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湖北专用)
注意事项:
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单元(统编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亲爱的同学们,为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提升自身的精神成长,我校将举办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何为家国?《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1.学校举办“爱国人物”故事会。以下历史故事中,没有体现家国情怀的一项是( )(2分)
A.岳飞精忠报国 B.匡衡凿壁偷光 C.蔺相如完璧归赵 D.戚继光抗倭
2.你所在的班级计划开展爱国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完成活动设计。(2分)
活动一:举行爱国文艺会演
活动二:
活动三:
3.小兰在作文中写下了这次活动的感受。下面是作文的片段,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你找出并修改。(2分)
①同学们,爱国的方式有很多种。②对我们而言,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去努力学习是爱国;③在校尊师重道,在家孝敬长辈是爱国;④不做违法的事情,保持乐观的心态也是爱国,锻炼身体,洁身自爱都是爱国。⑤爱家、爱同学、爱自我、爱社会都是爱国的方式。⑥通过努力学习,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这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⑦爱国往往就是这么简单。
4.(8分)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下面补充完整。
行走在古典诗词的文化长廊,含英咀华,涤荡心灵。“①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是恋歌,传唱千年;“②_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是秋景,朦胧如诗;“清风徐来,③________________”是月夜,宁静致远;“________________④,波撼岳阳城”是画卷,波澜壮阔;“青树翠蔓,⑤_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是乐章,灵动自然;“⑥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是思念,萦绕心头;“⑦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是叹息,深沉无奈;“欲济无舟楫,⑧________________”是遗憾,济世未果。传承千年文脉如璀璨星河,化作永恒的经典。
5.小雯搜集到有关2025年春晚主标识“巳巳如意纹”的资料图片。主标识整体是红色的,将“巳”字变化为“灵蛇吐信”造型。请你结合下列图片,谈谈春晚主标识“巳巳如意”的创意理念。(3分)
6.805班的校园广播站主持人将本次的活动撰写成了一篇通讯,在修改稿件时她发现了三类错误,请你从下列每类中选一处修改。(3分)
(1)读错的字:A.褶(zě)皱 B.风雪载(zǎi)途
(2)写错的词:A.消声匿迹 B.雾蔼
(3)说错的话:
A.读诗不仅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还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
B.八年级各班在举行本次活动时,很多老师也光临现场观摩。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7—8题,共4分)。
金错刀行
【南宋】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题表明本文是歌行体诗,能感受到鞺鞳之声,气势夺人。
B.诗歌托“金错刀”起兴,是咏物诗,通过描绘赞美宝刀,述怀抱,言志向。
C.金错宝刀光闪闪,奇士意气情切切,烘托了一位从军汉滨、顾盼自雄、壮怀激烈的提刀人形象。
D.末句变化了句式,先用“呜呼”提唱,引用楚地民谣,在反诘中加强了诗歌感情。
8.《金错刀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能读到慷慨之音,激越之气,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说一说,陆游通过诗歌诉说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共14分)。
【甲】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搜神后记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A)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B)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释:①〔囷(qūn)〕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
9.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0.请将“乃”“及”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2分)
A.( ) B.( )
11.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行 数 十 步 便 开 明 朗 然 不 异 世 间。
12.请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2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13.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选文作者这样写暗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愿望?(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共7分)。
满天繁星中,哪一颗是华夏先民“岁首星”
刘宗迪
①正月初一过大年,现在有现成的历书可查日期,但在遥远的上古时期,在还没有成熟历法的时期,人们如何纪年、如何过年?
②先民根据物候纪时,将某种物候现象的出现作为新年到来的标志。比如,草原民族在草返青时过年,渔猎民族在马哈鱼洄游时过年,农耕民族在某种农作物收获时过年。“年”字的甲骨文象征禾穗低垂的样子,表明华夏先民可能曾经以农作物的丰收为新年的标志。
③但是,物候受地域、气候的影响,这种纪时方式缺乏普适性、准确性。而满天星斗为普天之下人们所共睹,日月轮回、斗转星移较之物候更能准确地确定时间。先民发现这一星空运行规律后,学会运用星象纪时,于是物候历就为星象历所替代。
④运用星象纪时,先民们会选定某个易于观察的星座作为新年的标志,从而将这一星座作为岁首星。古埃及人原来以尼罗河洪水的到来作为新年的标志。后来,他们发现,每到播种时节的拂晓时分,天狼星会随着太阳从东方升起,于是又用天狼星作为新年的标志,天狼星就成了古埃及人的岁首星。
⑤那么,满天繁星中,哪一颗是华夏先民的岁首星呢?我们可以从保存了古代中国天文历法知识的华夏农事历《夏小正》中寻找答案。
⑥《夏小正》详细记述了一年12个月的物候、气象、农时,也记载了几个重要星象。其中正月的内容里描述了“鞠则见”“初昏参中”等星象。“鞠则见”是说鞠星在夜空中出现;“初昏参中”是说正月的黄昏参宿三星在南方夜空正中间出现。“参宿”是星座名,参宿三星即猎户座的三颗亮星,明亮璀璨,一字排开,非常引人注目。鞠星位于参宿的左下方。
⑦华夏先民以“初昏参中”这个星象作为新年到来的标志。为什么呢?鞠星位置偏南、纬度甚低,北方中原地区的人很难看到,只有在每年春分前后的黄昏、秋分前后的拂晓才能见到。又因中国地处北半球,中国人的房子多坐北朝南,出得门来,抬头仰望,展现在视野中的正是南方的星空,中国天文学自古就以观察南方夜空中的星座为主。
⑧遥想《夏小正》时代,每当明亮的参宿三星升上黄昏的正南方夜空时,浩荡东风送来春天回归的气息,积雪开始消融,冻土开始融化,大雁北翔,雉鸡啼鸣。群星灿烂的猎户座升上南方夜空,璀璨的参宿三星恰好位于正南方。种种迹象都表明,新的一年就要开始了。
⑨因此,古人就以参宿南中天作为新年到来的标志,照耀南方夜空的参宿三星成为华夏民族辞旧迎新的岁首星。
14.对于这篇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研学小组的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不认同下列哪一项( )(2分)
A.作者在文中多处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让读者从具体的事例中了解古代纪时法。
B.作者引《夏小正》一书中古埃及人用天狼星作为岁首星的例子,用以说明从物候纪时到星象纪时是历史的必然。
C.第⑥段采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解释了“鞠则见”“初昏参中”两种星象及其位置。
D.文章第⑧段对《夏小正》时代新年的想象性描绘,是采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15.“初昏参中”和“鞠则见”同为正月的星象,为什么前者会被华夏先民确定为新年到来的标志?(3分)
16.结合选文和下面两则材料,探究对宇宙的探索在华夏民族发展中所起的作用。(2分)
材料一
2013年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安徽阜阳市达成合作,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将100克自主培育的省审小麦品种阜麦8号种子经由神舟十号飞船搭载送入太空,进行长达15天的太空遨游,就此开始了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航天育种事业。2013年6月,种子返回地面,科学家进行了数年的选育、试验工作。2016年6月,阜阳市农业科学院从众多小麦穗系中鉴定出一个优异品系,定名为阜航麦1号。2021年1月,阜航麦1号正式获得安徽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证书,成为安徽省首个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自主育成的小麦新品种。
材料二
中国探月工程四期任务由嫦娥四号、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等任务组成。2019年1月,嫦娥四号顺利在月球背面预选区着陆,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世界探月史上的第一行足迹。实施嫦娥六号任务,中国航天再次踏上“月背征途”,其中月球背面采样引人注目。采集、研究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球样品,能够增进人类对月球的认知。迄今为止人类共对月球进行了10次采样返回,这10次采样均位于月球的正面。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共12分)。
槐树底下搭戏台
①有多少个村庄,就有多少座戏台。
②戏台,是一个村最重要的场所,显赫地坐在视觉的高处,与四周简陋的房屋形成鲜明对比。农村人对戏台真是太热爱了,他们把唱戏看作是村庄的脸面,村庄的荣光。一年能开上两台戏,庄稼汉外出走动,那得提起胸脯仰起脸。
③戏台,拢着几千年中国人的梦想。“演朝野奇闻兴废输赢可鉴,唱古今人物是非曲直当资。”大幕打开,活生生的历史开合在人间的戏台上。那一刻,戏台连着庄稼人过日子的心心念念,丢下焦苦,放下农事,美美地望上一眼,望过去,也就望见了虚虚幻幻的来日方长。
④戏台,北宋叫“舞亭”“乐楼”,中国现存的12座元代戏台都在山西,山西古戏台号称中国古建、北方戏曲“活的历史”。山西历史上有过6次大移民,移民不惮万里跋涉、离乡背井,面对与出生地迥异的方言、风俗习惯,在精神上急需一种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家乡戏”作为当时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自然也被带到了迁徙地。外乡人生根落地,“音随地改”,随着时间流逝,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韵味的杂交戏剧。看着乡戏,听着乡音,乡村的戏台于平淡平常之中系着撕心裂胆,揪肠挂肚的乡情。
⑤要说什么地方最能体现乡村的味道,肯定是戏台。
⑥一年中最值得记住的喜庆是从秋收后的锣鼓声开始的。秋罢,粮食丰收了,一台戏水到渠成。只要唱戏了,生活就进入了最饱满最恣意的时刻。很多人你平常想不起来,在你就要将他忘掉的时候,一转身却和他在戏台下碰面了。舞台是一扇窗户,如果你是演员,你可以由此而向外观望。舞台是四维空间,如果你是观众,它是你观望过往和现实的途径。台上锣鼓家伙一响,台下黑乎乎清一色核桃皮般的脸上,会漾开一片十八岁的春光。
⑦走到天涯海角的家乡人,到了社戏的节点上,再忙也要找一个借口,回乡看戏去。“回乡看戏”,啥时候念着了,心会吊在腔子里咣咣响。
⑧“六七步九州四海,三五人万马千军。”四个龙套,一个主将,舞台上转一个圈,就一下从长安北上出了雁门关。戏剧脸谱来源于生活,也是生活的概括。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的人脸,被勾勒、放大、夸张,成了戏剧的脸谱。关羽的丹凤眼卧蚕眉、张飞的豹头环眼、赵匡胤的面如重枣、媒婆嘴角那一颗超级大痦子等,夸张着人们的趣味。
⑨在乡村,深秋一场戏结束后,冬天才真正开始。村庄成了麻雀的世界,它们把饥饿和焦躁嚷嚷得满世界都知道。冬天里的乡村就像黑白电影,而人们在黑白世界里,想着明年春来的第一场戏。
⑩记得有一年麦黄时节,我姑姑家的女儿爱苗进山里来看我。我和她胳膊上挂了丝巾当水袖,两个人在炕上对唱《断桥》,奶奶坐在对面炕上咧开嘴笑。细碎的阳光紧贴在她的头发上闪着光辉,她的眼睛随着我们的表演渐渐湿润。乡下飘着粮食成熟的味道,我总是在乡下才会认清自己。在乡下,戏台上生动的时光加深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人的眷恋。
⑪“姐儿哪门前一棵槐,槐树底下搭戏台,前晌唱的梁山伯,后晌又唱祝英台——”
⑫庄稼人从大地深处直起身子,在看见戏台的刹那,所有人的心变得澄明如镜。生存之外,精神在循迹攀升。一台戏结束后,庄稼人便找到了白天与夜晚交替的节奏和韵律,找到纾解、释放安稳,然后进入周而复始的劳动之境。
17.有人认为文章的①~④段删去后,结构依然完整,文意依然顺畅,你认为可以删去吗?为什么?(3分)
18.文章语言生动,用词贴切,耐人寻味。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1)戏台,拢着几千年中国人的梦想。
(2)“回乡看戏”,啥时候念着了,心会吊在腔子里咣咣响。
19.戏台为什么“最能体现乡村的味道”?请简要概括。(3分)
20.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末“生存之外,精神在循迹攀升”这句话的理解。(3分)
(五)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1—23题(共8分)。
【甲】
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乙】
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节选自“《诗经》第四”)
【丙】
这一篇大概是二次被放时作的。他感念怀王的信任,却恨他糊涂,让一群小人蒙蔽着、播弄着。而顷襄王又不能觉悟,以致国土日削,国势日危。他自己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简直走投无路;满腔委屈,千头万绪的,没人可以诉说。终于只能告诉自己的一支笔,《**》便是这样写成的。“**”是“别愁”或“遭忧”的意思。他是个富于感情的人,那一腔遏抑不住的悲愤,随着他的笔奔迸出来,“东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只是一片一段的,没有篇章可言。
(节选自“辞赋第十一”)
21.选择性阅读是阅读《经典常谈》的好方法,根据《经典常谈》目录,小张同学希望了解春秋时期不同思想家的学说,他可以选择阅读“(1) ”。思思同学希望了解八卦的相关知识,他可以选择阅读“(2) ”。(2分)
22.为什么唐诗宋词较少运用《诗经》中常见的“重章叠句”?根据乙文内容进行推断。(2分)
23.丙文中提到的这篇作品是《(1) 》,作者是(2) 。(2分)
24.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爱国的路上,忠诚升华为信仰;“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在征战的路上,山川都迸发出激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前进的路上,旗帜永远高扬。
任务一:请以“我终于踏上了那条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任务二:请将“在________的路上”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
任务三:关于“路”,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
②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B
2.示例:开展爱国专题讲座 举办爱国书画展览 3.④句标点符号有误,把“爱国”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⑥句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家国情怀的核心是对国家的忠诚、责任感及为国家利益奉献的精神。
A.岳飞精忠报国:岳飞抗金,保卫国家,直接体现家国情怀。
B.匡衡凿壁偷光:讲述匡衡刻苦读书的个人奋斗故事,未涉及“为国奉献”或“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无直接关联。
———预览已经结束,开通会员后可免费下载高清完整版资料———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