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基础知识盘点及训练
专题6 课内阅读
全册教材从第一单元起,分别安排了以下阅读要点:
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2.阅读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3.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4.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5.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6.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7.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8.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理解技巧】
1.首先要通读全文,对于全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要知道全文一共几个自然段,这个脉络要搞清楚,否则很不好做。
3.要找出全文的重点自然段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个是最重要的。
4.根据题目的要求,锁定段落寻找答案,让自己的题目做正确。
5.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提高不能局限于阅读练习题,应该在平日里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
6.对于阅读要怀着自己兴趣,不断的思索,读出自己的观点,提高阅读的水平。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抓住关键词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回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实战演练】
一、阅读课文《爬山虎的脚》片段,完成练习。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①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②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均匀—( ) 空隙—( ) 舒服—( ) 拂过—( )
3.第①处画“_____”的句子主要写了_____(A. 爬山虎的嫩叶 B. 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第②处画“_____”的句子主要写了_____()A.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 B.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作者用_______________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来比喻。
4.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爬山虎脚生长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爬山虎脚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爬山虎脚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细心观察 ②连续观察
(1)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
(2)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
二、阅读课文《走月亮》片段,完成练习。
①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啊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②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é luǎn shí,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xīn xiān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我们去看看 ① ,看看 ② ,看看 ③ 。
③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根据文中的音节写出词语。
é luǎn shí( ) xīn xiān( )
2.按课文内容把文中画线的三处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仿佛闻到了_________________;“流着月光”让我仿佛置身于这样一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中的“抱”字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体现出一种______的感觉,读到这一句,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三个四字词语概括第②段话描绘的画面。
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6.“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中多次出现,流露着“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表现了“我”和阿妈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文《走月亮》片段,完成练习。
①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啊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②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1.“走月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知道月亮的美称有: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个);与月亮有关的成语有 (写两个);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句)。
3.选文写了“我”和“阿妈”在哪儿走月亮?第②段中,作者描写了月光下的哪些景物?_______
四、课内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之,信然。
1.把文中划____的部分补充完整。
2.写出下列带点词的意思。
(1)尝与诸小儿游 ( ) (3)唯戒不动 ( )
(2)诸儿竞走取之 ( ) (4)信然 ( )
3.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片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文中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同学是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如此的抱负和胸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魏校长“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灰雀》片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xiù chòu)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liàng liáng)使它飞了下来。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文中写猎狗的_________是为了衬托老麻雀的_________。
3.用“_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里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老麻雀有如此惊人的举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从“挓挲”和“绝望”这两个词语我们能读出( )。
A.老麻雀有把握对付猎狗
B.老麻雀此时害怕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
C.老麻雀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D.老麻雀果敢、有胆量,为了自己的孩子将生死置之度外
5.联系全文可知,所选的片段属于( )。
A.故事的起因 B.故事的经过 C.故事的结果
6.爱有着非常强大的力量,许多不可思议的事都是因爱而发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爱的力量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牛和鹅》片段,完成练习。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1.仿写拟声词。
啪嗒啪嗒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描写老雄鹅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老雄鹅____________;用“ ”画出描写“我”害怕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我”的 。(填成语)
3.这段话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描写了“我”被鹅追赶时 的情景。
4.如果你处于当时的情境,你会怎么做?要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片段,完成练习。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1.照样子,写词语。
左顾右盼:
2.给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句意不变。
(1)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拳头”。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此时中国人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纪昌学射》,完成练习。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qī)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shī)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纪昌赶紧跑到飞卫那里,报告了这个好消息。飞卫高兴地拍拍他的肩头,说:“你就要成功了!”于是,飞卫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1.本篇文章是一篇____________故事。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凝视( ) 高手( ) 全神贯注( )
3.用“____”画出纪昌练眼力的句子。
4.画“ ”的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转折 B.解释说明 C.表示递进
5.纪昌向飞卫学射箭,飞卫师傅要他先下功夫____________,纪昌一一照做,后来成了____________。
十、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完成练习。
又过了十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蔡桓公觉得(奇异 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皮肤上的病用热敷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 ) 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 )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 要求)给他医治!”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2.画掉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3.这是扁鹊第________次看见蔡桓公,他为什么掉头就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____”的部分,联系上下文说说扁鹊几次指出蔡桓公的病时,蔡桓公态度的变化:①皮肤: _____________;②皮肉之间: _____________;③肠胃里: 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阅读课文《爬山虎的脚》片段,完成练习。
1. 嫩红 嫩绿 绿
2.匀称 缝隙 舒适 吹过
3.B B;蜗牛的触角;虾的触须
4.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嫩红
5.② ①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