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3.《雨的四季》
【学习目标】
1、感知四季雨的形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
3、能够学会并运用写景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回忆古诗,导入新课
由对古诗句中的雨的积累引出课题。先由同学说,然后老师展示相关诗句。
师:(屏显相关诗句)先请大家一起念这些诗句——
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师:这些诗句的共同点是——
生:都是写雨的。
师:那雪?
生:雨雪相连,雪由雨变来,雪是雨的精灵。
师:是啊,雨是古代墨客笔下宠儿,雨也是现代文人眼中风情。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诗人刘湛秋的散文《雨的四季》。(屏显并板书课题)
明确学习目标:1.感知四季雨的形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2.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3、能够学会并运用写景的方法。
【资料助读】
1、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2、写景散文:多以描绘景物为主,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情感,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生动的景物描写,不但可以交待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情感,更好地表现主题。
3、作家作品:刘湛秋,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标出自然段,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至少读三遍。
2.勾画出自己不会读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阅工具书直接在书上注音或写出意思。
明确:静谧:安静。谧,安宁、平静。
高邈:高而远。邈,遥远。
造访:拜访。多用于书面。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莅,到。
粗犷:粗野豪放。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写了四季中雨的特点,春季的雨美丽娇媚、夏季的雨热烈粗犷、秋季的雨端庄沉静,冬季的雨自然平静,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
检测: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静谧【 】 高邈【 】 莅【 】临 咄咄【 】逼人
粗犷【 】 池畦【 】 脉脉【 】含情
三、细读课文,理清思路,
1、文章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我”喜欢雨,以及喜欢雨的原因;第二自然段:写春雨;第三自然段:写夏雨;第四自然段:写秋雨;第五自然段:写冬雨;第六、七两个自然段:赞美雨。
2、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喜雨;第二部分:(2—5)绘雨;第三部分:(6—7)赞雨。体悟情感
四、精读课文,体悟情感
1.在书上画出描写四季的雨的句子,并用关键词分别概括四季雨的特点。(旁批在书上)
例:春雨: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美丽、娇媚)
明确:夏雨: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热烈、粗犷)
秋雨: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端庄、沉静)
冬雨: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自然、平静)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优美的写景散文常常用饱含感情的、细腻生动的笔墨,把景物描写得分外美丽,分外灵动。文中的四季之雨,“容貌”有别,“性情”各异。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调动我们的各种感官,全面感受这四季之雨,让我们亲近雨,体会雨的不同情致与风韵。请看例句
(屏显: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就是一段饱含感情、细腻生动的笔墨。
(屏显:这段文字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雨后的世界,牵动着美妙的联想和想象,带给我们全方位的感受。)
课文中这样的精彩语句还有很多,再找出一些来,朗读并细细品味。每个人至少找出一处,先作上记号,自己品味,再学习小组里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学生展示: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复苏的情态。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 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化妆了”,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 飘然莅临人间” 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这句话中的“黄青”和“昏黄”两个词的运用,使画面有一种色彩美。
小结:作者在描绘四季的雨时,采用了哪些手法?
明确:(1)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2)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3)融情于景。(4)侧面描写
五、课堂讨论:
1、如果把文章题目改成《四季的雨》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明确:不好。《四季的雨》单纯强调一个“雨”字,显得呆板、生硬;而《雨的四季》充满灵动,在一定程度上将“雨”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2、上文写雨,多用“她”“它”指称,为何到最后改为了“你”?
人称的变换,在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更直接地表达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雨的四季
总:美丽喜欢
分:春雨——美丽、娇媚
夏雨——热烈、粗犷
秋雨——端庄、沉静
冬雨(雪)——自然、平静
总:爱恋渴望
课堂小结: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他的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而这来自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细心的观察。
作业设计:《雨的四季》中有这么一段文字:“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这段文字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雨后的世界,牵动着美妙的联想和想象,带给我们全方位的感受。请围绕“雪”这一事物仿写一段话,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统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学案下载: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