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5年02月04日
资源编号 94049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统编版)

2025-02-04 九年级下册 0 702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统编版)
九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统编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判断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判断题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锦幛(zhàng)  荇藻(xìng)    喷薄(bé)      驱逐(qū)

B.迷惘(wǎng)   簇新(cù)      熏黑(xūn)     胚芽(péi)

C.干瘪(biě)    勒进(lēi)     蜗行(wō)      隧洞(suí)

D.嘶哑(sī)     黝黑(yǒu)     颤抖(chàn)    虔信(qián)

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看群情激愤,小偷只好在大家众目睽睽之下,拿出钱包,低头认错。

B.“中国梦”并非可望而不可即,我们应为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而奋斗。”

C.随着最新证据的出现,原来已经比较明朗的案情又变得扑朔迷离。

D.老李头最终还是决定进城去和儿孙共同生活,只为了享受天伦之乐。

3.下面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培训,大家懂得了责任重于泰山的道理,受益匪浅。

B.有头脑的人类为了控制某些不受待见的生物,居然采取了一些污染整个环境的做法,而且这些做法甚至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

C.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D.十年过去了,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大多走出了地震带来的阴影。

4.下列相关知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朦胧诗派代表诗人

B.余光中——《乡愁》——回旋往复的音乐美

C.戴望舒——《大堰河——我的保姆》——雨巷诗人

D.艾青——《我爱这土地》——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

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

⑤“生”的确实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A.①③④②⑤       B.①③②④⑤       C.⑤①③④②       D.⑤②①③④

6.按要求默写填空。

(1)而现在/乡愁是___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2)然后我死了,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3)宁为百夫长,__________。(杨炯《从军行》)

(4)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李白《月下独酌》)

(5)当今有很多外出辛苦打工的农民工,他们的亲人在家乡 时时思念他们,请你选用一句古诗词送给这些可敬的农民 工,表达亲人对他们的思念之情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

宏远初中九年级(1)班打算举行“漫步诗苑”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1)为了了解同学们对诗词的感兴趣程度,班级进行了一次调查。下面是调查的数据,请你阅读这张表格,归纳出结论。

    类型

年级

不够感兴趣 比较感兴趣 很感兴趣
七年级 47.2% 34.7% 18.1%
八年级 42.8% 37.5% 19.7%
九年级 32.7% 43% 24.3%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诗歌朗诵活动中,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写一段富有诗意的开场白。(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能力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8.“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在本诗中表现什么?

9.“南国烽烟正十年”指哪十年?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丈夫之冠也。冠:行冠礼。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加:益处。

C.富贵不能淫。淫:使……迷惑。         D.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太。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

A.(甲)文借景春之口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同时这个反问句式也流露出景春对张仪、公孙衍的崇拜。

B.(乙)文中“乞人不屑”的事例生动地表现了在“生”和“义”不可同时得到时,乞人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

C.(甲)文中认为“仁”“礼”“义”是大丈夫最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基础,是核心,所以最先说出来。

D.(乙)文中作者认为人只有保留“本心”,才能分清哪些是道德底线可以承受的事,哪些是道德范围所不接纳的事。

(三)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经历风雨增长才干

沈童睿

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代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必须练就过硬本领,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经历风雨、增长才干。

②在风雨中增长才干,要筑牢坚定的理想信念。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如果跌了一跤就打退堂鼓、畏缩不前,就无法从经验教训中获得滋养,成事、成才更无从谈起。而百折不挠的意志,需要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浇铸。【甲】从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到千难万险的长征路,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到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九死一生、千难万险,不但没有阻挡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步伐,反而令我们变得愈益强大。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前行路上的灯塔。

③在风雨中增长才干,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乙】躲在“舒适圈”中坐而论道、驰于空想,是难以收获成长的。到现实中、在奋斗中摸爬滚打,研究现实矛盾,实践胸中所学,才能不断提高本领、积累经验。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挺膺担当,投身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一线,锤炼意志、磨练本领。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的苗家女孩施林娇大学毕业后主动回到村里创业,通过拍摄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让家乡的风景、民俗为更多人所知;科技攻关前沿,广大青年竭智尽力,青年工程师曾耀祥,在而立之年改变了半个多世纪的“火箭弹性载荷设计方法”,让火箭更轻、运载能力更强……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收获了成长,实现了个人价值,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榜样。

④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生逢伟大时代,青年要增强紧迫感,经风雨、见世面、成大器,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4.【读观点】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5.【读逻辑】朗读时,小雅同学认为下面两句话说理形象深刻,放在文中可增强表达效果。请你将句子序号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两处相应的位置。

①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长不出万年松。

②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甲]     [乙]    

16.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科技攻关前沿,广大青年竭智尽力,青年工程师曾耀祥,在而立之年改变了半个多世纪的“火箭弹性载荷设计方法”,让火箭更轻、运载能力更强……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棉被

祁和山

①母亲常说,千层布不抵一层棉。

②计划经济年代,东西几乎都是凭票购买,每人每年只供应二两棉花,而且还不是年年都有,这些棉花只能做做棉袄棉鞋,我们家人口多又特别穷,所以没有一床像样的棉被。为防止被窝里的暖气散发,我们睡觉时都要把穿的衣服全盖在被子上面,即使这样我们也会时不时地被冻感冒。

③我们盖的那床棉被本来就又薄又破旧,睡觉时兄弟们还经常抢拽蹬,棉被早已千疮百孔,实在无法再盖了。父母咬咬牙,动员全家吃了一个月的咸菜,才买回四斤雪白的棉花,加上旧被胎,终于弹了一床厚厚的棉被。那一夜,我们睡得很香很踏实,睡梦中,我感觉到母亲好像站在床边,她静静地看着我们,然后欣慰地笑着。

④我初中毕业后被招工到一个小镇上班时,所有的物资已经不紧张了,家境也好了许多,母亲想给我弹一床新棉被带去。我拍了拍那床棉被说,不需要,有它就行了。母亲也不勉强,于是请人把那床棉被重新弹了一下。

⑤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天天要干活,母亲又不想耽误大哥二哥他们的工作,决定由她送我去小镇。若不是带的东西多,一个人不好拿,我绝对不会让母亲跟着。

⑥那个初冬的早上,母亲用床单把棉被和垫被包起来,抓住床单四个角打的结往后一甩,然后双手在胸前紧紧拽着。她身材矮小,棉被往后的惯性让她身子跟着往后一仰,她赶紧向前一步想保持平衡,却没有收住脚,踉踉跄跄差点跌倒。

⑦我连忙伸手扶住她说,我来背吧。她死活不肯,说你正在长身体,会压得长不高。没办法,我只好抱着一个装满衣服的木箱跟在后面。母亲弓着腰,肩上的棉被像座小山一样,我听见了她或轻或重的呼吸声……

⑧上了公共汽车,我把木箱放在过道里,母亲把棉被放在上面。这时,她才喘了口气,抬手擦了擦脸上的汗。七年后我调回县城,因为嫌麻烦好多东西都没有要,包括木箱。那床棉被却被我当作宝贝,我学母亲当年的样子用床单把它包扎起来,然后用力甩到身后,向车站走去。

⑨四年后我结婚,按我们这里的风俗,双方家长都要新弹几床棉花被胎。我割舍不下那床棉被,想继续盖它,大不了再弹一弹。母亲这次没有答应,态度很坚决,说要图个吉庆,结婚应该样样都要是新的,又不是过去缺衣少食的时候,人家晓得会笑话的。她说得不错,可是我有我的想法,最后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这床棉被先放在他们这里,过一年半载我再来拿走。妻子娘家的嫁妆里有四床棉花胎,怕多了没地方放,我让母亲只弹了两床。

⑩两床棉被分别用红绿绸缎做面,大白布做底,叠放在床上十分喜庆。其余的用不着,捆扎好了放进一个大纸箱里。只过了半年,我就请师傅把那床棉被弹了一下,又加进去不少棉花,妻子用好看的被套把它套起来,那床棉被盖在身上不管多冷的天我们都不觉得冷。

⑪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女儿快二十岁了。

⑫我结婚到现在,大大小小搬了七次家,直到六年前买了商品房终于安顿下来。其间,我们也添置了诸如羊毛被、踏花被、九孔被,甚至蚕丝被,不过,我仍然喜欢盖那床老棉被,它经太阳一晒就变得蓬松无比,似乎阳光渗透了棉花的每一根纤维,睡觉时像棉质内衣贴在身上,舒服而温暖,让我忍不住想起和它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心情。老棉被!陪伴我走过近四十年风风雨雨的老棉被!想到它就想到了家……

(有删改)

1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老棉被”为题,主要写了“我”与老棉被之间的故事。

B.文章以倒叙的方式讲述故事,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

C.文中的“我”是故事的讲述者,而文章的线索是老棉被。

D.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将老棉被和羊毛被、踏花被、九孔被,甚至蚕丝被进行对比。

18.文章叙述了“我”和老棉被的哪些故事?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19.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睡梦中,我感觉到母亲好像站在床边,她静静地看着我们,然后欣慰地笑着。(怎样理解“欣慰地笑着”?)

(2)她身材矮小,棉被往后的惯性让她身子跟着往后一仰,她赶紧向前一步想保持平衡,却没有收住脚,踉踉跄跄差点跌倒。(此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20.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1.文章对母亲着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却非常鲜明,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

第三部分  写作

  1. 按要求写作:

梦想是人的翅膀,有了它,人才能翱翔;梦想是最暖和的光辉,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候,它也能把前面的路照亮。

请以“梦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得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

参考答案

1. 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音的识记。A项中“喷薄”的“薄”应读“bó”B项中“胚芽”的“胚”应读“pēi”;C项中“隧洞”的“隧”应读“suì”。

2. A

【详解】众目睽睽:指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与前面的“大家”语意重复,使用不当。

3. C

【详解】C“干预、发现和制止”语序不当。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下册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94049.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