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真题集训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就社会转型而言,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 )
A、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是 ( )
A、陈化成力战英军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义和团抗击联军 D、聂士成天津殉国
3、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因此他们介绍西方的法律和制度,呼吁从制度上进行变革。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
A、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D、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
4、有人曾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在苛刻的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割让 ( )
A、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B、九龙司地方一区
C、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D、香港岛
5、英国驻汉口的代理总领事法磊斯曾说:“(《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须向全国征收,但由于祸乱所及各省已被联军洗劫一空,实际上这些省应出之款项仍须由那些忠诚的并已付出自己份额,的省份来额外负担。”法磊斯口中的“祸乱”指的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英法联军的侵略 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的侵略
6、“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这是蔡元培先生为孙中山先生书写的挽联中的上联。其中“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是指 ( )
A、结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B、结束了民族民主革命
C、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7、20世纪初,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认为,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由此他们发动了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廓清蒙昧,启发理智。这里“新的启蒙运动”是 (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8、《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 )
A、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9、这一革命壮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该“壮举”是指 ( )
A、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B、瑞金红色政权的建立
C、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 D、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10、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流亡到内地的东北作家,创作了一批描写家乡遭到外敌蹂躏的作品。这些作品有利于激发 (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国民抗战
1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2、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表是某历史研究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专题栏目系列资料。其中史实与结论不符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3、某同学在学习“人民解放战争”这一单元内容时,将其划分为“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夺取胜利”四个阶段。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解放南京
14、在一次人民解放战争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很多学习资源。下表中的学习资源与主题完全相符的一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5、下图所示为近代民族工业部分火柴品牌商标。其表达的思想是 ( )
A、军事强国 B、教育兴国 C、实业救国 D、科技兴国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估计,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企业共有698家,资本总额33082万元。到1920年,近代工业企业达到1759家,资本总额50062万元。中国的产业工人在1913年只有60多万人,到“五四”之前,超过了200万人。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逐渐成长,并于五四时期开始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必将产生其政治的代表。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3—1920年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时期工人阶级是如何“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的。
材料二 中国工人运动最初主要是自发的经济斗争。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工人运动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的阶段。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的独立斗争是不能得到胜利的。中共三大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单纯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国民革命中来。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工人运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时代特点,为上述材料拟一个恰当的主题。
17、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摘编自廖保平《辛亥百年: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事件?请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分别指出它们发生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指的是什么?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分别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
(3)材料三中的目录出现了错误,请改正,并说明理由。(提示:理由从时间和影响两个角度思考)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尽管在表面上清王朝仍继续维持其统治地位,但实际上中国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拥有独立完整的国家主权,在许多方面都不得不受制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摆布,成为被西方列强掠夺和奴役的对象。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二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概括其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31-1945年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说明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完成的历史使命。
参考答案
1、B
[解析]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B。
2、B
[解析]根据“1878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B符合题意。陈化成力战英军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排除A;义和团抗击联军是在1900年,排除C;聂士成天津殉国是在1900年,排除D、故选B。
3、C
[解析]根据题干中“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他们介绍西方的法律和制度,呼吁从制度上进行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19世纪末,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开展维新变法运动。正确。
…………
2021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真题集训试卷(附答案)下载: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