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五单元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答题前,请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判断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判断题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9分)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袁鹰的《井冈翠竹》(原名《青山翠竹》)是作者当年访问中国革命圣地井冈山后所作。文章诞( )生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旨在通过井冈山的翠竹意象,回sù( )革命历史并呼应时代精神,传递革命传统与社会主义建设相融合的主题。
作品以井冈山的毛竹为主线,先以诗意的语言描绘竹海的外形之美,将其比喻为“岗哨”“奇兵”,赋予其革命气韵;继而追忆革命战争时期翠竹的贡献——竹钉御敌、竹筒送粮、竹扁担挑革命重担,展现其“神勇”;最后聚焦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翠竹化身建材支援全国建设,体现其“奉献精神”。全文以竹喻人,表面赞竹,实则ōu( )歌井冈山人民坚贞不屈、无私奉献的革命品格,并延伸至亿万中国人民的精神象征。
写作特色上,袁鹰融合抒情、议论与叙事,语言凝练且富有画面感。他善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增强感染力;还用顶真手法强化翠竹顽强的生命力。象征手法的贯穿使自然物象升华为革命精神的载( )体,历史纵深与现实意义交织,fù( )予散文深沉的历史厚重感与澎湃( )的时代激情。
(1)(6分)给文段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2)(3分)结合文段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文字交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井岗翠竹》一文运用象征手法,以竹喻人。
B.从第二三段文字看,《井冈翠竹》一文主要运用象征手法,井岗翠竹实则是革命精神的载体,文章中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
C.“井冈翠竹”是《井冈翠竹》这篇文章的线索,贯穿于全文对井岗山的毛竹的外形描写、贡献追忆和精神赞颂之中。
D.全文大量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其目的是使语言形象优美,读起来有气势。
2.(10分)某班围绕下面一首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4分)请你根据这首诗第一节的内容和句式,发挥想象,再来仿写一节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李强朗诵后兴奋地说:“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我们要毫不畏惧,愈挫愈勇,做一个生活的强者。”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你会怎么做?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分)朗诵会上,主持人说:“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自强不息的人,他们都为当时的社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请列举一个人物并说说他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分)古诗中悟成长。一位同学想在幻灯片中引用一些古诗名句,请你帮他完成。
少年的成长离不开经典诗歌的滋润,丰富的哲理让人成长。“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告诉我们要放眼长远;“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告诉我们应真正重视人才;“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告诉我们不要惧怕一时的困难,要对光明的前途充满信念;“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告诉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认识到达一定高度,就能够不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从而看清这世间的本质。
(二)阅读(43分)
4.(5分)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问题。
【甲】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2分)下列景物两首诗都出现的一项是( )
A.高山 B.白水 C.孤蓬 D.高塔
(2)(3分)两诗都写到的“浮云”,其含义不一样,甲诗中“浮云”的寓意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了信心。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乙诗中“浮云”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4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问题。
①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②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③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
④毛竹年年长,为的是向敌人示威:井冈山是压不倒、烧不光的。毛竹年年绿,为的是等待亲人,等待当年用竹筒盛水蒸饭、用竹钉竹枪打白匪的红军,等待自己的英雄子弟。朝也等,暮也等,等了漫长的二十年。二十年过去了,毛竹依旧是那么青翠,那么稠密,井冈山终于换了人间!
⑤你看,你看,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
⑥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你不仅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而且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继续献出一切。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根据《井岗翠竹》改写)
(1)(4分)概括文中所写毛竹的形态,多次描写其形态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分)根据选文内容概括毛竹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分)文章结尾说 “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7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像花生一样活着
耿艳菊
①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则是种植花生的大户。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声音拉得倍儿长,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②好活?还真是如此。似乎从有记忆开始,秋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这一种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③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一个三角撑子,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不几天,小种子已在土里发了芽。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不得了。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我们心疼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④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他又给我们讲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我们听得有趣,情不自禁地数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两朵,三朵……心里溢满了欢喜。
⑤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有一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谁知火势借着风力殃及到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⑥长长的夏天,容易干旱,花生可不怕。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秋天收获的时候,又会碰上连绵的风雨天,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果实长在下,雨水反而滋润了它。
⑦犹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没有经验,只在一个小公司里做着一份打杂的工作,时常心灰意懒。秋忙时节,正赶上放假,我便回去帮父亲收花生。父亲见我闷闷不乐,问缘由,我一股脑儿道出了心中的烦恼和困惑。父亲听了,一边拔花生,一边和我聊起了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许地山的《落花生》。他借用许父的话,说:“花生不像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发羡慕之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们才把它挖出来。你看,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的果实。”
⑧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白花花的花生,太阳下,晃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开朗。
⑨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像贫苦人家的孩子,容易养,给口吃的,便虎蹿着往上长。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还是一地风雨,它都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
(1)(4分)花生有顽强的生命力。请你提炼相关内容,把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段落 | 主要事件 |
③④ | A |
⑤ | B |
⑥ | 干旱的夏季和风雨连绵的秋季,花生依然能茁壮的生长。 |
(2)(3分)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结合自己的见闻或经历,谈谈你对“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分)选文与《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分)名著阅读。为激发同学们“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的热情,学校开展红色经典阅读活动。请完成下面的阅读任务单。
阅读作品 | 阅读策略 | 阅读任务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通读 | 了解这部小说的故事梗概。 |
略读 | ①(4分)推断这部小说取名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原因。 | |
质疑 | ②(3分)有同学在阅读完这部小说后认为,现在时代不同了,如果仍然以书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生活就落伍了。你如何看待保尔精神对于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意义? |
(三)写作(30分)
8.(3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风雨中,大树依然坚定地站立,玫瑰花被请进室内,那棵狗尾草在风雨中不停地摇晃,可它努力地挺直了腰身。同学们,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坎坷,面对歧视,我们应该选择坚强。
请以“风雨中的狗尾草”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
参考答案
1. (1)dàn 溯 讴 zài 赋 pài
(2)D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诞生(dàn shēng):出生,降生,常用于比喻新事物的出现。
回溯(huí sù):回顾,回忆,往回想过去的事情。
讴歌(ōu gē):歌颂、赞美,用歌唱、言辞等赞美。
载体(zài tǐ):能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如信息载体。
赋予(fù yǔ):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
澎湃(péng 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也可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