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2025-202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统编版教材)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07日
资源编号 103814

第9课 秦统一中国-2025-202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统编版教材)

2025-09-07 七年级上册 0 762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202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统编版教材)
2025-202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统编版教材):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2025-202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统编版教材...

2025-202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

9 秦统一中国

【新素养·时空观念】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要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就需要掌握正确的历史年代计算方法。“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其中的“公元前221年”是(    )

A.公元前2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前期

D.公元前2世纪晚期

【新素养·历史解释】2.《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其中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材料中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    )

A.建立起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C.推行残暴的统治

D.建立的秦朝是个短命王朝

【跨学科·艺术与历史】3.下图为“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据图所示,表述正确的是(    )

①最高统治者为皇帝       ②体现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③中央政权机构由太尉、丞相、御史大夫统领      ④地方设置郡、县两级机构,实行分封制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新素养·史料实证】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秦朝的相关记载,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信息是(      )

出处 记述
《史记·秦始皇本纪》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资治通鉴.秦纪》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自称曰“朕”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秦始皇派人抵御匈奴

C.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                                D.秦始皇建立刺史制度

【新情境·文物与历史】5.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    )

图秦阳陵(调兵)虎符 注:此虎符铭文意为右半符存皇帝处,左半符存驻扎阳陵的统兵将领处,调动军队时,由使臣持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A.是研究秦汉时期军事活动的依据              B.完整再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C.说明地方统兵将领独揽军事大权               D.反映了我国古代战争异常的残酷

【新情境·穿越历史】6.如果生活在都城咸阳,当地人购买生活用品最有可能使用以下哪种货币(    )

【新情境·图片与历史】7.秦朝时,道路多为石板路或泥土路,在关隘之间运输货物的马车遵循同一个标准,来回都驶同一条道,经年累月,在路上压出了重重的痕迹。痕迹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对行驶的车轮有一定的固定作用,也会形成一条条轨道(如下图)。这反映了秦朝(    )

A.中央集权的艰巨性                                   B.修筑驰道的必要性

C.大兴土木的破坏性                                    D.统一车轨的合理性

【新素养·历史解释】8.“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材料描述的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货币               D.统一车轨

【新素养·史料实证】9.贾谊的《过秦论》中记载:“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使……退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下面能从材料中解读出来的是( )

A.长城起到防御匈奴的作用                         B.秦长城连接了长江和珠江

C.长城是秦朝时开始修建的                         D.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新情境·图片与历史】10.根据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判断下列适合作为该示意图名称的是(    )

A.秦灭六国示意图    B.秦朝疆域四至示意图                                C.秦长城四至示意图  D.灵渠示意图

【新素养·新情境】11.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巩固统一,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节选)

材料二

措施
政治
文化
经济
交通 统一车轨
军事 北击匈奴,修长城

材料三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臭,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谁?这段材料赞赏的是他的什么功绩?

(2)材料二表格中列出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一些措施,请你写出政治、文化、经济方面的措施。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李斯反对的是周朝的什么制度,它有什么消极的影响?李斯的反对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又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1. “六王毕,四海一”“六王失国四海归”。材料体现了秦朝(    )

A.修筑万里长城,北击匈奴                         B.建立中央集权,影响后世

C.统一文字货币,发展生产                         D.结束分裂局面,统一中国

2.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由此可见,影响秦统一的因素有(    )

A.东方六国实力衰落 B.秦国实力强大        C.人心所向               D.大势所趋

3.有学者认为:“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下列关于材料中“大变”认识正确的是(    )

A.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B.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C.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D.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4. 2024年3月22日,甘肃礼县四角坪秦代礼制建筑遗址被列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建筑群呈典型的中心突出、对称格局,体现出较强的礼仪性。据此推断,材料中的“礼仪”是指(    )

A.皇权至上               B.分封天下               C.以德治国               D.休养生息

5.秦朝在地方彻底废除了“封诸侯,建藩卫”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郡县制度,郡县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命和考核。秦朝推行这一制度意在(      )

A.强化经济管理        B.实行思想控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防止外戚专权

6.毛泽东评价秦朝,“百代皆行秦政制”;史学家钱穆评价秦朝,“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他们都肯定了秦朝(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B.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

C.政权统治的长治久安                                D.万里长城的坚不可摧

7.下图为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

A.皇帝、丞相、郡(守)、地方政府             B.皇帝、丞相、刺史、地方政府

C.太后、宦官、郡(守)、地方诸侯             D.太后、宦官、刺史、地方诸侯

8.在秦汉时期,廷议制度有着严格的规定,由皇帝公布廷议的议题及参与的官员,在集议后由皇帝裁断。如果委托大臣主持,官员需将所议的过程及结果以书面形式向皇帝汇报。这一规定(    )

A.体现了皇权至上                                       B.杜绝了决策的失误

C.防止了君主专制                                       D.保证了程序的公正

9.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集行政、司法、军事、财政、监察等于一体。三公互不统属,直接向皇帝负责。九卿既互相牵制,又互相配合,发挥各自的作用。这一制度的实施(    )

A.推动了国家统一    B.规范了基层治理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杜绝了外戚干政

10.里耶秦简绝大多数写于秦统一以后,其中8—461号木方记载了秦统一文字形体和统一官府文书、法律文本的格式,程序、文体、称谓等内容。“8—461号木方”记载内容中的“统一”(      )

A.推动思想文化发展到高峰                         B.结束了长期以来争战混乱的局面

C.促使国家财政有很大改善                         D.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

11.《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些措施(      )

A.因征服越族而制                                       B.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巩固了国家统一                                       D.在灭六国过程中实施

12.秦统一六国后,北击匈奴,南征越族,把“西南夷”纳入帝国版图。这一举措(    )

A.实现了秦在全国的长期安定

B.违背了人民意愿,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C.意味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D.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13.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

A.自秦朝开始分封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B.中国古代历代王朝交替使用分封制和郡县制

C.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从郡县制向行省制演变

D.变化反映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趋势的加强

14.考古发现,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的4万支箭头,最大误差0.23毫米,最小误差0.02毫米,且这些箭头与在湖北、江苏、河南等地出土的箭头尺寸一样。这可说明秦朝(    )

A.军队的战斗力强大                                   B.国家治理规范严密

C.君主专制逐渐加强                                    D.统治区域达至江南

15.有学者认为,秦修长城、加速了草原社会的政治发展,使长城以外依存华夏的小部落从分散转为联合,最后成就了由匈奴整合起来的草原帝国。据此可知,秦长城的修建(    )

A.增强秦朝边疆实力                                   B.便利秦朝交通网建设

C.促进草原统一进程                                    D.加速北方民族封建化

…………

参考答案

1.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每百年为一个世纪,大于99年,小于1000年的时间属于多少世纪的算法,是用百位上的数字加一,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一个年代等于10年,年代的前20年为年代早期,年代的后20年为年代晚期,公元前则相反,因此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晚期,B项正确;ACD项时间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2. A

【解析】根据材料“公元前221年”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第一次“革命”指的是秦朝的建立,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A项正确;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产生指的是夏朝的建立,排除B项;秦朝的暴政是指沉重赋税、繁重徭役等,排除C项;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2025-202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统编版教材) https://www.0516ds.com/103814.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