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教学教案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11日
资源编号 19153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教学教案

2021-09-17 六年级上册 0 740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0.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4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体会这些词语在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的意思并体会红军所向无敌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3、了解长征这段历史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4、简单了解律诗的特点,了解本诗的风格。

5、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情感教育:

1、理解诗句内容,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和高昂的气质。

3、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题,感知诗歌内容

1、谈话揭题,读通读懂古诗

同学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就会想到: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然而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长征》。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把这首诗读通、读准。(让学生自由地读2分钟)

2、介绍“七律”,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3、出示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图。

毛泽东主席是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一代伟人,他回顾所经历的千山万水,心潮澎湃,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诗篇——《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4、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投影及书中的相关资料,再次初步感知诗歌内容,说说诗歌中的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按照下面的格式说一说:(投影)当我读到时,我仿佛看到(感受到)。

5、同学间交流读诗心得,谈感受。

6、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红军在长征路上所经历的苦难与红军战士们的壮志豪情。大家再来读诗吧。

(二)赏读,领略诗歌意境

师:全诗虽然仅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了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的出示)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交流)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认真诵读全诗,这两句诗句概括了全诗的主要内容——也就是中心句,请用笔把它画出来。你们都是画的这两行吗?(板书:远征难)

理解“万水千山”“只等闲”,谁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谁来读好这两句?(指名读)谁愿意读?我们一起读。(齐读)第1句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第2句后面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2、“五岭/ 逶迤/ 腾/ 细浪,乌蒙/ 磅礴/ 走/ 泥丸”。(出示)

师:这五岭是哪几座山?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边讲边板书画图表示:五岭是逶迤的(同时理解“逶迤”的意思:连绵不断)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逶迤的五岭。在你们的眼中这五岭是什么样的?但在红军眼里,这逶迤的五岭怎么变成翻腾的细浪了呢?乌蒙山是磅礴的(理解“磅礴”的意思:气势雄伟)这气势雄伟的乌蒙山怎么变成滚动的小小泥丸了呢?红军是怎样面对的?(再次引导学生抓住“不怕”“只等闲”)

师:难道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真的如同他们说的那么容易吗?你想象一下他们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红军就靠着自己的双脚,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穿越了峰峦起伏的五岭,跨过了这巍峨高大、山势陡峭的乌蒙山,多少的艰难险阻,在我们红军的眼中,都算不了什么!再带着感受读一读,讨论红军在这期间的辛苦与豪迈。

(学生齐读、指名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红军不怕艰难险阻呢?

3、出示:“金沙/ 水拍/ 云崖/ 暖,大渡/ 桥横/ 铁索/ 寒。”

A、出示巧渡金沙江视频:

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过金沙江的吗?

师小结: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斗智斗勇,有巧夺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恶战,多少红军战士葬身于滚滚的大渡河中。

师:现在,你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生各抒己见)

B出示:铁索桥【百度图片】

师: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1:我由寒字想到那铁索寒光闪闪,阴森森的。

生2:看到“寒”字令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生3:我想到了当时战斗非常激烈,红军冒着敌人枪林弹雨前进,视死如归。

生4:我联想到红军战士攀着十三根铁链、面对敌人的狂轰乱炸艰难前进,下面又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那是一场怎样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啊!(欣赏红军勇士飞夺泸定桥)

师:你认为该怎样读这句诗?(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这一暖一寒,一喜一泪,不正是体现——(学生自由补充)

4、出示:“更喜/ 岷山/ 千里/ 雪,三军/ 过后/ 尽/ 开颜。”

师:“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播放过雪山视频)感受那种以苦为乐的精神。

师: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生齐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诵读,品悟诗中之情

1、师过渡: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这五个困难吗?他们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你听到过哪些红军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呢?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交流:《金色的鱼钩》、《丰碑》、《草地夜行》等,让学生讲讲大致的故事情节)

2、这些困难在这首诗中用哪个词语予以表达?(远征难)

3、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们不仅不怕这些困难,还把这“万水千山”看作了什么?(只等闲)“只等闲”是一种怎样的态度?让我们带着这种把困难当作平常事的气概通过诗句再次感受一下。齐读全诗。

四、欣赏,激发学生情感

师过渡:在这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要走过万水千山,要经历千难万险。诗中虽然只有五幅画面,却包含了红军长征途中所有的艰难困苦,只是这些太多太多,说不完、道不尽。让我们带着对红军英勇无畏、不怕艰险、乐观向上的赞叹之情,再来朗读全诗吧!(生读)

1、这首气壮山河、豪情壮志的诗歌正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所作。(出示毛泽东图片)

2、播放歌曲,烘托气氛,提升情感。(播放歌曲《七律·长征》)

3、感情背诵。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岷山千里雪   尽开颜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教学教案下载: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0.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六年级上册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教学教案 https://www.0516ds.com/19153.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