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分值: 100分 时间: 90分钟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双翼(yì) 濠粱(háo) 回车叱牛(chì)
B、迁徙(xǐ) 南冥(mínɡ) 唇焦舌燥(zhào)
C、槽枥(lì) 抟扶摇(tuán) 选贤与能(yǔ)
D、骈死(pián) 粟粒(sù) 一石粮(dàn)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愤怒)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样)
C、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勉励)
D、子固非鱼也(本来)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执策而临之
B、其真无马邪 弗学,不知其善也
C、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货恶其弃于地也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子之不知鱼之乐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中的一篇。唐代时,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
B、《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是道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于论说文体。“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
D、《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
5、古诗文默写。
(1)是故 , 。(《虽有嘉肴》)
(2)《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及其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B、策之不以其道(马鞭)
C、选贤与能(同“举”,推举,选举)
D、男有分(职分,职守)
7、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大道之行也
A、策之不以其道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何陋之有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二)阅读下面的这首元诗,回答问题。
小 桥
彭 炳
落花如雪马蹄香,几树黄鹂欲断肠。
行到小桥春影碧,一沟晴水浸垂杨。
9、“落花如雪马蹄香”描写出落花什么特点?
10、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守护自己的“羽毛”
李丹崖
提及“羽毛”一词,脑海里旋即闪现出一个倔强的骨架来,这个人是国学大儒刘文典。
刘文典是民国时期风骨铮铮的知识分子代表,他在安徽大学担任校长期间,敢于跟蒋介石叫板,在日本人面前,也丝毫不含糊。他虽然精通日语,但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国之后,他决心再也不说一句日语,他说“发夷声为耻”。刘文典的弟弟刘管廷曾在日伪政府谋职,刘文典痛下心来,将弟弟赶出家门,自此不相往来。他说:“国家民族是大节,马虎不得,读书人要爱惜自己的羽毛。”
一句“读书人要爱惜自己的羽毛”,让我对“羽毛”一词有了新的印象。原来“羽毛”还有“良知”和“尊严”的意思。
的确,知识分子是国家革新图变的先行者,知识分子若是把持不了良心的指南针,其危害范围要更大,后果更可怕。正所谓“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有文化可以,但是千万别做流氓。否则,你的“羽毛”就会被批判得如同“秃鹫”了。
诗人说,羽毛是鸟雀们外露的心,依靠它们,鸟雀登天攀云。
这话说得精妙,读罢此句,让我想起“少年心事当拿云”。那么,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我的心可以“拿云”吗?
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结果。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因被诬陷而入狱,狱友里德一见到安迪,就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得经常对自己讲,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他们的羽毛太鲜亮了。”
的确,万千阻碍挡不住安迪想要越狱而回归自由的心,只因安迪的“羽毛”太鲜亮了!
生活的辩证法经常告诉我们,智慧足,必远足。智慧丰满的人,我们永远挡不住他们远行的脚步,即便你可以软禁他们的身体,却绑架不了他们的心灵,鲜亮的“羽毛”总能带他们脱离黑暗,走向明媚。
《阿甘正传》里的一片羽毛翩然地滑落在阿甘的肩膀旁边,阿甘这样一个被命运判了终身监禁的人,依靠他的“羽毛”挣脱了重重枷锁,勇敢而坚强地奔走在生命的林荫道上,每一次奔走对于他来说都是一次涅槃。
羽毛,毕竟就是用来飞的,它是自由的化身。
一次,朋友送了我一本自己的游记,我读到他写的“当脚步开始发痒的时候,心就开始向着户外的山山水水之间飞翔了”时,拍案叫绝。哲人说,当一个人有了想飞的冲动时,他绝不甘心在地上爬。现在,哪还有爬?即便是奔走,也过不了他的“心瘾”了!
春来草长,羽翼也长。有人说,春天是做梦的季节,在梦的巢穴里,每个人的身下都有一双翅膀在蠢蠢欲动,都有一片羽毛趴在巢穴的边缘,不安分地朝外张望。
其实,一片“羽毛”,不仅代表“尊严”“自由”,还代表“心灵的冲动”。可是你关注自己的羽毛了吗?
顺着看,有“尊严”,是为了人格的“自由”,为了这些,再密匝的藩篱也禁锢不了一个人“心灵的冲动”。
反着看,心灵开始冲动了,就是向往自由了,每一颗向往自由的心都是住在尊严的春光里的。
如此看来,我们是该常常梳理一下自己的“羽毛”。
(有删改)
11、联系全文,请你阐释一个人身上的“羽毛”的含义是什么。
12、第2自然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1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如此看来”中的“此”指什么?
14、赏析下面的句子。
有人说,春天是做梦的季节,在梦的巢穴里,每个人的身下都有一双翅膀在蠢蠢欲动,都有一片羽毛趴在巢穴的边缘,不安分地朝外张望。
15、读完本文,你觉得我们为什么要常常梳理一下自己的“羽毛”?
三、作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曾在网上引起热议。当今世界丰富多彩,我们不能故步自封待在家里,应该出去走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请以《一次难忘的旅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抒写真情;②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答案:D 解析:A项中,“粱”应为“梁”;B项中,“燥”应读zào;C项中,“与”应读jǔ。
2、答案:A 解析:A项中,“怒”应译为“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3、答案:A 解析:A项中的“而”都是表示顺承关系的连词。B项中,第一个“其”表推测语气,相当于“恐怕”;第二个“其”为代词,译为“它的”。C项中,第一个“于”,译为“到”;第二个“于”译为“在”。D项中,第一个“之”是语气助词,起补充音节的作用,不译;第二个“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4、答案:B 解析:B项的说法错误,《礼记》应为儒家经典之一。
…………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附答案下载: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