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6单元同步阅读练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同步阅读练习
第一单元同步阅读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闻,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渠道来到我们的身边。你经常接触新闻,注意过常见的新闻体裁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吗?知道新闻作品的采编过程是怎样的吗?有没有想过自己也试着写一写新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相信你对新闻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任务一:新闻阅读。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
任务二:新闻采访。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自主确定报道题材,制订采访方案,草拟采访提纲,分小组进行采访实践,搜集新闻素材。
任务三:新闻写作。分三类任务:一、必做任务,每位同学写一则消息;二、自选任务,撰写新闻特写、通讯等,每位同学从中任选一项完成;三、拓展任务,将本组或全班的新闻作品加以整理,编辑制作成报纸或新闻网页。
新闻阅读常考题型
标题
(主标题、引题、副题) |
拟写标题通常要求的是一行标题(即主标题)的概写。一般说来标题最简洁,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和事件,句中不停顿,文末无标点。 |
导语 |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简明扼要的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被称为新闻的窗口。因此,导语部分至少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
主体 | 新闻的主干,它要承接导语,用实在的、典型的、具体的材料,印证导语中的提示,对导语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 |
背景 | 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但背景只是新闻的从属部分,也不是每条新闻都一定有背景。 |
结语 | 结语是整篇新闻的收笔之处,它的作用是阐明事实的意义或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给读者以完整的感觉,也可给读者留下思索的余味。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
同步阅读
一、比较阅读下面两则短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毛泽东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①。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②。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③。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④。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⑤。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⑥。
【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②。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③。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④。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⑤。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⑥。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⑦。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⑧。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⑨。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⑩。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⑪。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⑫。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⑬。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⑭。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⑮。
1.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两篇短文属于______义的新闻; 【乙】文中表明新闻背景的句子是_____句(只填句子番号)。【甲】文的结语是第_____句。(只填句子番号)【乙】文的导语是______句(只填句子番号)。
2.对两则短文进行比较,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从标题中都可以获知事件所涉及的人物、地点、事件,但第二则的标题比第一则更能够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
B.都可以从导语中中获知新闻的四个要素:何人、何时、何地、何事。
C.涉及的事件相同,但第二则报道的内容更详细、更具体。
D.两则短文的主体中都交代了事件的背景,结语都在文章的最后。
3.两则短文正文前面的黑体字部分在文章的结构中属于什么?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则说“我三十万大军”,第二则却说“百万大军”,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消息的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一句中“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文中“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一句中加点词语突出了人民解放军具有怎样的气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乙】文中“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乙】文中,三路大军报道内容的详略安排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①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②今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③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④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9.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介绍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分析消息语言的特点。
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消息最后交代新闻背景,特别说明诺贝尔奖的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地时间2021年10月4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总秘书长托马斯·佩尔曼宣布,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戴维·朱利叶斯和阿登·帕塔普蒂安,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作出的贡献。
材料二:
当地时间2021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戈兰·汉松宣布,将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本亚明·利斯特和戴维·麦克米伦,他们因对“不对称有机催化的发展”做出贡献而获奖。
参考课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导语,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四人获奖的缘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特写,完成下面小题。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①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②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③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④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⑤“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⑥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⑦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⑧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13.作者将吕伟连贯的跳水动作进行了分解,犹如慢镜头回放。请为前四段中吕伟跳水的几个镜头进行命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B.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C.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D.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15.第④段加点的“哧”是拟声词,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是一篇新闻特写,为什么还要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印度观众的惊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时,顶着凛冽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作最后一次检查。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在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歼-15飞机552号已于XXXX起飞,预计XXXX临空!”
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
塔台起降指挥监控台,不时传来着舰指挥员和飞行员的对话声——
飞行员:“请示下降高度!”
着舰指挥员:“可以下降高度至XXX!”
着舰指挥员:“航向XX,航速XX……”
飞行员:“明白!”
……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点燃了所有人内心的激情,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快点儿!快点儿!”有人向飞行甲板冲去。几分钟前还空空荡荡的飞行甲板,一下跑来了一大群人。
打开舱门,飞行员冲着围过来的将士们说:“一切正常,感觉好极了!”
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
“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17.请从新闻语言客观准确的角度,简要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作用。
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请赏析这个比喻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四周人的神态和心情,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至少答出2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选文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
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飞行员与舰载指挥员的对话为什么如此简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①“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80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②《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③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今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
④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今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⑤80年,沧海桑田。1937年12月 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今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弗雷德·寇兹指出,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过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⑥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22.新闻评论,强调就事论理,需要很好地处理记叙和议论的关系。请你结合上文第②自然段的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⑤自然段中引用《纽约时报》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一则报道,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结合上文有关内容,说说“南京”这座城市由“恐怖之城”变为“和平之城”,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以本文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为例,区别新闻评论和新闻特写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综合性学习
26.综合性学习
某中学九年级开展“新闻采访与写作”综合性学习活动,以“空中课堂开展情况”为报道题材。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初拟采访提纲:请在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采访提纲 | |
时间、地点 | 2023年3月10日上午 某班教室 |
采访对象 | 授课教师 家长代表 学生代表 |
采访目的 | 疫情期间多方面了解空中课堂的授课效果 |
采访方式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采访器材 | 纸、笔、照相机等 |
采访问题(依据采访对象顺序各拟了一个主问题) | 问老师:请介绍你们学校开展空中课堂的情况?
问家长:你家是用什么方式来收看空中课堂? 问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
(2)分享采访内容
采访结束后,第一位同学要对学校开展空中课堂的实施方案、课程安排及学生线上作业反馈情况进行报道;第二位同学要对学校录播室正在录制空中课堂的场景进行报道。
请针对两位同学的新闻素材及报道角度,分别给他们提出选用新闻体裁的建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流实践体验:请给上面两位同学的新闻报道各拟一个新闻标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狭 ⑥ ⑥ ①②
2.D
3.电头,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表明新闻(消息)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4.并不矛盾,第一则报道的时间是“二十二日二时”,第二则的时间是“二十二日二十二时”,从“二时”到“二十二时”,时间发生变化,成功渡江的人数也因此发生变化。
5.“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这体现了消息语言的准确性。
6.句中加点词语“突破”、“占领”、“进击”三个动词突出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向披靡。
7.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⑥。
8.略写中路军,祥写西路军和东路军,详略得当。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