”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④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注】①或:代词,有的人。②诣:前往,到…去。③虞(yú):料想,预测。④豫:通“预”,事先有所准备。
39.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不可以故意待也(“故意”一词,古今词义不同,在句中应该如何解释?)
(2)肃造次应曰(“造次”在古汉语中有多个义项:A.仓促,匆忙 B.善辩 C.须臾,片刻 D.轻率,随便。在句中应该选哪一项?)
4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计安可不豫定?
(2)因为肃画五策。
41.鲁肃说:“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联系《孙权劝学》一文,以吕蒙的口吻为鲁肃解释自己才略提升的原因。
42.选文中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选文是怎样突出表现这种变化的?
徙木立信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43.请用“/”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限划一处)。
乃 立 三 丈 之 木 于 国 都 市 南 门
4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令既具( )
(2)未布( )
(3)民怪之( )
(4)卒下令( )
4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募民之有能徙之北门者
46.商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4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孟简子相①梁并卫,有罪而走齐。管仲②迎而问之曰:“吾子相梁并卫之时,门下使者③几何人矣?”孟简子曰:“门下使者有三千余人。”管仲曰:“今与几何人来?”对曰:“臣与三人俱。”仲曰:“是何也?”对曰:“其一人父死无以葬,我为葬之;一人母死无以葬,亦为葬之;一人兄有狱,我为出之。是以得三人来。”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④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节选自《说苑•卷五贵德》)
【注释】①相:做宰相。②管仲:齐国宰相。③门下使者:古代寄食在贵族官僚家里,为主人策划、奔走的人。④穷:______
(1)根据语境及下面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义,为【注释】④“穷”补写意思。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义穷 qióng①阻塞不通,走投无路。《吕氏春秋•慎人》:“孔子~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②不得志,不显贵。《孟子•尽心上》:“~不失义,达不离道。”③生活困难。《战国策•齐策四》:“振困~,补不足。”④穷尽,完结。《非国语•三川震》:“阴阳之无~。”⑤穷究,追究到底。《后汉书•济南王康传》:“不忍~竟其事。”
(2)从管仲、孟简子、三使者身上你领悟到了哪些品格?
…………
参考答案
1.B
2.(老翁)见陈尧咨射击十只箭能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3.D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以:介词,“凭借”/介词,“用”;
B.去:都是“动词,离开”的意思;
C.尔:同“耳”,相当于“罢了”/你;
D.射:射箭/射箭的技术;故选B。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发矢:射箭。但:只。颔:点头。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