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备考专项训练
专题07文学常识及课文梳理
备考策略
一、识记文学常识的方法。
1.机械记忆法。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作家作品常识、个别文体、语法、修辞概念等。在不易采用其他记忆方法时,常要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
2.理解记忆法。在语文学习中,无论是对字词的掌握,还是对各类概念的掌握都离不开理解,应在抓住特征、理解本质的基础上去进行记忆。
3.联想记忆法。联想的方式很多,可以进行横向的相关联想,例如,从一个作家可以联想到他所处的朝代、作品、出处、对这个作家的评价等;从一个朝代可以联想到与他同代的作家、作品、时代背景、作品风格等。还可以进行纵向的相关联想,例如,由一部作品可以联想到作品的文体、内容、主题、写作手法、名言警句等等。
4.比较记忆法。比较记忆的方法应用的范围很广。例如:在修辞学习中可以把比喻与拟人及夸张做比较、把排比和对偶及反复做比较、把设问和反问做比较。
5.画面记忆法。背诵古诗时,我们可以先认真揣摩诗歌的意境,将它幻化成一幅形象鲜明的画面,就能将作品的内容深刻地贮存在脑中。
二、整理课文知识点的方法。
1.阅读和理解课文。在整理课文知识点之前,需要先仔细地读完课文,并理解文章的大意和重点内容。
2.分类和归纳。在阅读完课文之后,可以将文章中的内容进行分类和归纳,例如,将文章分为主题句、细节句和例子等等。
3.制作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整理文章中的知识点,将文章中的主题句和细节句用线条相连,形成一幅清晰的思维导图。
4.标注关键词和短语。在整理课文知识点时,标注关键词和短语可以帮助记忆和复习。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或者荧光笔进行标注。
5.制作笔记和总结。在整理课文知识点时,可以使用笔记和总结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使其更易于记忆和理解。
6.练习和测试。最后,可以进行一些练习题和测试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并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加以重点强化。
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1.唐朝诗人林杰写了一首诗,题目叫《乞巧》。诗中引用的一个民间故事是( )。
A.《田螺姑娘》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牛郎织女》 D.《八仙过海》
2.与句子带点的俗语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是( )。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A.望眼欲穿 B.饮水思源 C.直言不讳 D.畏首畏尾
3.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写同样季节的词语是( )。
A.草长莺飞 B.烈日炎炎 C.秋风萧瑟 D.冰天雪地
4.班上开展民间故事阅读活动,要编排一段课本剧,不适合选用的书是( )。
A.《中国民间故事》 B.《民间文学里的中国》
C.《稻草人》 D.《孟姜女哭长城》
5.下面书名、作者及书中的人物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吴承恩——孙悟空
B.《红楼梦》——曹雪芹——贾宝玉
C.《水浒传》——施耐庵——诸葛亮
D.《三国演义》——罗贯中——关羽
6.下列关于读书的名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B.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C.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D.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7.下列俗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事肯定与你有关。
B.我打开天窗说亮话,这件事从开始到结束都与我有关。
C.老师吃水不忘挖井人,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
D.做事情前怕狼后怕虎,永远都不会取得成功。
8.下列诗句中和牛郎织女的传说无关的一项是( )。
A.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B.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C.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D.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有( )。
A.“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了白鹭的美。
B.阅读课外书,我们可以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从整本书到读同一类书。
C.读了《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我知道了流星体是人们所能见到的速度最快的物体。
D.《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作者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为了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表达对英法联军的憎恨,激发爱国热情。
10.关于提高阅读速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有( )。
A.带着问题读能加快阅读的速度。
B.为提高阅读速度,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先不管它,继续往下读。
C.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而且要回读。
D.读书时我们要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
11.下列关于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
B.我们要不断练习,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
C.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明白
D.要边读边想,抓住关键词句,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
1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忆读书》的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她的作品大多歌颂童心和母爱。
B.郭沫若是著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家,他写的说明文《白鹭》语言优美,表达了对白鹭的极度喜爱之情。
C.《四季之美》写出了四季的独特韵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D.《将相和》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改写,成语“毛遂自荐”也是出自《史记》
13.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以下哪些同学读民间故事时的读书方法与他一样( )。
①我读故事时都会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这样读书才有效果。
②遇到难懂的故事,我只管一知半解地读起来,不用思考。
③带着问题读故事,边读边思考,这样我对故事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④故事中的好词佳句我会用心读,用笔记,即使过了很久,我都能记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关于《四季之美》一文,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依次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黄昏、秋天的夜晚和冬天的早晨。
B.本文作者是清少纳言,清是她的姓,“少纳言”是她在宫中任职的称呼。
C.静态描写是本文的特色,作者通过景物的静态描写来体现四季之美。
D.本文在表达上非常有特色,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15.下面的图片画的是我国哪个经典民间故事?( )。
A.《梁山伯与祝英台》 B.《孟姜女哭长城》
C.《八仙过海》 D.《牛郎织女》
1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班级公约是老师和班委会成员共同制定的。
B.民间故事一般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
C.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
D.阅读时,我们可以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
17.结合所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作者只用了一个自然段写毁灭的经过,却用大量的笔墨写昔日圆明园的辉煌,这样强烈的对比,更能触动读者的心。
B.《四季之美》通过描写春天的黎明、夏季的黄昏、秋天的夜晚、冬天的早晨来展现四季之美。
C.缩写故事时首先要判断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不能改变故事的原意。
D.“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8.通过朗读,我们能把课文中丰富的情感表达出来。下列对读出课文情感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出《慈母情深》中母亲的辛苦和“我”的羞愧与自责。
B.读出《少年中国说(节选)》表达的壮志豪情。
C.读出《题临安邸》中生活的安逸与满足。
19.下列借助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情的句子是( )。
①花园里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②花生虽然不好看,但我欣赏它默默奉献
③青松啊,你傲视风霜,绝不低头折腰
④沙漠中的黄柳对生命的渴望,让人感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鸟的天堂》一文,写出了早晨大榕树的静态美和傍晚鸟儿的动态美。
B.《落花生》一文,作者由花生的特点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这个道理。
C.《己亥杂诗》用奇特的想象表达了诗人期待杰出人物涌现,期待改革的愿望。
D.《牛郎织女》凸显了民间故事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1.学校举行讲故事比赛,题目是《猎人海力布》,其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先讲结局,设置悬念 B.随意为故事增加情节
C.以海力布的口吻讲述 D.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22.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
C.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3.下列诗句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D.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
24.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嫦娥奔月》被誉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
B.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遇到不懂的词语要想办法理解。
C.说明性文章会使用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25.下列朗读节奏不当的一项是( )。
A.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B.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C.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D.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26.通过本学期第三单元的学习,我了解了民间故事的特点,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间故事时代久远,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B.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都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具有真实性。
C.民间故事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D.民间故事一般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27.在朗读《四季之美》时,哪种读法体会不到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
A.朗读本文时要注意语速的急缓、语调的高低、声音的强弱,尽量采用舒缓的、略带轻快的语调。
B.边读边想,在读中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之美,更好地表现文章的情趣,传达文字本身的美感。
C.作者细致描写自然界中出现的各具特色的景物,要逐字逐句、铿锵有力大声读,读出气势。
D.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用情用心去反复朗读课文,读出语言文字的灵动。
28.对文章题目“父爱之舟”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爱之舟”表层含义指姑爹的渔船,深层含义则是指父亲的爱,这就把抽象的父爱用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
B.从主题表达看,文章把舟与父爱联系起来,父亲用渔船接送“我”,陪伴“我”从小学到师范,从孩童到长大,一方面渔船见证了“我”的成长,另一方面突出了父亲的形象和父爱的承载作用。
C.从结构看,“父爱之舟”(姑爹的渔船)在文中反复出现,贯穿始终,起到了线索的作用。
D.从家庭关系看,这条船是姑爹的渔船,只要父亲有需要,姑爹都答应,突出了姑爹和父亲关系和睦。
二、判断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父爱之舟》把父爱与船联结起来,揭示了父爱对“我”早期成长的承载作用。( )
(2)阅读文章时,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3)《桂花雨》的结尾揭示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留恋以及浓厚的思乡之情。( )
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小丽读书时用手指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她认为这样能提高阅读速度。( )
(2)说明性的文章语言风格多样,有的平实,如《太阳》;有的活泼,如《松鼠》。( )
(3)我们在讲民间故事时,不可以增加故事情节或变换故事情节的顺序。( )
3.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朱熹认为读书的“三到”之中,“眼到”最重要。( )
(2)欧阳询的书法特点是用笔方整,笔力柔美。( )
(3)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叶圣陶( )。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珍珠鸟》一课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作者在文中感叹道:“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
(2)“九州生气恃风雷”的“生气”,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
(3)朱熹的“三到”之中,“口到”最重要。( )
(4)《枫桥夜泊》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张继。“江枫渔火对愁眠”描绘了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 )
5.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只是说家乡的桂花香,没别的意思。( )
(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精彩极了”体现母亲的慈祥;“糟糕透了”反映出父亲的严厉。( )
(3)巴迪认为自己幸运只是因为妈妈对自己的鼓励和赞赏。( )
(4)“父爱之舟”实指姑爹的渔船,虚指父亲的爱。( )
(5)朗读课文时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情感。( )
6.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鸟的天堂》中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都看到了许多鸟。( )
(2)《月迹》一文是按照盼月、寻月、议月的顺序来写的。( )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只写了松树林的静态美。( )
(4)“王孙自可留”中的王孙指的是贵族子弟。( )
7.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鲁迅原名周树人,《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 )
(2)《好的故事》文章开篇写灯火渐小,灯罩昏暗,令人昏昏欲睡,和作者当时所处的重压下的环境相似,也表现出作者郁闷的心情。( )
(3)“四周黑洞洞的”指当时光线极暗,看不清楚。( )
(4)《有的人》这首诗热情的讴歌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
(5)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玄秘塔碑》是其隶书代表作之一。( )
8.根据背诵过的内容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论语》)( )
(2)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四季之美》)( )
(3)雪一更,风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 )
(4)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观书有感》其二)( )
(5)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乞巧》)( )
9.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意思是:思考是要以学习和实践作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学习和实践就去思考,只能徒劳无益。( )
(2)“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太阳体积大。( )
(3)《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写的,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4)“父爱之舟”表面指的是姑爹的渔船,实际上指的是父亲的爱。以此为题,写出了父亲对我的爱,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静态描写;“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动态描写。( )
…………
参考答案
一、1.C 2.B 3.C 4.C 5.C
6.C 7.C 8.C 9.A 10.C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