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寒假八年级语文知识点衔接讲义
专题02 词语辨析与运用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重点考查学生对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考查的范围有: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所考词语,绝大多数是教材中出现过的词语。
考查的要点是常用易混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常用易混同音异义词的辨析和运用,成语和关联词语的辨析运用;词语辨析与选用的原则是“词不离句”,要先理解语境意义再关注词语意义。
一、词语误用的类型
1.褒贬不分。
成语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的,或贬义,或褒义,或中性,在平时运用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表达意义的需要,选择色彩鲜明的成语,不能混淆其色彩界限,否则,就会犯感情色彩不当的错误。
例: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处心积虑”,意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
2.轻重不分。
有些成语词义较重,有些成语词义较轻,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全厂涌现出四个“先进集体”,一百多位“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可歌可泣”是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用在这里明显大词小用。)
3.望文生义。
成语往往是由典故总结引申而来,当我们不知道这些典故或者由来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望文生义,直接通过字面意思来解读成语。
如:“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句中成语“叹为观止”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叹为观止”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而句中是感叹、惊讶的意思。
4.用错对象。
每个成语的使用都有其适用的对象,如果在使用时不分对象,就会张冠李戴,闹出笑话。
如:“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车水马龙”是说人车往来不绝或形容繁华的情景,用在这里与人们争着购买鲜花这个对象不合。有些成语有固定的使用范围,如果不顾成语的使用对象和范围乱用成语,就很容易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
5.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带有谦虚意味,只能用于自己;有些成语带有敬重意味,只能用于他人。如果不明白成语的谦敬色彩,运用中就会产生错误。
如:“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而句中说的是老李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不存在地位高低、知识多少的问题,谦敬色彩不当。
6.自相矛盾。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没有错误,但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前后矛盾。
如:“拖拉机司机急于赶路,不走公路,另辟蹊径,沿着江边小道行驶,不料驾驶失控,出了车祸。”“另辟蹊径”原意是另外开辟一条路,即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这里如用原意,与“沿着江边小道”相矛盾。如果不注意成语的意义和整个句子的语义,就极有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和句子的语义矛盾。
7.不合语境。
成语有其特定的含义,成语的使用恰当与否,关键是看其是否符合语句表意的需要。如果与所在的语境不能协调,使用就是不恰当的。
如:“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大人喜欢孩子,孩子也喜欢大人,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相濡以沫”用于困难环境中相互救助,而句中所给的环境却洋溢着幸福的气氛,所以“相濡以沫”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相吻合。
8.表意重复。
每个成语都有其特定的意思,如果不理解很容易犯语义重复的错误。
如:那感人的场面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印象非常深刻。句中的“记忆犹新”本就是还记得非常清楚,印象很深刻的意思,与后面的“印象非常深刻”一词在意思上有重复,可将“印象非常深刻”删去。
二、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1.按词语的感情色彩分。
词语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要注意在特定的语境中出现的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的现象。
2.按词语的语体色彩分。
词语有口语、书面语、文学语言、科学术语之分。口语,通俗易懂,适合谈话时用;书面语,庄重、文雅,适用于书面表达或正规、庄重的场合;文学语言,讲究生动形象;科学术语,讲究简明、准确、严密。
三、常见的关联词
1.并列关系
句子中几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各个分句分别说明几种相关的情况,或表示一件事的几个方面。常用关联词语有:“既……又……”“不是……而是……”“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有的……有的”“那么……那么”。
2.承接关系
句与句之间表示几个连续动作,或先后发生的几种情况,它们前后承接,不能颠倒。例:“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支缝衣针,烧红了,弯成鱼钩。”这种句子一般不用关联词语,有时会用上“于是”“先……再……最后……”。
3.递进关系
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常用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光……还……”“不仅……也……”“不仅……而且……”“不但……还……”“何况”“而且”“况且”“尤其”“甚至”。
4.转折关系
前一个分句说了一个意思,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来,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的意思和前一个分句完全相反或相对。常用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还……”“可是”“但是”“却”。
5.选择关系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件事情,需要从中选择一件。常用关联词语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还是……”“要么……要么……”。
6.因果关系
句子的前一部分表示原因或结果,后一部分表示结果或原因。常用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因此……”。
7.假设关系
句子前面一部分介绍一种假设情况,后面一部分是假设的情况实现后要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哪怕……也……”“要是……就……”“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8.条件关系
句子前面提出条件,后面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会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总……”“除非……才……”“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四、关联词语的误用
1.关联词语错用。
关联词语错用,是指根据句子的意思,本来该用某一个关联词语,却错用了另一个关联词语,造成了关联词语与所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
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关联词语,一般都是成对搭配使用,不能随意改换,否则就会影响意思的准确表达。
3.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一般情况下,关联词语的位置是固定的,如果摆得不对,就会使句子不通顺,意思不清楚。
4.关联词语残缺或赘余。
有时,关联词语不必用却滥用,就会使句子显得啰唆生硬,甚至不能准确地表达语意。
【备考策略】
1.要掌握课本注释中的重要词语,做到读得准确,写得正确,用得自如;
2.把平时学习及总复习中遇到的易读错、写错、用错的词语整理、归纳,每隔一段时间就分批分类复习,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做前一年的中考词语、成语试题)达到准确识记、加深印象的目的;
3.牢固掌握成语误用的几种情况,并对易用错的词语和成语典故进行梳理记忆;
4.掌握常用关联词语,并能熟练运用。
【解题技巧】
一、词语的运用
1.注意感情色彩
避免出现褒义词贬用或者贬义词褒用,比如“殚精竭虑”为褒义词,“费尽心机”为贬义词,二者不可混用。
2.特定使用对象
有些词语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不可滥用。比如“豆蔻年华”“相敬如宾”“戛然而止”“天伦之乐”等。
3.注意语境场景
所用词语一定要符合句段描述的场景、表达的情感和营造的氛围。如:“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大人喜欢孩子,孩子也喜欢大人,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相濡以沫”用于困难环境中相互救助,而句中所给的环境却洋溢着幸福的气氛,所以“相濡以沫”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相吻合。
二、近义词辨析
1.看前后搭配
当词语在句中做谓语或宾语时,就要看该词与句中前后词语动宾搭配是否得当。如“颁布——颁发”两词,“颁布”通常和法律、法规、条例等词相搭配,而“颁发”侧重于授予、发出,对象通常是证书、奖品等。还可根据造句的习惯来判断。如“就义——献身”,可以说“英勇就义”,也可以说“英勇献身”,而“献身革命”就不能说成“就义革命”。
2.看轻重程度
词语语义有轻重差别,适合不同的语境,要准确把握词义的轻重程度,结合具体语境做出选择。例如:“称道”和“称奇”,前者是称述、称赞,后者是称赞奇妙。可见“称奇”比“称道”语义重。
3.看语义关系
整体把握句子,分析语义关系,判断句子之间是否存在如转折、递进、并列、选择等关系,快速判断,准确选择。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如同一股锐不可当的巨潮,席卷世界,波及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B.美国企图通过所谓的经济援助扩大其在某些国家的影响力,这看似“热忱”援助的背后,实则包藏着别具匠心的政治野心。
C.手持火炬快乐奔跑的大运会吉祥物“蓉宝”,原型是国宝大熊猫,其造型简直惟妙惟肖。
D.河南发生水灾期间,许多像鸿星尔克这样具有民族责任感的企业,都纷纷慷慨解囊,竭尽所能地帮助灾区人民早日渡过难关。
2.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A.南头人民与英国侵略者进行了抑扬顿挫的海战,阻止了侵略者占领如今的深圳地区。
B.南头县衙里有县官塑像,“县令大人”正襟危坐,诚惶诚恐。
C.城墙藏污纳垢,令人触目伤怀,想起南头古城经历的风风雨雨。
D.清代知县靳文谟为人宽厚仁恕,为政殚精竭虑,有“古之良吏”之称。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滹沱河支流较多,呈羽状分布于中上游山区,河水络绎不绝,奔流而下。
B.郭老师的课上得惟妙惟肖,同学们常常听得入了迷,连下课都忘记了。
C.他当时站上八楼脚手架后,估计只站了两分钟脚下的架子就松动垮塌,他的身子不能自己地从20多米的高处掉下。
D.这位得奖青年谈吐得体,气质非凡,在同伴中鹤立鸡群,十分引人注目。
4.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语文课本以经典为主,可以使学生____时空的界限,与文学大师、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____,生命的对话,以便学生在生命与语文学习的起点就占据精神和语文的制高点,为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____。
A.打破 共鸣 基础 B.划破 沟通 地基
C.打破 沟通 基础 D.划破 共鸣 地基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文章时,要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才能把文章读得更生动。
B.设计者和匠师们结合实际,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不相同。
C.人生就是一个巧妙绝伦的五线谱,跌宕起伏,有高潮也有低谷。
D.在灿若群星的世界优秀童话作家中,丹麦作家安徒生鹤立鸡群。
6.下列文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这里的每一栋居所的朝向、角度等都进行了因地制宜的设计和优化,让建筑的天际线与自然地形和谐相融;门与窗的设计更是自出心裁,门实际就是落地长窗,既有窗的功能也有门的作用;镂空雕花板做成的万川挂落有着入木三分的古典气质,为建筑空间营造层次感;随处可见的浮雕惟妙惟肖,寄托着人们对和睦幸福生活、平安喜乐日子的期盼。
A.因地制宜 B.自出心裁 C.入木三分 D.惟妙惟肖
7.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立春过后,大地_____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_____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_____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A.渐渐 先后 轻快 进入 B.逐渐 次第 轻快 转入
C.渐渐 次第 翩然 转入 D.逐渐 先后 翩然 进入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时局中,中国始终坚守联合国的宪章,维护世界和平。
B.夜晚,精美的冰雪雕塑配合着五彩灯光如玉似翡,五彩缤纷,令人叹为观止。
C.哪怕有些改变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只要循序渐进、目空一切,终能呈现价值。
D.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社会功能应相辅相成,这样能让青少年有更多的选择。
…………
参考答案
1. 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阻挡。这里形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用正确;
B.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多用于写文章、绘画、工程设计等。这里形容美国的政治野心,使用不当;
C.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像。这里形容大运会吉祥物“蓉宝”,使用正确;
D.慷慨解囊: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这里形容许多像鸿星尔克这样具有民族责任感的企业愿意在经济上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使用正确;
故选B。
2. D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