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
八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八年级上册 第1–14课。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在福州某纪念馆的檐柱上,挂着郭沫若题词的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斩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楹联反映的是( )
A.林则徐虎门硝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
C.洪秀全金田起义 D.义和团扶清灭洋
2.道光帝曾下达如下谕旨:一、烟价在广州已付,军费和商欠不准赔;二、平行礼可以通融;三、香港暂行赏借(不是割让),闽、浙沿海暂准通商,但不许长久居住。该谕旨的第三条带来的影响( )
A.清政府主权意识日益增强 B.清廷竭力保持天朝的颜面
C.中国已完全地沦为殖民地 D.开割让领土主权的先例
3.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瑷珲条约》
4.1860年,曾国藩在作战前线接到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和约条款,阅之不觉呜咽。这些令他呜咽的和约条款( )
A.使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金田起义后,洪秀全分封了重要官制,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如右图所示,这里分封为王的地点在( )
A.金田 B.南京 C.永安 D.永州
6.它坚持斗争14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最终以失败告终。材料描绘的是( )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7.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洋务运动的内容中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A.创办民用工业 B.创办军事工业
C.兴办新式学堂 D.派留学生出国
8.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说: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他主张( )
A.创办民用工业 B.任用维新人士
C.实行三民主义 D.宣传民主科学
9.在茫茫洋面上,他们用愤火与热血表现了中国军人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致远舰攻敌受创,管带邓世昌以下250人均阵亡,经远舰270人俱殉国。在舰阵役者九十余人,与舰共沉者六百余人。这一壮烈场面出现于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0.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中长江流域被划分为哪国的势力范围(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11.右表可以用来说明,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的活动( )
A.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
C.促进了思想启蒙 D.抨击了封建道德
12.如右图所示,有人说:戊戌变法是‘跪着造反’,这暗示着变法必将失败。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B.冲击了封建思想
C.变法不利于清朝统治的巩固 D.变法过度激进
13.纪录片《复兴之路》说道: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来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这国耻指的是(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八国联军侵华 C.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D.清帝下诏退位
14.《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一项规定是( )
A.赔款4.5亿两白银 B.拆毁大沽炮台
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5.十九世纪末,为了挽救日益危机的中华民族,率先提出振兴中华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章炳麟 D.孙中山
16.这次革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据此推断,这次革命( )
A.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
17.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如果要你为这本杂志添加出版年代,按照当时中国的纪年法,正确的是( )
A.民国三年 B.民国四年 C.民国1915年 D.公元1915年
18.右表是1914-1919年中国部分统计数据。影响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晚清政局的动荡 B.西方列强侵略加剧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19.由著名诗人、语言学家刘半农作词,赵元任作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中首创了她字的使用,受到广泛的赞誉。并得到了鲁迅等人的大力赞扬。从此,她字和他字开始并用。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掀起思想解放潮流 B.消除封建思想束缚
C.传播民主共和理念 D.彻底否定传统文化
20.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出版的刊物封面。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民族抗争 B.列强侵略
C.近代化探索 D.民主与科学
21.有历史学家称赞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史实中,最能体现群众运动这一特点的是( )
A.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B.广泛开展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斗争
C.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D.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22.五四运动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材料证明五四运动( )
A.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是一场爱国运动
C.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D.是一场科学运动
23.下表反映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三位思想家、革命家致力于传播( )
A.君主立宪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马克思主义
24.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2年7月,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特推出系列展览。中共二大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在于确定了( )
A.以领导、组织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 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C.武装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目标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25.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带来的影响是(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统治地位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26题10分,每27题12分,每28题13分,共3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沙俄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1)阅读材料一及下图,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指出沙俄在此前后共割占了中国大约多少面积的领土?(2分)
材料二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
(2)材料二出自什么政权颁布的什么文献?分配的原则是什么?文献的颁布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4分)
材料三 由于太平天国发生在中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时代,它所要对付的敌人,不但有掌握全国政权、作为封建势力中心的清朝统治者,而且还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四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立民国而建立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大钊
(4)阅读材料四,指出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一场农民的救国方案失败的重要原因是什么?(2分)
27.阅读下列大事记,请回答问题。(12分)
1861年,设置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负责掌管对外事务
1861年,曾国藩创办___________,引进西方机器和技术,制造近代武器
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学员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筹办江南制造总局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筹办_____________,开展轮船航运业务
1872年,曾国藩派遣容闳率领首批30名幼童赴美留学
1879年,于天津和大沽之间铺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
1881年,近代由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
1885年,天津设立陆军武备学堂
1887年,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初具规模
1895年,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根据大事记,归纳“洋务派”新政的主要内容。(4分)
(2)“洋务派”前后期创办的近代企业性质及口号。(4分)
(3)站在1895年的中国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的,失败的标志是什么?(2分)
(4)站在历史的时空上,请说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1)列举出材料一两例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根据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三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之间的关系。(4分)
材料二 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2)材料二中“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材料三 上海《商报》曾评价孙中山:“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有艰难 寝馈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
(3)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评价孙中山的五个“不知”?(2分)
材料四 第一阶段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指导思想仍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第二阶段,原先的进步思想发生分化,马克思主义逐步在先进知识分子中成为主流。1919年的五四运动便是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4)根据材料四,概括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指导思想的变化。(2分)
材料五 20世纪初,上海的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为此,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国展开了……到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思想解放之风进一步在全国传播开来,把先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向更深层次。
——摘编自1919年上海《良友》杂志和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5)据材料说明五四运动的突出贡献是什么?(2分)
材料六
(6)根据材料六 请说出五四运动的核心是什么?(1分)
…………
参考答案
1、A
【解析】由题中“焚毒”可知和鸦片有关,而从题干中描述的内容我们以知道是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有关。虎门销烟壮举,见证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入侵,与帝国主义较量的历史,展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和觉醒意识。它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所以选择A. 林则徐虎门硝烟。
2、D
【解析】这道谕旨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大清被英军打败后,在《南京条约》签订谈判过程中下发的。其中第三条谕旨指的是割让香港岛。虽用“暂行赏借(不是割让)”的字面,其实就是承认割让领土。这可是大清自立国以来的头一回。故选D. 开割让领土主权的先例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