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卷-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23日
资源编号 100449

湖南卷-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5-05-23 八年级下册 0 723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3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江苏卷-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湖南专用)

注意事项:

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单元。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1-3题

畅游书海,思接千载,心游万仞, (A.干涸 B.干瘪)的心就会得以润泽,思想的火花就会悄然绽放。阅读游记单元,我们看到雄浑壮美的壶口瀑布,;看到奇绝险远的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欣赏了奇形怪状、wān 蜒而立的冰塔林;看到威严瑰奇的勃朗峰,欣赏了shùn 息万变、 (A.纷至沓来 B.怒不可遏)的云霞;看到纯净自然的丽江,欣赏了晶莹夺目、令人神迷的玉龙雪山…随着这些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让我们增进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2分)

2.为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只填序号。(2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这些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我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B.随着这些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我们增进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C.这些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D.这些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让我们增进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班级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4.【讨论“和”】为了充分呈现“和”的内涵,班级开展讨论交流,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

老师:同学们!一个“和”字,内涵丰富,请大家谈谈对它的理解。

何萍:____________________。(众笑)

老师:谢谢!何萍同学不仅巧借自己的姓名表达了观点。还表达了美好祝愿!同学们还有其他认识吗?

小玄:我觉得探求内涵,还可以到成语中去挖宝啊,单就“和”读作第二声时,含有“和”字的成语很多呢!自然界有“风和日丽”,社会生活中有“春和景明”,都给人以美好愉悦之感。

运用“即席讲话”的相关知识,结合语境,在下面横线上写出何萍同学的发言内容。

5.【演讲“和”】有位同学准备撰写以“和谐——最美的名片”为主题的演讲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要做到“心中有听众”,以此来确定演讲的语言风格。

B.演讲稿开头不能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会偏离演讲的主题,增加听众的心理负担。

C.要精心设计结束语,来提升演讲的效果。

D.演讲稿的语言应尽量口语化、大众化,尽量避免使用听众不熟悉的文言、方言或生僻词语。

6.补全下列句子空缺部分。(5分 )

(1)《石壕吏》中,寥寥十个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时代氛围的诗句是:暮投石壕村,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虽身处漏雨茅屋却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

(3)《卖炭翁》中刻画老人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7-9题。

饮水与健康

①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

②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需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癌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细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饮足够的水,可以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病毒和细菌进入人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出废物,使患者早愈。

④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⑤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低于65%。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⑥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1%-2%。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或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我们还要补充约三分之一的饮水量。

⑦还需注意一点,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有删改)

【相关链接】

有些古老的小办法,对现在仍然适用,居民可以尝试。自来水烧开后,里面的氯化物会被蒸发掉,一些病原微生物也会被杀死。在日常烧水时,水开始沸腾后,我们可以将壶盖打开,让开水滚沸2-3分钟,这样可以蒸发一些水中的氯元素以及残留的有害物质。注意不要沸腾太久,不然会变成不利于健康的千滚水。

7.下列有关“饮水与健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细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

B.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我们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

C.自来水烧开后,里面的氯化物会被蒸发掉,一些病原微生物也会被杀死。我们可以在日常烧水时,让水沸腾的时间尽可能长些。

D.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8.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文章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

B.第⑤段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这一特点。

C.第⑥段中加点的“不完全”不能去掉,它在这里说明饮水不是人体所需水分的唯一来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老年人睡前可以多喝一点水,因为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可以帮助老年人很快入睡。

9.在我们周围,尤其是夏季,不少人以喝饮料代替喝水。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给他们写几点建议。(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4分)

阅读下面得文字,完成10-13题。

生命的声音

①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事件中的故事。

②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③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④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⑤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⑥如今不幸在这矿井之下是没有生路了。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⑦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⑧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⑨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⑩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⑪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⑫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⑬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⑭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⑮他如老僧入定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⑯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⑰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⑱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

⑲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⑳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㉑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㉒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㉓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㉔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1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生命的声音”为题,“声音”既是指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更是指在绝境中对生命的渴望与呼唤,标题富有深意,吸引读者。

B.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如“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细腻地展现了他内心的变化。

C.文中将蚊子的声音比作“二胡的尾音”“梦的影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蚊子声音的时近时远、若有若无。

D.文章结尾“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以虚写实,富有画面感,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11.文章第⑤段写老矿工讲述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情况的内容,似乎与被困现状无关,是否可以删去,请分析作用?(4分)

12.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3分)

1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这句话的理解。(4分)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题。

峡口送友人

唐·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释】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4.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写了“沾巾”一词,请分析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节选)

【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

【注释】①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②非:诋毁,埋怨。③非:错误。④王:成就王业,百姓归顺。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男有分,女有归/归来见天子 B.不得而非其上者/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才美不外见 D.大道之行也/乐民之乐者

16.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7.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3分)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讲仁爱、重民本等思想理念,【甲】文描述了以(1)“ ”(用原文语句回答)为核心的儒家大同社会理想,【丙】文则明确提出了(2)“ ”(用原文语句回答)的观点。

②【乙】文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原因可以用【甲】文“ ”来回答。

18.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蓝图,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思想根植于厚重的传统文化,请结合三则材料总结概括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可以从古圣先贤那里汲取哪些智慧?【注: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4分)

(四)名著阅读(8分)

小湖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做了以下摘抄和笔记,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19.【保尔的成长历程】(3分)

20.请参考示例,完成金段赏析。(5分)

【示例】金段摘抄: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终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赏析:这是保尔在因负伤而难以参加工作,伤愈后走到烈士墓附近时的独白。它从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角度阐述了人生的意义,体现了保尔高尚的献身精神及钢铁般的意志。

金段摘抄:他忘却了一切,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体验到了创作的痛苦。那些鲜明难忘的场景那么清晰地重现出来,但他却无法将他们转化成文字,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凡是写好的东西,都必须逐字逐句背下来。否则,线索一断,写作就受到了阻碍。

赏析:

三、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在阅读经典和活动探究后,大家对“旅行”有了新的认知。明朝董其昌在其《画禅室随笔》中有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央视的《跟着书本去旅行2024》也火热出炉……关于“旅行”,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

请以“行走在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游记。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①蜿 ②瞬 2.甲A 乙A 3.A

【详解】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蜿蜒(wān yán):蛇类向前爬行的曲折样子;(山脉、河流、道路等)弯曲。

②瞬息万变(shùn xī wàn biàn):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

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干涸:干枯无水。通常用来形容缺乏水分或滋润的状态。

干瘪:干而收缩;不丰满。

甲处:这里是说通过阅读心灵得到了滋润和充实。所以应该填“干涸”。

故选A。

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或纷纷到来。

怒不可遏:愤怒得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乙处:这里是说云霞变化多端、接连不断的特点,所以应该填“纷至沓来”。

———预览已经结束,开通会员后可免费下载高清完整版资料———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3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下册 湖南卷-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100449.html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