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小升初语文高频考点专项训练
2023年小升初语文高频考点专项训练
专题08 文学常识
一、选择题
1.下面是对课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告诉我们要虚心好学。
B.《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其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说的。
C.《腊八粥》一文通过八儿等粥和吃粥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字里行间流露着八儿家浓浓的亲情。
D.《匆匆》这篇课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2.下列语句,描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他的楷书作品运笔自然,具有行书的笔意。
B.写倡议书可以写称呼,有时也可以不用称呼,在正文中点出即可。
C.搜集辩论材料时,选择的事例要有说服力,还可以引用名人名言。
D.蓝色路牌设置在高速公路上,地名青海路的拼音是:QINGHAILU。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常常在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B.我们在即兴发言时可以提前打腹稿,想清楚先说什么,再说什么。
C.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三门记》是其楷书的代表作之一。
D.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在荒岛上生活了18年。
4.下列句子表达劝诫人们应及时孝敬、陪伴父母的一项是( )
A.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B.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5.小明犯了错,被老师批评了,很生气。下列最适合劝告他的一句是( )
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B.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D.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6.下列古诗中的节日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④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7.《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其作者是( )
A.张择端 B.黄庭坚 C.赵孟頫
8.下列古诗与其作者及朝代相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园不值》——叶绍翁——唐代 B.《江上渔者》——王安石——宋代
C.《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代 D.《石灰吟》——于谦——清代
9.《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作者是( )
A.刘易斯•卡罗尔 B.叶圣陶 C.安徒生 D.马克•吐温
10.下列语句出自《老子》的有( )
A.道可道,非常道。 B.谷神不死,是为玄牝。
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1.四大名著是我国的传统经典,下列选项中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作者是清朝的曹雪芹,书中既有红楼春趣,也有气势磅礴的战争。
B.“扈三娘比武招亲”出自《西游记》一书,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C.《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六出祁山”“七擒孟获”这些故事都和诸葛亮有关。
D.《水浒传》中到处都是英雄的豪情壮志,比如:宋江率军三打祝家庄,林冲智取生辰纲。
12.谚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含义是( )
A.多问 B.多思 C.多练 D.多读
13.下列人物中哪位不是书法家?( )
A.王羲之 B.司马迁 C.柳公权 D.赵孟頫
14.为了减少疫情对生活的影响,政府推出了很多创新之举,这真是( )
A.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B.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15.语句中习俗与寓意不对应的是( )
A.中秋节吃月饼寓意幸福团圆。
B.端午节在家门口插艾草有辟邪祈福之意。
C.建筑物上雕刻蝙蝠寓意驱赶蝙蝠。
16.小雅要在书房门口贴一副对联,最适合的一项是( )
A.万户春风为子寿,半窗松雪论天伦。 B.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
C.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 D.一庭花发来知己,万卷书开见古人。
17.选项中名言都出自《论语》的是 ( )
A.(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B.(1)不迁怒,不贰过。 (2)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3)小信成则大信立。
C.(1)有志者事竟成。 (2)多行不义,必自毙。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8.选项中古诗都是诗圣杜甫所作的是( )
A.《春夜喜雨》《登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望岳》
B.《春夜喜雨》《望庐山瀑布》《登高》《望岳》《将进酒》
C.《春夜喜雨》《鸟鸣涧》《登高》《望岳》《从军行》
1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作者是著名的科学家。
B.《汤姆•索亚历险记》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社会的讽刺。
C.《鲁滨逊漂流记》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整整18年后才回到英国。
20.下列文章的作者不是老舍先生的是( )
A.《腊八粥》 B.《北京的春节》 C.《草原》
21.下列语句的说法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疫情期间大家要做好个人防护,出门切忌不要忘记戴口罩。
B.《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C.《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中都写到了“太阳”,作者都运用了借助事物表达情感的方法。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话告诉人们时间的珍贵。
22.下列与成语相关内容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唐)——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B.刘备——东汉末——初出茅庐——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C.陶渊明——晋朝——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蔺相如——春秋——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23.毕业之际,如果为同学写毕业赠言,下面不适合引用的一项是( )
A.芝麻开花——节节高 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有很多的习俗,如守岁寓意着辞旧岁迎新年。
B.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整体上秀丽柔美,稳健大方。《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C.《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发问,不懈探索,才能找到真理。
D.习作时,我们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5.下列关于名著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滨逊漂流记》被誉为英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它的作者是丹尼尔·笛福。
B.《骑鹅旅行记》讲述了小男孩尼尔斯在旅行中逐渐改正缺点,变成了一个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C.《爱丽丝漫游奇境》描绘了小女孩爱丽丝掉进了兔子洞,展开了一段如梦如幻的旅程。
D.《汤姆·索亚历险记》塑造了一个调皮又有正义感的小男孩形象,包含着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社会的赞美。
26.下列古代名句中所蕴含的道理与语段内容最相符的一项是( )
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不能决也”说明孔子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
B.《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林清玄写的一篇散文 。
C.《北京的春节》一文,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北京人过春节时的习俗。
D.《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8.小华同学只喜欢听到别人对他的赞美,却听不进批评意见,你会用“________,_______。”劝说他。
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B.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D.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29. “知天命之年”指的是( )
A.30岁 B.40岁 C.50岁 D.60岁
30.林冲、王熙凤两个文学人物分别出自下面哪组文学作品?( )
A.《水浒传》《儒林外传》 B.《三国演义》《水浒传》
C.《水浒传》《红楼梦》 D.《西游记》《水浒传》
31.毕业之际,如果为伙伴写毕业赠言,下面不适合引用的一项是(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芝麻开花——节节高
32.下列作品与其作者对应不当的一项是( )
A.《汤姆·索亚历险记》 达尔文(英国) B.《北京的春节》 舒庆春(中国)
C.《鲁滨逊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英国) D.《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中国)
33.关于传统习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秋节望月。 B.腊八节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C.寒食节禁火。 D.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气到。
34.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哪里的荷花?( )
A.无锡太湖 B.扬州瘦西湖 C.杭州西湖
35.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B.《十六年前的回忆》属于回忆式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并且运用了首尾呼应和对比的写作手法。
C.《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D.《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李贺不擅长写马,所以他写的《马诗》并不多。
36.下列关于古诗词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王建)
B.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郑燮)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弓。 《马诗》(李贺)
37.下列作品与其作者对应不当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 舒庆春(中国) B.《鲁滨逊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英国)
C.《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英国) D.《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中国)
38.下列作品与其作者对应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汤姆·索亚历险记》——丹尼尔·福笛(英国)
B.《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中国)
C.《北京的春节》——舒庆春(中国)
39.选出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
A.《腊八粥》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匆匆》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
B.《穷人》作者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还有《复活》、《三作家》、《战争与和平》。
C.《伯牙古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从文中可以得出一个成语“高山流水”,以此比喻知音难觅。
D.《采薇》选自《诗经·国风》,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40.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 )
A.《寒食》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宋代诗人韩翃。
B.《迅迢牵牛星》借用牛郎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表达一种相思不得的愁绪。
C.《马诗》通过咏马叹马的命运,表达诗人的远大报负和不遇子时感慨。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体现了作者的乐观豁达。
41.下面的诗句中,跟李清照无关的是哪一句?( )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B.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42.下面诗句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的一句是( )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D.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43.正确的说法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出自《送元二使安西》。
C.“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出自《游园不值》。”
D.“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出自《江上渔者》。
44.下列不属于《名人传》中的人物是( )
A.列夫·托尔斯泰 B.贝多芬 C.米开朗琪罗 D.爱因斯坦
45.下列诗句的作者不属于唐朝的是( )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6.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
A.高适 B.王维 C.岑参 D.孟郊
4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匆匆》一文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用散文的笔触告诉我们时光稍纵即逝,应珍惜时间。
B.《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启发我们要善于发问,勇于探索真理。
C.《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歌颂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
D.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也各不相同。
48.《泊船瓜洲》一诗的作者是( )
A.范仲淹 B.苏轼 C.叶绍翁 D.王安石
49.下列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选自《礼记》。
B.楷书四大家指的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其中赵孟頫的行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
C.老舍,原名舒庆春,我们学的课文《北京的春节》有许多带有“京味儿”的语言。
D.《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法国作家丹尼尔·笛福。
50.下列各选项中,作者和作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尔基《童年》 B.塞尔玛·拉格洛芙《汤姆索亚历险记》
C.刘易斯·卡罗尔《爱丽丝漫游奇境》 D.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51.关于课文的内容与主题,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描绘了老北京的春节习俗,作者是著名作家老舍,他的许多作品的语言中洋溢着浓浓的“京味儿”。
B.《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丹尼尔·笛福,小说中鲁滨逊在荒岛上度过了二十八年后,终于回到了英国。
C.《匆匆》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它以细腻的文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暗含着苦闷与消沉的情怀。
D.《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52.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个星期天》中,“我”经历了“满怀期望——焦急无奈——兴奋雀跃”的心情。
B.《十六年前的回忆》中,作者将敌人的凶恶和父亲的镇定沉稳进行对比,显示出革命者的浩然正气。
C.《好的故事》这篇文章对梦境里那“好的故事”的描绘,表现出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表里的生物》一文,作者以时间为线索,通过人物的心理和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个好奇心强,爱观察,善思考,比较执着的孩子形象。
53.下列诗句中,没有表达诗人志向的一句是( )
A.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54.下列不适合用来描写繁花似锦、春光烂漫的诗句是( )
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55.下列诗句与括号里的描述不相符的一项是( )
A.遗民泪尽胡尘里(忧国忧民) B.水村山郭酒旗风(描述江南春景)
C.如今直上银河去(描述夜空) D.劝君更尽一杯酒(体现真挚友谊)
56.下列是某位同学对课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灯光》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B.《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开头与结尾相呼应,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C.《匆匆》这篇课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D.《鲁滨逊漂流记》这篇故事概是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的,具体过程为:岛上遇险→建房定居→养牧种植→回到英国→救“星期五”。
57.李大钊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牺牲,下列最适合概括他的一生的诗句是( )
A.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8.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
59. 1935年5月,英勇夺下泸定桥的是( )
A.红一团 B.红四团 C.八路军 D.解放军
60.下面诗句中,与我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句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B.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D.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61.诗句中,与“不知秋思落谁家”一样表达思念之情的一项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62.下列描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A.《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就是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两小儿辩日》中孔子就是这样做的。
C.《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首尾呼应,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
D.《北京的春节》一文按地点的变换,描绘出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
63.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个星期天》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细致的动作、心理、环境描写,写出了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过程。
B.《丁香结》中,作者由丁香花联想起象征愁怨的“丁香结”,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生活总不随人愿,充满烦恼与苦闷。
C.《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如果要换一个中国人的例子,可以选用屠呦呦发明青蒿素这件事。
D.《为人民服务》中,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深化人们对“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这一观点的理解。
64.下列古诗与传统节日无关的是( )
A.《寒食》 B.《清明》 C.《游园不值》 D.《元日》
65.关于《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作者笛福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鲁滨逊冒险的经历。
B.鲁滨逊流落荒岛后,先后经历了:回船取物、救“星期五”、建房定居、畜牧种植……
C.鲁滨逊救下一个野人,取名为“星期五”,并教会他说英语、穿衣、信基督、用枪……“星期五”成为鲁滨逊最忠诚的仆人和伙伴。
D.鲁滨逊在荒岛上度过了二十八年后,终于回到了英国。
66.回忆课文内容,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北京的春节》作者巴金,通过详略得当的内容安排及浓郁的“京味儿”语言,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
B.《匆匆》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说明文,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说明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C.《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学过的一篇议论文。
D.《好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新奇、有趣。
67.)下列诗句中,描写的季节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68.下面几句诗所描写的季节,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9.关于课文的写作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古诗,尽管咏叹的事物不同,但共同点在于作者都是借助咏叹事物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B.教材中《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的故事情节先悲后喜,结尾戛然而止,充满喜剧气氛。
C.《那个星期天》和《匆匆》都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不同之处在于前者通过一连串问句直接表达情感,后者将情感融入人、事、景中,间接表达出来。
70.下列诗句中,没有赋予人的品格或感情的是(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D.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1.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鲁滨逊历险的经历依次是:流落荒岛——建房定居——救星期五——养羊种粮。
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作者十五夜望月怀远的情思。
C.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D.《学弈》一文,事中见理,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7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中,“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写的是王熙凤;“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写的是林黛玉。
B.《伤仲永》的作者是我国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
C.“三顾茅庐”“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都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D.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与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同是抨击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佳作,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茶毒。
73.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B.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C.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7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匆匆》的作者朱自清。用散文的笔触告诉我们:时光稍纵即逝,应珍惜当下。
B.《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其中腊月初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等日子是略写的。
C.《作文上的红双圈》中“我”的小学老师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个故事,培养了“我”丰富的想象力。
D.《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是丹尼尔·笛福的作品。
7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学四大吝啬鬼:李梅亭(《围城》)、卢至(《一文钱》)、监河侯(《庄子》)、严监生(《儒林外史》)
B.外国文学四大吝啬鬼: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夏洛克(《威尼斯商人》)、阿巴贡(《悭(qiān)吝人》)、 泼留希金(《死魂灵》)
C.四大名著: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明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D.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7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兰亭集序》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B.赵孟頫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
C.《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一篇科幻小说,作者描绘了未来学生学习的场景。
D.《两小儿辩日》中“孔子不能决也”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7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总角是指六七岁的儿童,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B.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C.古时汉族男子20岁时,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D.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8.下列人物中哪一位不是三国时期的?( )
A.王平 B.曹操 C.刘备 D.曹丕
79.根据对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仄起平收的特点,下列能构成一副对联的诗句是( )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D.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80.下列诗句不是出自唐代诗人的是(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1.关于这幅书法作品,下列观点错误的一项是( )
A.汉字字体主要有五种: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和楷书,这幅作品中的字体是隶书,隶书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B.这幅书法作品选自《颜勤礼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写。
C.这幅书法作品的特点是:恢弘雄壮、大气磅礴。
82.下列习俗与其寓意不符合的一项是( )
A.过年的时候在门上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
B.过年的时候蒸馒头,寓意来年日子蒸蒸日上。
C.新娘出嫁,摆放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永结同心”。
D.重阳节人们佩戴茱萸,避邪求吉。
8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和《女娲补天》都是中国神话故事。
B.《爬山虎的脚》以植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C.《走月亮》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手在云南洱海畔的月光下散步的场景。
D.《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
8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鲁迅——现代 B.《行路难》——李白——唐
C.《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宋 D.《红楼梦》——曹雪芹——明
85.请判断下列京剧脸谱哪一个是包拯的?( )
A. B. C. D.
二、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86.朱自清是我国杰出的散文家、诗人。《背影》《荷塘月色》是他创作的脍炙人口的名篇。( )
87.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在漫长轮椅生涯里铸造了一座文学的高峰。( )
88.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后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
89.《列子》是中国道家典籍之一。《纪昌学射》《愚公移山》都出于此书。( )
90.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 )
91.《卜算子》《浣溪沙》《清平乐》都是词牌名。 ( )
92.《草船借箭》是根据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的有关章节改编,小说塑造了曹操、诸葛亮、刘备、宋江等人物形象。( )
93.“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补充说明。( )
94.“朱自清、丰子恺、沈从文”按姓氏的音序排列应是丰子恺、沈从文、朱自清。( )
95.“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是对李大钊的外貌和神态描写。( )
96.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法家,《三门记》是他的行书代表作之一。( )
97.“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诗词作者是元朝的王冕。( )
98.“应怜屐齿印苍苔”的“应”字是“大概,表示猜测”的意思。( )
99.阅读时,旁批、写心得、向别人请教、查资料,都是阅读的良好习惯。( )
100.“读书须用意,胜读十年书”前后搭配是正确的。( )
101.查字典,“倾覆”的“倾”字,应该先查字母q,再查音节qin,是正确的。( )
102.《为人民服务》作者是毛泽东。《十六年前的回忆》写了革命先烈李大钊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从容赴死的感人事迹。( )
103.“这些木雕艺术品太美了,真是 。”横线处可以填入“余音绕梁”。( )
104.“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
105.“高山流水”出自《伯牙鼓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
106.中国传统节日习俗有:大年除夕吃饺子,端午吃元宵,中秋吃月饼。( )
107.《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的体裁是说明文。( )
108.《史记》是一部按年代顺序记叙历史的文学巨著。( )
109.“圆舞曲之王”贝多芬创作了《蓝色多瑙河》。( )
110.西汉时期,让匈奴心惊胆战的“飞将军”是张骞。( )
111.莫泊桑是“短篇小说之王”,他的代表作有《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等。( )
11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是元代诗人王冕的诗句。( )
113.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法家,他的楷书结构严谨,稳健大方。( )
114.“威武雄壮、严词拒绝、人仰马翻”可以用来描写我们赞颂的人。 ( )
115.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古典小说《水浒传》章节改写的。 ( )
116.“我不能不走。”与“我不走。”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
117.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可以借物抒情,也可以直抒胸臆。( )
118.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都属于诗歌。( )
119.《拇指姑娘》《海的女儿》《白雪公主》这几篇优美、动人的童话作品,都出自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之手。( )
120.“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 )
121.“这些水果很新鲜。”和“这真是一件新鲜事。”这两个句子中的“新鲜”一词意思是一样的。( )
122.“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这句话用了比喻的手法。( )
123.《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与“牛郎织女”这个传说有关。( )
124.“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 )
125.写作品梗概就是要保留“主干”,去除“枝叶”。( )
126.《北京的春节》有的部分详写,有的部分则一笔带过,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主次分明,突出了民俗的特点。( )
127.尊重事实、一丝不苟、敢于质疑、固执己见、不断创新都属于科学精神。( )
128.《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首尾呼应,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被害的事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加深了我们的印象。( )
129.《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他的作品还有《百万英镑》《竞选州长》等。( )
130.《表里的生物》的作者是冯至,他是中国现代作家、翻译家、诗人。( )
131.《马诗》作者是于谦,《石灰吟》作者是李贺。 ( )
132.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代表作是《骑鹅旅行记》。 ( )
13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说的。( )
134.《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毛泽东。(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详解】
A.有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告诉我们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B、C、D正确。
2.D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