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附答案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20日
资源编号 19211

统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附答案

2021-09-18 七年级上册 0 893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

1、选出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

A、发髻(jì)     肌肤(fǔ)     澄清(chéng)

B、伦敦(dūn)    着落(zhú)    镶边(xiāmg)

C、狭窄(zhǎi)宽敞(chǎng)  贮蓄(chǔ)

D、水藻(zǎo)   害羞(xiū)   济南(jǐ)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刮风  依靠  慈善  垂柳    B、晒着  绿苹  暖和  横卧

C、园圈  温晴  水纹  水墨画  D、摇蓝  斜射  稍微  烦燥

3、找出与其它三句修辞手法不一样的一项(    )

A、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C、……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详地睡着,只等着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D、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4、下面对文章写作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抓住“温晴”这一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B、文章侧重写人的活动,从而突出“温晴”的特点。

C、文章重点写了阳光、小山、白雪、绿水等景物。

D、文章在描写济南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5、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滋味、独特的享受。

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写出了若耶溪 幽深,产生了动中见静的美学效果。

③对于宁静,古人就有一份追寻。

④在古诗词和其他文学作品中,类似的例子俯拾即是。

⑤宁静,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

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摹出天地间万籁俱寂的纯净景象,折射着“渔翁”一尘不染的心境。

A、③②⑥④⑤①        B、③④②⑥①⑤

C、⑤⑥②①④③         D、⑤①②⑥④③

6、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济南的秋天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红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有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的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把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分不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做了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色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影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化,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化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也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滚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色、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少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1)写出本文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写作者幻想中的济南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对山的描写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4)文中写山腰的变化,连用了六个“忽然”,试分析其作用。

(5)文中最后一句赞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D  2、A  3、B  4、

5、 【分析】本题考查语序的排列。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解答】阅读语句可知,本文段是论述对“宁静”的追求。句③为首句,总参领全段;接着句②和句⑥则举例论述;句④“类似的例子”总结了上下,又引出了句⑤的“宁静,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句①紧承句⑤,表达对“宁静”的感受。所以排序为:③②⑥④⑤①。

故选:A。

…………

统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下载: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上册 统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附答案 https://www.0516ds.com/19211.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