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01(统编版 全国通用)
发布时间 2025年02月10日
资源编号 94589

2025年春季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01(统编版 全国通用)

2025-02-09 九年级下册 0 753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5年春季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01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判断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判断题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34分)

1.(4分)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生,总有太多期待一直失望,总有太多梦想一直落空,总有太多言语无人可qīng sù。其实,有些事,轻轻放下,未必不是轻松;有些人,深深记住,未必不是幸福;有些痛,淡淡看开,未必不是历练。 Kǎn  kě路途,给身边一份温暖;风雨人生,给自己一个微笑。生活,就是把快乐装在心中,然后静静融化,慢慢扩散。这个世界不是所有的人都懂你,被不懂的人误解无须(       ),我们选择沉默;有时被最爱的人误解,我们难过到不想争辩,也只有选择沉默。生命中往往有很多无言以对的时刻。不是所有的是非都能辨明,不是所有的纠葛都能理清,有时沉默就是我们最好的回答和(       )。

(1)(2分)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qīng sù  (      )       kǎn  kě  (       )

(2)(2分)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辩解  争辩           解释  诠释

2.(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绿州   搓捻   澄澈   重峦叠障

B.安祥   狭溢   蓦然   战战兢兢

C.深宵   翌日   栋梁   骇人听闻

D.桅杆   震撼   盘垣   走头无路

3.(2分)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翻开古代典籍,为人处世应该恪守正道、弘扬正气的箴言比比皆是。

B.自从疫情爆发以来,美国各界政客纷纷粉墨登场,不断地上演着一出又一出朝令夕改的闹剧。

C.“故宫萌物”系列文创产品,戳中年轻人的笑点泪点兴趣点,告别了正襟危坐的形象。

D.纳国庆说:“谢谢老师夸奖,还希望老师给予点拨,学生洗耳恭听。”

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紧紧围绕以摩拜单车创始人的故事为中心,向读者传递了勇于改变、敢于拼搏的道理。

B.初三学生要想取得理想的中考成绩,取决于平时在学习上是否刻苦努力,是否做到了无愧于心。

C.阅读经典作品,要善于获得情感的激励,汲取思想的精华,帮助我们在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和坚守。

D.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文件,要求健全博物馆与中小学校合作,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

5.(2分)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诗歌是人学女神桂冠上的璀璨的明珠。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A.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

B.它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C.它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D.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

6.(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对年龄的称谓按人生不同阶段而定,“知天命”代指五十岁,“花甲”代指六十岁。

B.律诗要求诗句整齐划一,通常每首四联八句,每一首律诗的颔联和颈联按惯例是对仗句。

C.契诃夫的《变色龙》和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都揭露了生活中的荒谬与丑陋。

D.昆曲的代表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京剧的代表剧目有《霸王别姬》等。

7.(共10分)古诗文填空。

学校长廊将展示优秀的古诗文名句,展现君子不同的价值追求,请你补充完整。

主题 古诗文名句
乐学 _____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理想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了“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的人生理想。
进取 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两句,体现了李白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富有哲理,表达了王安石锐意改革的远大抱负。
担当 《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表现了范仲淹心系天下、先人后己的担当。
爱国 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表达自己想要统一祖国伟业,青史留名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龚自珍任《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8.名著阅读。(共4分)

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完成题目。

街上越来越热闹了,祭灶的糖瓜摆满了街,走到哪里也可以听到“糖来,糖”的声音。祥子本来盼着过年,现在可是一点也不起劲,街上越乱,他的心越紧,那可怕的二十七就在眼前了!他的眼陷下去,连脸上那块疤都有些发暗。拉着车,街上是那么乱,地上是那么滑,他得分外的小心。心事和留神两气夹攻,他觉得精神不够用的了,想着这个便忘了那个,时常忽然一惊,身上痒刺刺的象小孩儿在夏天炸了痱子似的。

(1)(2分)选段中“可怕的二十七”指的是什么事?

(2)(2分)祭灶这天,祥子拉着曹先生回家时,被侦缉队的一个人跟上了,这个人是谁?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让祥子的希望再次破灭?

9.综合性学习。(6分)

“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学校开展“我看诚信”为主题的系列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请你探究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地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他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材料二: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拉响了“警钟”。

材料三: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主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

(1)(2分)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

(2)(2分)【诚信践行】你的好朋友小明没有认真复习,打算在期中考试中作弊,请你根据对“信”的理解对他进行劝说。

(3)(2分)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

二、阅读理解(完成10–22题,共36分)

古诗文阅读(完成第10–14题,共16分)

(一)古诗鉴赏(共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⑴(2分)下面对诗句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中间两联对偶,形式整饬雅致,音韵华美。

B.首联“凄凉地”“弃置身”,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无限的心酸和悲凉。

C.颔联用一个典故来表现岁月流逝、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D.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⑵(2分)作者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思怀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中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二)古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共12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膝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左传》子鱼论战

【注】①宋公:宋裹公,名並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楚两军交战于泓。②弘:弘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城县西。③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目夷,字子鱼。

11.(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彼竭我盈                ②弗可赦也已

③既陈而后击之            ④若爱重伤

12.(2分)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天之弃商久矣”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将驰之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久之                                                  D.公与之乘

13.(4分)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14.(2分)【甲】【乙】两文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战多的战役,可两战的成败结果却不同。请你分析一个国家在战争中以少胜多需要什么?

现代文阅读(完成15—22题共20分)

(一)阅读下在文段,完成15 — 18 题,共10分)

【材料一】

近期,“天降三把刀”“伸腿绊高铁”“抢夺方向盘”“遛狗不拴绳”等不文明现象屡见报端,舆论予以强烈关注。不文明行为再小,也暴露了一些社会成员的公民素质“欠费”;不文明现象再微,个案的频繁发生也会影响国家形象。国人素质怎么了?这样的追问映射了人们关于不文明行为的焦虑与沉思。

事实上,出现各种不文明现象,并非中国特有。不管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皆有经济发展而文明程度尚未同步提高的阶段。1948年日本出台《轻犯罪法》将“勿以恶小而为之”写得明明白白。然而,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发生过“观光摩擦”,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示国民:“尊重对方国家风俗、习惯、礼仪。”今天,备受称赞的日本公共文明恰恰证明,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既有其历史演进的过程,也是持续管理的结果。

【材料二】

近年来,一系列失“礼”少“德”的行为和现象,不时冲击着人们对于国民素质的认知。毋庸讳言,部分国人的素质提升没有与时代进步同频,导致不文明行为或者说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同时也要看到,与物质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媲美,我们的精神文明同样“水涨船高”。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绵延至今的古老文明,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之路上,中国人自我提升的脚步不曾有一刻停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餐馆,适量点餐、文明用餐已成为当代饮食守则;“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在景区,乱扔垃圾、折枝摇树的现象越来越少……

一段段古训仍在被琅琅传诵,一句句箴言仍在被默默服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仍然是滋养现代文明的源头活水。舆论场对国民素质的讨论日趋频繁热烈,恰恰说明国人对有悖文明礼仪的行为容忍度在逐渐降低,文明、理性终将是时代不变的底色。

【材料三】

①求舒服、图自在几乎是人的本能。但是,在家可以随便,出门不可随意。当有人被任性遛的狗咬伤、被高空坠物砸中、被扭打司机的乘客连累致死,素质问题就不仅仅属于私人领域,而成了社会问题。

②文明不仅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高度,更是我们丈量自身行为规范的尺度。素质的养成无法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化”,更要管。如果说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的“根”和“魂”,那么法治和规则就是它的“骨架”,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这就好比在松散的沙子当中,将道德的水分和制度的水泥、规则的石子混合,才能产出比花岗岩还坚硬的文明基石。

③制度能实现对善的激活,也能实现对恶的规制,而且往往立竿见影。同一个人,在绿皮火车里会吞云吐雾,但上了高铁就能全程忍住烟瘾;以前喝醉了也敢开车,醉驾入刑后,“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蔚然成风;曾经久推不动的垃圾分类,经立法强制执行后正逐渐变为新的风尚。可见,“管”可以出素质,“管”可以保文明。

15.(2分)三则材料议论的共同话题是什么?

16.(2分)综合三则材料,概括如何提升国民的文明素质。

17.(3分)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回答作者是怎样认识国人“不文明现象屡见报端,舆论予以强烈关注”的现象的。

18.(3分)材料三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生命的选择》,完成19–22题,共10分。

生命的选择

雷抒雁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它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薇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蔷薇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地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唯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⑪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19.(2分)根据语境,说说“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一句中“坚硬”和“柔软”的含义。

坚硬:______   柔软:______

20.(3分)第⑤段中,“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这句话里的“花朵选择了太阳”和“太阳选择了花朵”分别是什么意思?

21.(2分)请仔细阅读短文,思考:文中的白玉簪花究竟美在哪儿?

22.(3分)第⑩自然段中,“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请说出你的理由。

三、作文(50分)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 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②内容具体充实,不少于600字;③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抄袭;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

参考答案

1.(1)倾诉坎坷(2)争辩  诠释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qīng sù——倾诉,意思是把心里话全说出来。注意“倾”的偏旁。

Kǎn kě——坎坷,意思是高低不平的样子。

(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争辩:与人争论对错。辩解:为自己解释。由题干“被不懂的人误解无须”可知,误解后是争辩对错,应选“争辩”;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下册 2025年春季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01(统编版 全国通用) https://www.0516ds.com/94589.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