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古诗文及名篇名句默写-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4日
资源编号 90974

专题08古诗文及名篇名句默写-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统编版)

2024-12-24 五年级上册 0 725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统编版)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统编版): 专题01字音字形-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统编版)...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

专题08古诗文及名篇名句默写

备考策略

名句名篇默写是全卷中评分最严格的部分。错、漏、添字和顺序错均不给分。所以除了会背诵外,正确书写才能得分。复习时识记和书写须并重。

1.领会含义。首先要理解诗、词、曲或文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切忌死记硬背。

2.制定计划。每天坚持背诵一两首(篇),会背诵后默写出来,边背诵边默写,直到能正确默写,做到“首首过关”。

3.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心非”。

4.圈画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难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引起注意,重点把握,争取“字字过关”,做到默写时心中有数。

5.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步”。“三不”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6.养成默写后检查的习惯。

专项训练

一、直接型默写。

1.根据学过的知识填空。

(1)________,戒奢以俭。——魏征

(2)吾尝________,终夜不寝,________,无益,________。——《论语》

(3)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________,而对别人_____的人。

(4)《示儿》这首诗中表达诗人遗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将相和》这一课让我们学会了两个历史成语_____和________。

2.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不饱食以终日,________。——葛洪

(2)________,一日难再晨。________,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余尝谓读书有三到,________。——《古人谈读书》

(4)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

(5)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3.回忆本册学习内容,根据要求填空。

(1)莫等闲,________,空悲切。(岳飞)

一粥一饭,_____;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用纯)

(2)________,西湖歌舞几时休?《题临安邸》

明月松间照,________。《山居秋暝》

(3)__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渔歌子》

向来枉费推移力,________。《观书有感》

________,非是藉秋风。《蝉》

(4)或许有人会感到________,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白鹭》

4.日积月累。

(1)山一程,水一程,_______________,夜深千帐灯。

(2)___________,不耻下问。学如不及,___________。

(3)《四季之美》中,春天最美是________;夏天最美是________;秋天最美是________;冬天最美是___________。

(4)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魏征说:“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光说:“___________,________”。

(5)朱喜说: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在《观书有感》中还告诉我们要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学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将下列古诗文名句或课文原文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2)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3)美哉,我少年中国,________!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__!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4)从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我懂得了时间的可贵,“莫等闲,___________,空悲切。”我体会到钓鱼的乐趣,“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我知道古代乞巧节时妇女们都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诵读经典,填空补充。

(1)___________,戒奢以俭。——魏征。

(2)《蝉》一诗中,表明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七夕今宵看碧霄,___________。这首诗中蕴含着一个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名字叫《________》。你还听过哪些民间故事?请列举:___________。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___________。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这句话出自《________》。

7.积累填空。

(1)空山新雨后,____。

(2)风一更,雪一更,____,故园无此声。

(3)暖风熏得游人醉,____。

(4)____,蒙冲巨舰一毛轻。

(5)《慈母情深》的作者是____,这篇课文重点描写了母亲支持儿子学习的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____。

(6)课文《忆读书》中,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自己幼年和____时代读书的经历和读书的好处,以及怎样挑选、比较好书的经验,告诉儿童“读书好”,勉励儿童“多读书,____”。

8.积累填空。

(1)读书之乐。《论语》告诉我们读书的态度:默而识之,____,诲人不倦。学如不及,____。

(2)自然之美。《四季之美》让人陶醉:___________,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___________,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___________,这情景着实迷人。

(3)勤俭之美。《尚书》告诉我们:“____,____。”朱用纯提醒我们:一粥一饭,____;半丝半缕,____。

(4)诗意之美。张继在姑苏城外的客船上吟诵:“姑苏城外寒山寺,____”以动衬静,表达内心的孤寂忧愁。纳兰性德用“____,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____”道出了他历经长途跋涉之后,身处荒凉之地的思乡情怀。

9.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1)《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_________。竹喧归浣女,______”描写的是动态场景,以动衬静,衬托出月夜山村的清幽宁静。

(2)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

(3)《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表达了诗人陆游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

(4)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5)____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林升《题临安邸》)

(6)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用纯用“一粥一饭,______;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度,珍惜劳动果实。

(7)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______”让我感到时间紧迫,要努力学习,做最好的自己。

10.五(一)班在元旦之际举行了一场诗词大会。请你将诗文分类、内容、注释三部分内容填写完整。

(1)读书  _________,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敏:______

_________,熟读深思子自知。  作者:宋代______

(2)四时之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画“﹏﹏”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古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爱国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意思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陆游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死了也要让后代传达统一盛世的消息。

(6)惜时  盛年不重来,_________。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作者:______

二、理解型默写。

1.语言积累:根据语境填写恰当的诗句或名句。

(1)在《己亥杂诗》中,诗人期盼更多人才出现改变局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弟弟很贪玩,不爱学习,我想用陶渊明的名句来劝他:“____________,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_________。”

(3)“一粥一饭,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

(4)《少年中国说(节选)》中的“红日初升,_________。河出伏流,______”,象征着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前程无比灿烂,力量不可限量。

(5)《观书有感(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

2.根据积累填空。

(1)一切景语皆情语。从张继的“________,________”中,我读出他的孤寂忧愁;从王维的“________,________”中,我读出他对山间隐居生活的向往;从林升的“________,________”中,我读出了他的愤慨之情;从张志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读出了他的悠然惬意。

(2)《忆读书》的作者是________,他给儿童写的指导读书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使我想到了岳飞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语言环境和提示,用积累知识把句子补充完整。

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早在一千多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节选)中用“红日初升,________。________,一泻汪洋……”鼓励我们少年要奋发而起,投入到改革中国的战斗之中。

报效祖国,首先我们要学会学习,要听从古人的教诲,要“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要听从朱熹先生的教导,读书做到三到“_____、_____、口到。”还要不断补充新知识,因为朱熹先生有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不断学习才能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4.根据积累,完成以下题。

(1)在读书过程中,我明白了很多道理。“_____________,是知也。”告诉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勤奋学习,而且要有上进心;“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告诫我们只思不学是没有用的。

(2)朱用纯在《朱子家训》中写道:一粥一饭,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_。”这句名言时刻提醒人们要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

(3)现在有些同学沉迷于游戏,不喜欢读书,我们可以用陶渊明的“________,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________。”来劝诫他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5.根据课文和语言积累,完成下面的练习。

(1)爱国,是深沉而持久的情感:陆游的爱国体现在“________,_____”的遗憾中;林升的爱国体现在“________,_____”的担忧和愤怒中,少年当以强国为己任:少年智则国智,________,________。

(2)《将相和》一文通过叙述三个小故事“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将相矛盾的始终。其中,将相和好的原因是蔺相如的_____和廉颇的________。

(3)关于读书,宋代朱熹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________。心不在此,_____三到之中,_____;苏轼说:“旧书_____”;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_____”,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_____”……在你的心中,你最喜爱的一本书是________。

6.根据你的积累填空。

(1)读书的学问真不少。《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多向别人请教的道理。朱熹用诗句“问渠那得清如洗?__________”描述了读书的感受。

(2)勤俭节约是一种修行。司马光曾说“由俭入奢易,_________”;朱用纯更是告诫我们“一粥一饭,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

(3)《将相和》一文中,“将”指的是________,与他相关的成语故事是________。

(4)“父爱之舟”既指____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 。

(5)“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刻画了将士们因为帐外风雪肆虐,心烦意乱,更加思念家乡的情景。

7.日积月累。

(1)纵观古今,爱国情怀是一个民族存在的火种!诗歌深植爱国心,长歌浩叹赤子情。既有宋代陆游在临终之前,仍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给儿孙叮嘱“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林升看到临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后,进一步感慨,一语双关“________,________。”讽刺当时的统治者;也有清代的龚自珍发出呐喊“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热切的期望。

(2)乐乐每天放学回家总是忍不住先玩游戏,导致作业都不能按时完成,妈妈每次让他写作业他都说再玩一会,我们可以借用葛洪的“不饱食以终日,________。”来劝告他,也可以用陶渊明的“盛年不重来,________。________,岁月不待人。”让他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3)学习中,我们要实事求是,真正做到“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在与别人交流时我们应做到“敏而好学,________。”

8.填空

(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的____。

(2)岳飞用“莫等闲,_______,空悲切。”来警示人们年少时,不要虚度光阴。

(3)“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描写的是____节,我国流传的民间故事____和这首诗有关。

(4)弟弟吃饭比较挑食,常常把自己不爱吃的饭菜偷偷丢掉,我们可以用朱用纯的“一粥一饭,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来劝诫他。

(5)_______,万马齐喑究可哀。

(6)山外青山楼外楼,_______?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将相和》是根据____写的《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课文写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____、____、____。

(2)《论语》中说:“_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人,积极从他人身上学习自己欠缺的长处。朱熹提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是心到,因为:“____,眼口岂不到乎?”

(3)只有坚持不断地阅读、学习,我们大脑里的知识才不会干涸,这正如朱熹在诗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而告诉我们基本功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的也是朱熹:“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由奢入俭难。”是____说的。

(5)《示儿》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会填空。

(1)描写物或景的颜色,能展现它们的独特之美。瞧,白鹭“那______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______长喙,那______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看,“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翻着______的天空,染上微微的_________,飘着______的彩云。”

(2)《枫桥夜泊》中描写诗人所看到的景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全诗借一个“______”字表达了诗人旅途的孤苦之情。《长相思》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梁启超以“美哉,_________,与天不老!壮哉,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少年中国与天齐寿的祝福,以及对中国少年与国家共命运的呼唤。

(3)敏而好学,___________。

(4)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________”。

11.根据积累填空。

(1)诗以绘景:“_________,清泉石上流”描绘了明月高照,泉水流淌的山中图景;“山一程,水一程,_________,______”描绘了行军营帐的边塞雪景。

(2)诗以言志:陆游借“_________,但悲不见九州同”表达了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的热切心情;林升借“____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讽刺了当政者的纵情声色;龚自珍借“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3)文以载道:“_________,白了少年头,______”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_________,戒奢以俭”劝诫人们多思危难,提倡节约;《论语》中“_________,______”教育我们要聪敏勤学,乐于向他人请教。

12.知识回顾。

(1)经典诗文,陪我们走过四季。春之江南,“_____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夏之夜晚,“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___________,这情景着实迷人”;秋夜望月,“___________,牵牛织女渡河桥”;寒冬看雪,“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

(2)至理名言,给我们生活以启迪。“_________,戒奢以俭”劝诫人们在安乐时要考虑到危难,提倡节约;“敏而好学,______”教育我们要聪敏勤学,乐于向他人请教。

(3)从课文中我得到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如《桂花雨》一文令我体会到了作者琦君的__________感情。

13.根据语境,按要求完成。

(1)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都盼望国家统一,临终前还不忘叮嘱儿子:“_________,______”。

(2)“乡愁”是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是纳兰性德《长相思》中的“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故园无此声”。

(3)饭桌上,小红常把不爱吃的饭菜扔掉,爷爷见了,语重心长地说:“_________;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饭后,该学习了,小红却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游戏,爷爷用“_________”来教育他要珍惜光明。

(4)古人有很多读书心得,朱熹曾说“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孔子认为要“敏而好学,__________”。

1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桂花雨》中,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

(2)爱国是古诗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在陆游的诗中,爱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死后也不忘祖国统一;而在林升的诗中,是对当时统治者“___________,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在龚自珍的诗中,是对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劝告。

(3)红日初升,___________。河出伏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鳞爪飞扬。___________,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少年中国说》节选)

(4)多少事,从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万年太久,___________。——毛泽东

(5)说明性文章为了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楚明白,往往会使用一些说明方法,如列数字,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6)在本册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有________的海力布,有________的牛郎,有________的蔺相如,有________的廉颇……他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足智多谋”和“诡计多端”的意思相同的是________,不同的是___________,我可以用“足智多谋”来写一段话:________

(2)《蝉》中借蝉鸣来赞颂高洁品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不努力学习,整天无所事事,老师用“___________,一日难再晨”劝说他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4)《己亥杂诗》中表现作者打破精神禁锢,让人才自由发展的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学期课文内容丰富,有介绍读书的课文,如___________,有美丽神奇的民间故事,如___________。我们还积累了不少名言警句,如: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居安思危,________;盛年不重来,________等。

(6)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春天最美是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1.(1)居安思危

(2)终日不食  以思  不如学也

(3)只讲体面  没有好处

(4)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5)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2.(1)不弃功于寸阴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五年级上册 专题08古诗文及名篇名句默写-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90974.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