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澎湖巡检司 B.中书省 C.枢密院 D.御史台
2.假如你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场景中的一位市民,你向能做的事情是( )
A.欣赏蹴鞠表演 B.观看京剧演出 C.购买《红楼梦》 D.品尝烤红薯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以下关于人物及其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
A.张仲景——《本草纲目》
B.祖冲之——活字印刷
C.吴道子——《洛神赋图》
D.宋应星——《天工开物》
4.乾隆时期出现了自发的移民。山东、河北向东北移民,福建向台湾移民,除国内移民外,也有向海外移民的现象。造成这一移民风潮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 B.经济衰退 C.人地矛盾 D.自然灾害
5.《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士大夫的极力提倡 B.农民休闲的需要
C.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达官贵人的需要
6.在中国历史上,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 )
①回族 ②满洲 ③党项族 ④蒙古族 ⑤契丹族
A.②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⑤
7.徐光启记载“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肉白皮黄,可灰汁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上述内容应该出现在( )
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8.“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绵延峭拔的八达岭啊/舞起娇健的巨龙/短兵相接的年月/你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壁垒/和平建设的年代/你是显示民族气魄的支柱……”诗中赞美的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明清皇宫 D.长城
9.在中国历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不断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下列年代尺反映出我国古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方式是( )
A.和亲 B.册封民族首领 C.平定叛乱 D.设置管理机构
10.假如你是历史剧《康熙大帝》导演,剧中可能出现的场景有( )
①册封达赖②设置台湾府③发动雅克萨之战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⑤平定三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30分。其中,11题10分,12题10分,13题10分。
11.开放促进文明发展进步,封闭导致文明停滞落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经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
(1)请问唐朝时期印度文化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谁的贡献最大?他后来成为明代哪一部神话小说的人物原型?
材料二 宋朝时期,中西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中西交往频繁,许多外国人到中国经商、定居。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政府政策和航海科技方面总结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请列举一例宋朝闻名世界的重要的港口?(任举一例)当时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是什么机构?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一反映的是明朝的什么事件?图二又揭示了清朝怎样的对外政策?
(4)通过图一、图二可以看出,明清采取不同的对外政策,它们导致了怎样的不同结果?
12.自宋至明清,历代君主皆采取措施强化君权,使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日,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赵普认为唐末以来“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的原因是什么?(用材料原文回答)为“制其钱谷”,北宋在地方上设置了哪一官职?
材料二 明朝初年,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建制基本承袭元朝。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因其“职居枢要”,凡国家大政必先“关白”丞相,然后奏闻皇上。……不久,太祖朱元璋发现中书省的丞相和地方行省的权力过大,决心加以改革,其间经历了一个过程。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2)材料二中朱元璋针对“中书省的丞相和地方行省的权力过大”采取哪些措施?(举一例即可)为了监视臣民,他还设立了哪一机构?
材料三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时文,一种文体)。
——《明史·选举志》
(3)材料三反映了明朝科举考试的文体格式是什么?
材料四 乾隆时,朝中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结果,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
(4)材料四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何种做法?这一做法对当时社会造成了什么不利影响?
材料五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5)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
(6)请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皇权的演变趋势。
1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宋元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观察下面两组图片,回答问题。
【发明篇】
【人物篇】
(1)图1中的人物是谁?与图2相关的的指南仪器由什么人传入欧洲,促进欧洲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图3最早出现于何时?
(2)与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一起被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还有哪一成就?你如何看待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宋元时期,文学成就斐然,根据所学完成下表。
(4)根据两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宋元时期我国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A项符合题意;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B排除;枢密院萌芽于唐朝中后期,经发展,鼎盛于五代,宋代时虽机构渐趋于完备而庞大,但权力已大大下降。排除C项;御史台是中国古代一种官署名,D排除。故选择A。
2.A
【解析】《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卞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蹴鞠表演在北宋时期是比较受到欢迎的活动,A项正确;京剧和《红楼梦》都是清朝时期出现,排除B和C项;红薯是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排除D项。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