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
专题15诗词赏析与小古文阅读
备考策略
一、抓关键句,把握古诗要点的方法。
1.理解诗句,找出关键句。阅读古诗时,需要在理解诗歌大意后,找出能表达中心意思的关键句。如《书湖阴先生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后两句诗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这两句是理解全诗的关键句。
2.抓关键句,把握古诗要点。理解关键句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如《书湖阴先生壁》后两句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亲近,从侧面表现了人的高洁。
二、借助品评体会艺术形象的方法。
1.找出品评的语句。如《伯牙鼓琴》一文中,“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就是锺子期对伯牙琴声的褒奖,我们可以找出来,借助它体会艺术形象,感悟音乐旋律之美。
2.借助品评体会艺术形象。如《书戴嵩画牛》中牧童的语言:“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结合牧童品评画作的语言,我们可以想象到戴嵩画的牛尾巴摆动着的画面,以此体会艺术形象。
三、小古文断句的方法。
结合文意、句意断句。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这是断句的基础。其次,依次解释所断句子中每个词的意思,然后把词义串联起来,明确句子的意思。最后,人们说话的停顿,在此基础上进行断句。
专项训练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______________,
家祭无忘告乃翁。
1.将古诗补充完整,填在文中横线上。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同:_______________
无忘:______________
3.诗人悲伤的是什么?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4.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诗词赏析。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全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江枫/渔火/对愁眠
C.姑苏/城外/寒山寺 D.夜半/钟声/到/客船
2.在诗中作者写了月落、乌鸦、___、江枫、渔船、___等景物,作者的情感聚焦在这首诗的___字上。
3.诗歌在景物描写中巧妙地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其中一、二句是“___”描写,第四句是“___”描写。
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写了三种现象:月落、乌啼、霜满天,巧妙有层次地表明夜泊的
时间及感受。
B.“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江枫”指江桥和枫桥;“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江村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
三、阅读理解。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代词人_________。“长相思”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
2.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你知道妙在哪里吗?请简要说一说。
四、诗词鉴赏。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清代的_________,“长相思”是___。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夜深千帐灯”点明军帐之多,说明行军队伍庞大。( )
(2)词中叠用两个“一程”,既写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军的艰辛,又凸显词的韵律之优美。( )
(3)“风一更,雪一更”强调风刮了整整一更,雪下了整整一更。( )
五、古诗文驿站。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谓( ) 漫浪( )
2.补写空缺处的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___”句子的意思。
4.这篇课文对你读书有什么启示?
5.请你运用“心到”的方法,想象下《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画面。(不少于35个字)
六、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鲁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②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水流迅速,水势浩大。______
(2)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______
2.第1自然段中用了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
3.给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象征意义。
(1)红日初升,其道大光___________
(2)河出伏流,一泻汪洋_________
(3)潜龙腾渊,鳞爪飞扬_________
(4)乳虎啸谷,百兽震惶_________
(5)奇花初胎,矞矞皇皇_________
(6)干将发硎,有作其芒_________
(7)天戴其苍,地履其黄_________
A.象征少年中国突然嵋起
B.象征中国的巨大声威
C.象征中国的远大前程
D.象征少年中国奋发有为
E.象征祖国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F.象征中国的美好生活
G.象征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4.第2自然段运用了___的修辞手法,这段话在文中起到_____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少年和中国的赞美之情。
七、课文精品回放。
(《古人谈读书》其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请写出短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知——______ 好——______
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大意。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说说短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对你的启发。
八、课外类文阅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注释】①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②殆:疑惑。
1.“故”字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故意,有意;②缘故,原因;③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应选第___种意思。
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温故而知新。
②学而不思则罔。
3.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三个人一起走路,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B.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在。
C.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向他人虚心学习。
九、对比阅读。
材料一: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材料二: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1.将材料一补充完整,按顺序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_________ _________
2.解释下列画横线的词语。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 心到最急( )
须整顿几案( ) 其义自见(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4.结合材料二说一说:我们在读书时要注意什么?(至少写两条)。
5.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请写出一条。
十、群文阅读。
古人谈读书
【材料一】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材料二】宋朝的著名学者朱熹,是个学识渊博的人。有的人读书性子急,一打开书就匆忙朝前赶。朱熹批评他们像饿汉走进饭店,看见满桌的大盘小碟,饿不择食,狼吞虎咽,食而不知其味。他在读书方法上,特别强调“循序而渐进”。
1.阅读材料一,我知道了作者倡导读书要有“三到”即心到、_______、口到。而且“三到”之中,强调了_______是最重要的。
2.我可以用_______括材料一中所讲的读书方法,用_______概括材料二中所讲的读书方法。(填序号)
A.持之以恒 B.专心致志 C.循序渐进 D.博览群书
3.阅读完两则材料,我猜测朱熹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与朱熹的读书观是分不开的,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朱熹读书时要求要专心致志,不可以三心二意。( )
(2)朱熹欣赏一打开书就匆忙朝前读的人,觉得他们很热爱读书。( )
(3)朱熹觉得读书要循序渐进。( )
十一、课内阅读运用。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③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④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⑤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⑥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以上节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______和学习______的六句话。
2.用“√”选择正确的读音。
是知(zhī zhì)也 诲(huī huì)人不倦
3.想想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敏而好学______ 敏以求之者也______
4.用“/”标出下面这句话的停顿(两处)。
我 非 生 而 知 之 者,好 古,敏 以 求 之 者 也。
5.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这句话的大意。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课文中的第___句(填序号)对于我很有启发,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解释下列词语。
①士人:_________ ②有恒:_________
③下流:_________ ④无尽:_________
2.解释下面的句子。
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
参考答案
一、1.王师北定中原日
2.统一。 不要忘记。
3.诗人悲伤的是祖国的统一。他最大的愿望是朝廷的军队能够收复失地。
4.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二、1.D
2.霜 寒山寺 愁
3.静态 动态
4.B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