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27日
资源编号 44281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3-02-07 七年级下册 0 1,452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汇总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对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触动到)

B.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修正圆润)

C.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商量斟酌)

D.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2.下列关于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行文平易,表面不动声色,而实际情感真挚,内涵深厚。

B.文章对人物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

C.课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D.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是“写话”和“多阅读”及其具体内涵。

3.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宽厚待人  伏按执笔

B.草率了事  南腔北调  不耻下问  颠佩流离

C.顺势朦胧  鲜明简洁  累赘别扭  付之一笑

D.鞠躬尽粹  出版统一  监督执行  以身作则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含贬义色彩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

B.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C.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D.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5.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B.从现在开始这样做并以身作则,这将会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C.遇到不懂的问题,同学们总喜欢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D.对于外界关心的传言,他只是付之一笑,避而不答。

6.叶圣陶先生是____的发起组织者之一。(  )

A.新月社             B.未名社             C.创造社             D.文学研究会

7.下列作品哪一部不是张中行先生的作品(  )

A.《顺生论》           B.《倪焕之》          C.《流年碎影》        D.《佛教与中国文学》

8.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

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者张中行的籍贯是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

C.《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记叙的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

D.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9.下列句子中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B.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C.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D.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

二、填空题

10.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个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尊重  重视) ______________语文,努力求______________ (完美  完整),并且______________ (以身作则  现身施法),______________ (始终如一  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12.张中行是当代知名______________ 家、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家。

三、语言表达

13.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含义的理解。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四、现代文阅读

14.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各题。

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1)选段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2)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长者风貌?塑造了什么样的长者形象?

(3)概括本选段的写作特点。

15.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很现代的叶圣陶                  彦  火

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老人,已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叶尽染的时节。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

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罕见的。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海外出版物。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

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作为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他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

其实在20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他强调:“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

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这些观点可谓充满着时代活力。

叶圣陶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并不是无的放矢,一味追求市场效益和迎合读者的口味。相反地,他是以严谨的编辑态度和严谨的写作态度对待的。他自己便以身作则。他写了不少作品是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如《稻草人》《皇帝的新衣》《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都言之有物、文情并茂,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耳熟能详。他的作品文笔练达,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他自称后期“斟酌字句的癖习越来越深”,不愧为语言大师。

叶圣陶与弘一大师过往甚密,他的书法以清秀脱俗见称,我曾写信向他求一帧墨宝。1980年夏,叶圣陶老人托友人捎给我一帧条幅,那是他誊写的稼轩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难能可贵的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写得一手工整方正的小楷,一点也不马虎,“好比一位谦恭温良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颜悦色”,自有一股亲和力。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的是黄沙岭的夜景。好一幅“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田园风景画!1980年中国内地刚开放,相信叶老也为中国崭新形势所鼓舞,所以心情是愉快的,冀望祖国大地展现出一派和平、丰美而欣欣向荣的景象。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文章开头对叶圣陶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章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叶圣陶送自己一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条幅?

(3)为什么说叶圣陶是“很现代的”?

(4)你认为叶圣陶的创作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全文,分条概括。

…………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B 修润:修改润色。A、C、D正确。

2.【答案】D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

D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应该是“写话”和“简洁”及其具体内涵。A、B、C正确。

3.【答案】C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下册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44281.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