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一、古诗词鉴赏
(一)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①了却公家事,快阁②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③已为佳人④绝,青眼⑤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痴儿:指作者自己。②快阁:在今江西省泰和县,作者写此诗时做泰和县知县。③朱弦:古琴的琴弦涂成朱色。④佳人:知心朋友。⑤青眼:指瞳孔,即正眼相看,表示喜爱。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颔联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
山行
项斯①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②气从茅舍出,缲丝③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①项斯:生逢唐末乱世,自觉怀才不遇,做过丹徒县尉外,后长期身居草野,很熟悉山野风光。②蒸茗:炒茶。③缲丝:从泡在开水里的蚕茧中抽出丝。
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山间村落: 枥木已蔚成深林,但并非查无人烟;有一条溪水流过,被几户人家共同分享着。
B、颈联写村民如何烘茶和抽茧,茅舍飘出蒸茗的气味,隔着竹篱传来缲丝的声音,从而表现了山村农民生活的艰辛凄苦。
C、尾联写诗人行走在山路上,邂逅了一位卖药材回来的人,最后随同这位药农一道进入那烟霭茫茫的深山岛云中去了
D、末句的“不惜”是抒情的关键:山村风景已然如此明丽,那么山中的景色应该更为迷人吧!这样的结尾使感情更加深蕴而隽永。
4、这首诗颔联的景物描写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颔联的妙处。
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
秋日赴阙①题潼关驿楼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②,疏雨过中条③。
树色随山迥④,河声入海遥。
帝乡⑤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阙:指唐都城长安。②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境内。③中条: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南。④迥:远。⑤帝乡:京都,指长安。
6、颔联生动描绘了诗人初见潼关的情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赏析。
7、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
(一)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8、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顺流而下 B、不以疾也 快
C、迳黄牛山 经过 D、犹望见此物 好像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绝巘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绝
C、虽乘奔御风 虽途迳信宿
D、故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色如人负刀牵牛。
11、【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这在写法上都属于__________描写。
12、【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薜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夕阳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B、梅溪之西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C、自康乐以来 盖以诱敌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其间千二百里
14、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和“五色交辉”中的“辉”一致的是( )
A、深溪蓄翠 B、尔安敢轻吾射
C、不蔓不枝 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5、翻译下面句子。
(1)晓雾将歇,猿乌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16、【甲】文中“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夏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7、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作用?
(三)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①,月白如昼。沙②当洞庭青草之中③,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④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节选自张孝祥《观月记》)
【注】①纤云:云彩。②沙:指金沙堆。③当……之中:处在……之间。④童隶:书童仆役。
1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
(2)盖竹柏影也
(3)与月相夺
(4)当亦如是而止耳
1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临 水 之 观 独 往 而 远 人 于 是 为 备
20、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21、结合选文,分析【甲】【乙】两文作者在赏月时,各有什么样的心境?
(四)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节选自《宜都记》)
【注】 ①形容:形体和状态。②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③冬春:冬春之交。
22、解释加点的字
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②互相轩邈
③非日中夜半
④绝壁或十许丈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24、【甲】【乙】两文都属于写景美文,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请从【乙】文中找出侧面烘托的句子加以赏析。
三、现代文阅读
(一)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 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③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④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25、《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 ,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题都交代了 、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 ,体现了 。两题都体现 的语言特点。
26、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的价值是什么?
27、文中的导语部分是哪一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28、文中属于插叙的内容是哪一句?其作用是什么?
(二)
新时代国庆阅兵彰显中华民族强起来雄心壮志
①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记者李宣良、樊永强) 10月1日上午,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用一场盛大阅兵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彰显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的雄心壮志。
②10时17分,阅兵式在嘹亮的号角声中拉开序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乘红旗牌检阅车,检阅在东长安街上整齐列阵的三军部队。
③随后,千人军乐团奏响《请您检阅》乐曲,分列式开始。当1、5万名官兵、580台装备、160余架飞机组成的59个方阵梯队以气势磅礴的阵容通过天安门广场时,整个中国为之沸腾。
④这次阅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首次国庆阅兵,也是共和国武装力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
⑤领导指挥方队、火箭军方队、战略支援部队方队、联勤保障部队方队、文职人员方队、维和部队方队……这些在国庆阅兵中第一次亮相的方队,展现了人民军队的新构成、新风貌。99A坦克、歼-20飞机、巨浪-2导弹、东风-41核导弹……这些不断引发现场观众掌声与欢呼声的武器装备,全部为中国制造,40%为首次亮相。
⑥“看到新时代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想起共和国70年的非凡历程,忍不住热泪盈眶。”受邀参加国庆庆典活动的南昌起义总指挥贺龙元帅的女儿、72岁的贺晓明难抑激动,“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充分证明,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
⑦秋日阳光下,见证了岁月沧桑的天安门更显庄严雄伟。
⑧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浴血奋战的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成为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生动写照。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焕发新生的人民军队走过天安门广场的铿锵足音,成为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富起来交响曲中的响亮音符。
⑨100面鲜红的战旗,像熊熊燃烧的火炬,映红了受阅官兵的脸庞,引燃了观众的激情。行进在战旗方队中,高擎着老班长用生命换来的荣誉战旗通过天安门广场,第78集团军某炮兵旅“董存瑞班”第55任班长何德洋眼角湿润。71年前,董存瑞高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舍身炸碉堡,献出年仅19岁的生命。“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为了实现富国强军的梦想,作为新时代的‘接旗人’,我们也要有老班长一样的精神!”何德洋说。
⑩11时30分许,最后一个受阅的教练机梯队飞过,划出7条彩带,如同佩挂胜利勋章的绶带,为70周年庆典写下浓重一笔。
29、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0、画线句属于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31、第④段和第⑧段在结构上属于消息的哪一部分?在文中有何作用?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