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文言文阅读-2023年小升初语文高频考点100题(部编版)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09日
资源编号 57986

专题11:文言文阅读-2023年小升初语文高频考点100题(部编版)

2023-09-11 小升初 0 2,031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3年小升初语文高频考点100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张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垢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至于忘之。”

【注释】流辈:人们。    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得句:得到佳句。    险波处:书法中笔画怪异的地方。    垢:责骂。      胡:为什么。

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喜欢)                  B.使侄录之(录音)

C.侄罔然而止(迷惑不解的样子)               D.执所书问曰(写的字)

2.通读全文,你觉得张丞相是一个(  )的人。

A.满腹经纶               B.能说会道               C.才华横溢               D.自以为是

3.用自己的句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钥匙尚在》

昔有愚人入京选,皮袋被贼盗去。其人曰:“贼偷我袋,将终不得我物也。”或问其故,答曰:“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昔有愚人入京选 _____;其人曰 _____或问其故 _____,_____

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皮袋被偷了,愚人为什么不着急?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面对愚人的可笑举动,你想说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9.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并说说这个故事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虎求百兽而食之“中的“求“应解释为     

A.要求B.寻找C.追求D.哀求

11.翻译“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子家训》①(节录)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②。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③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④,毋⑤临渴而掘井。

ㅤㅤ[注]①《朱子家训》作者:朱柏庐。 ②庭除:庭院。 ③恒念:总想到。 ④绸缪(ch6u móu):修补好屋舍门窗。⑤毋(wú):不要。

13.文中“起“和“①_______”构成一对反义词。“即起”的意思是:②_________________。

14.用自己的话写出句子②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句子③中找出一个成语“①_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字面的意思是②_________________,比喻③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题目、节录的内容或者你自己的阅读经验,说说《朱子家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①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③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④。

【注释】①大姓:大户人家,有钱的人。②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③佣:雇佣。④大学:大学问家。

17.给下列加点字或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1)邻居有烛而不逮(    )

A.抓住。                              B.达到,及。                       C.捉,捕。

18.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

A.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他成了大学问家。

B.主人感到很惊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后他成为大学问家。

C.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拿出钱给他买书,直到读完大学。

1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A.匡衡/勤学/而无烛              B.衡/乃穿壁/引/其光             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20.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衡乃穿壁引其光”是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_________”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请任写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

慈母败儿

司马光

为人母者,不患①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②,陷于大恶③,入于刑辟④,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⑤。

(选自《家范》)

注释:患:担心。不肖(xiào):品行不好。大恶:大罪过。刑辟(pì):犯了死罪。辟,法律,刑法。悉数:详细地一个一个列举。

2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患于知/爱不知教也                                  B.慈母/败子

C.母/败之                                                    D.若是者/多矣

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为(        )    (2)知(        )

2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说说本文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5.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夫 菱 生 于 水 而 曰 土 产,此 坐 强 不 知 以 为 知 也。

26.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    啖(        )    ②欲以清热也    清(        )

27.翻译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夸父与日逐①走,入日②。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③。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海外北经》

[注释]①逐;竞争。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③泽:湖。

[乙]       

逮①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②草木,而民无所食。猰(yà)貐(yǔ)、凿齿、九婴、大风、封豨(xī)、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③后羿诛④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斩修蛇于洞庭,擒⑤封豨于桑林。

——(淮南子•本经训》

[注释]①逮:等到。②杀:晒死。③使:派。④诛:杀。⑤擒:擒获。

29.默读两则文言文,根据内容取题,[甲]是 _____;[乙]是 _____。

3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夸父与日逐走 _____

②弃其杖 _____

③十日并出 _____

④缴大风于青丘之泽 _____

31.下列对“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的描述最符合文意的是__________

A.让老百姓害怕的事物

B.来祸害老百姓的事物

C.被老百姓除掉的事物

D.用来保护太阳的事物

这样推测的理由是什么呢?请你联系上下文,把理由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这两则文言文有什么共同点?试着找出两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见两小儿辩斗    辩斗:__________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__________

③孰为汝多知乎    汝:__________

34.两小儿辩斗时,一儿从__________的角度分析,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__________的角度分析,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

35.“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朗读该句的语气应该是(    )

A.疑问,幸灾乐祸,冷嘲热讽。                  B.反问,带有嘲讽,表现出小孩子的机智可爱。

36.从两小儿辩论的角度我明白(      ),从“孔子不能决也”的角度我明白(      )。

A.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有不知道的东西,我们应该实事求是

B.知识是不分年龄的,只有多听取小孩子的意见,才能有所进步

C.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①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③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④。

【注释】①大姓:大户人家,有钱的人。②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③佣:雇佣。④大学:大学问家。

37.给下列加点字或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1)邻居有烛而不逮。(      )

A.抓住。     B.达到,及。     C.捉,捕。

(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

A.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他成了大学问家。

B.主人感到很惊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后他成为大学问家。

C.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拿出钱给他买书,直到读完大学。

3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A.匡衡/勤学/而无烛              B.衡/乃穿壁/引/其光             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39.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衡乃穿璧引其光”是想_______(用原句回答)。“_______”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请任写一个:_______。

古人谈读书

盖士人①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②。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③;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

【注释】①士人:读书人。   ②恒:恒心。  ③下流 :下等、劣等。

40.文中的“此三者缺一不可。”的“此三者”指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41.文中“井蛙之窥天”,让你想到了那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

42.关于读书,韩愈曾说:书山有路勤为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也道:读书破万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颜真卿也叹:黑发不知勤学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文中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人食菱

明  江盈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北人:北方人。 ②菱:菱角,水生植物,果实有硬壳,可以煮着吃。 ③席:酒席。

④并:连同,一起。  ⑤或:有的人。  ⑥去:去除,去掉。  ⑦强:勉强。

44.读一读下面的内容,用“——”划出文中相应的语句。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45.结合注释,写出下面语句的意思。

或曰:“食菱须去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A.北人家乡的菱与南方的菱不同,它是长在山上的。(     )

B.北人根本没有吃过菱,但他却“强不知以为知”,结果才会闹笑话。(     )

C.北人之所以并壳吃菱,是因为菱壳可以去热。(     )

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要不懂装懂。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得到真知。(     )

王冕好学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①上。窃②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③默记。暮归,忘其牛。或④牵牛来责蹊田⑤者。父怒,挞⑥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⑦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⑧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⑨。

[注释]

①陇:田埂。  ②窃:偷偷地,暗中。  ③辄:总是、就。   ④或:有人;有的人。

⑤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  ⑥挞:鞭打。  ⑦曷:为什么。 ⑧执策:拿着书卷。

⑨旦:早晨,天亮。

47.“父怒,挞之”,“之”指的是____________。

48.“冕因去,依僧寺以居。”读这一句时,正确的停顿方式是(    )

A.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D.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49.结合注释,说一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B

2.D

3.张丞相看了很久,也不认识纸上写的字。

4.张丞相自己。   他写字不够工整,被人讥笑还不改正改正。

【解析】

1.“使侄录之”译为:让侄子来抄录。故“录”译为“抄录”。

2.通读全文结合“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可知他喜好书法却写得不工整。当时人们都讥笑他。张丞相像原来一样不改,说明他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

3.熟视:反复地看;亦:也;“张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的翻译是:“张丞相仔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小升初 专题11:文言文阅读-2023年小升初语文高频考点100题(部编版) https://www.0516ds.com/57986.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