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4日
资源编号 90986

专题1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统编版)

2024-12-24 五年级上册 0 710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统编版)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统编版): 专题01字音字形-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统编版)...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

专题1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备考策略

一、提取、筛选、整合、概括信息类的解题方法。

1.仔细审读题干,确定答题范围,在文本中找到相关信息的确切位置。

2.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点归纳作答。

3.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二、图表提取信息的方法。

1.读图表,提取表头或表头关键词。

2.提取横行记录的信息(横向对比)。

3.提取纵列记录的信息(纵向对比)。

4.把数字转换为文字后的用词要准确:(1)不出现具体数字、分数、小数、百分数,用相对应的文字代替;(2)数字只出现趋势(越来越……)、“最”值(最大或最小)、比较关系(A比B……)。

5.将表头、横行、纵列关键信息和数字信息组合答题。

三、漫画类题的解题方法。

1.读画面,明白画中有什么。(1)看标题;(2)看画面;(3)看画中字;(4)关注夸张处。

2.联系现实展开想像,揣摩画外是什么。先在画面中找出其讽刺、颂扬、批评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再看画面指向,联系并结合其余几则材料,对应相关现实,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一般可选用“反映”“讽刺”“揭露”“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中心词。

四、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在进行材料探究时,如果几则材料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在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的同时,更应探究它们的个性;有些材料看似讲述不同的主题,其实只是形式不同而实质是相同的,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再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

五、观点、看法、建议、启示类题的解题方法。

1.表达自己的看法、认识或感受,要精炼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组织答案时可以采用总分结构,即“我认为……,理由是……”。

2.启示类答题时要注意联系文本的主题思想,看文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不能反其道而行之。针对文中出现的问题、现象,着重回答应该怎么做。

3.建议类答题时要紧扣阅读材料,提出的建议要合理,具有操作性,然后分点组织答案。

4.题目中如果有要求要结合你的生活实际,那就要举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或一种现象,注意也是要与材料相关的。

专项训练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低头族”

材料一:如今在地铁、公交车里的上班族,几乎各个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用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这部分人群被称为“低头族”如今,“低头”早已不是一种现象,已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材料二:由于看手机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许多人不知道如何与家人交流,视家人如空气般不存在。据新闻报道,上海张先生家人聚餐时,孙子孙女只顾玩手机而冷落了家里的老人,惹得老人愤而摔盘离席。

1.根据材料一判断,“低头族”的人群不包括(    )。

A.公交车上用平板电脑看视频的人。  B.公交车上玩手游的人。

C.地铁里拿笔记本电脑工作的人。        D.晚上看电视的妈妈。

2.根据材料二填空。

张先生家的老人摔盘离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对于这些“低头族”,请你劝说几句。

二、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展览宣传画(见下图)。

材料二:2022年9月29日至12月9日,本次展览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联合主办,将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四楼历代书画厅开展。精选了北京鲁迅博物馆藏绘画作品109件/套。展品涉及吴冠中、李可染、蒋兆和、吴作人、程十发、赵延年、范曾、陈烟桥、汪韧锋、黄永玉等诸多艺术大家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创作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表达了艺术家对鲁迅先生的敬意,也从不同视角反映了艺术家对鲁迅先生的理解。

1.阅读上面的材料,完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公众号上面的展览讯息。

展览名称:______·鲁迅先生回顾展

展览时间:2022年9月29日至12月9日

展览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主办单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

2.你觉得本次展览最吸引游客的地方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每年四月是我国的“全民读书月”。只有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湖北省有一位著名的百岁将军,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了多个诗集和回忆录。

【材料三】《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向小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现在的许多小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了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而不是纸质书上。

1.读了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让人想到了冰心《忆读书》中说的:“_________,多读书,_________。”

2.在“全民读书月”中,学校准备开展“经典诵读”的主题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3.请你给现在不爱读纸质书的小学生提出一两点建议。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消防安全图片,完成练习。

1.打开消防栓箱外盖。2.用快速接头连接出水枪与水带。

3.取出水带,向火场方向展开。

4.开启出水阀,水枪对准火源喷射。

5.使用消防栓灭火器需注意确定火场电源已切断

管理规定

一、管理责任人每月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维护。

二、确保消防设施功能完好、干净、整洁、标识清楚。

三、严禁消防设施前堆放物品。

1.上面的材料重点介绍了消防栓的哪些知识?(    )

A.消防栓    B.使用方法    C.管理规定    D.使用方法和管理规定

2.对消防栓使用方法的概括,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盖——展开——连接——对准喷射

B.开盖——连接——展开——对准喷射

C.连接——开盖——展开——对准喷射

D.展开——开盖——连接——对准喷射

3.按规定,对消防栓的检查、维护时间,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日    B.每周    C.每月    D.每年

五、阅读下列材料做题。

材料一:《朗读者》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朗读者》让众多有魅力的面孔,分享有力量的文本,讲述有温度的故事,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从文学天地到人生百态、从个人情感到家国情怀的博大精深,成功实现了一个人、一段文走进无数人,让经典文化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散发出时代的光辉。

材料二:《朗读者第一季》于2017年2月18日起每周六晚8点播出,于2017年5月6日收官:《朗读者第二季》于2018年5月5日起每周六晚8点播出,于2018年8月4日收官;《朗读者第三季》“一平方米”特别节目于2020年12月11日起每周五晚8点30分播出,于2020年12月25日收官。

材料三:《朗读者》开播五期以来,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数据显示,CCTV-1和CCTV-3不重复观众规模达2.88亿人次;单期不重复观众规模破亿。从受众口碑来看,《朗读者第二季》豆瓣评分9.3,四五星好评达到92.6%,全网正面及中性评价占比93.5%。

1.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朗读者》这档娱乐节目是让固定的一个人读自己喜欢的故事。(    )

(2)《朗读者》包括《朗读者第一季》《朗读者第二季》《朗读者第三季》。(    )

(3)材料三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能够突出《朗读者》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深得观众喜爱。(    )

(4)《朗读者第一季》于2018年5月5日起每周六晚8点播出,于2018年8月4日收官。(        )

2.若《朗读者第三季》栏目组邀请你参加朗读分享,你准备把本期的哪篇课文朗读给谁听,并简要写出原因。

朗读课文:____________

听众: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材料2】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中国说》(节选)

【材料3】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留学,这批学生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当半数孩子开始了他们的大学学业时,大清国却突然提前终止留学计划,召留美幼童回国。这批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学子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

——百度百科《留美幼童》

【材料4】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就是最有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现,这样的民族也一定是能够自强的民族。

——周恩来

1.材料较多,要提高阅读速度。综合4个材料,下面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

A.没有必要送这些只有十多岁的孩子赴美留学。

B.当时的中国人丧失了斗志。

C.当时的中国还是很强大的。

D.政府柔弱,但国家和人民正在为中华复兴努力。

2.根据上面的材料,我知道了;梁启超认为中国兴亡在于______;周恩来认为富强中国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今,有人提出旧地重修圆明园,请谈谈你的看法。

4.今年是建国74周年,请写出两个赞颂伟大祖国的四字词语。

七、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一带一路”示意图。

材料二:

西汉时期张骞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开启了一段辉煌的历史。我们的先果郑和开拓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缔造了一段久远的故事,留下了一段让人感怀的沧桑岁月。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瓜果飘香的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树芃芃(péng péng)的东南亚时,又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跨欧亚的铁路、公路已经逐步延伸,航运、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等日益发达。丝路文明走出历史,走下蓝图,走进日新月异的今天。

1.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指的是______和_________。

2.开辟陆上丝绸之路的是_________,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是________,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和倡议的是_________。

3.“一带一路”的“路”包含___、___、___、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六路”,把中国和中亚___、___等紧紧地连在一起。

八、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请你仔细观察这张“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按要求答题。

1.“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体现了“热情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主题。根据这一主题,你认为图片中黑色部分的颜色应该是(    )。

A.红色    B.黑色    C.白色    D.绿色

2.你从这个标志中看到了什么图案?觉得有什么寓意?试着写出两条。

①图案: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

②图案: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

3.每年的3月5日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下列公益广告语,你认为哪条不适合用于青年志愿者公益广告。(    )

A.志愿服务遍华夏,爱心奉献传八方。

B.用我的努力,换取您的微笑。

C.志愿服务,造福千家万户。

D.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

参考答案

一、1.D

2.孙子孙女只顾玩手机而冷落了家里的老人

3.例如:长期低头玩手机,容易导致近视,只会像我现在一样带着眼镜,离开眼镜,我看不清这个世界。

二、1.向大师致敬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四楼历代书画厅

2.这些作品不仅表达了艺术家对鲁迅先生的敬意,也从不同视角反映了艺术家对鲁迅先生的理解。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五年级上册 专题1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90986.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