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寒假专项提升训练
专题11 课外阅读
复习要点概述:
四年级上册在复习什么是课外阅读?怎样进行课外阅读?本册的阅读目标有哪些等知识点的基础上,又重点学习了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神奇之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学习用批注法阅读;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知识结构整合:
考试命题焦点:
“课外阅读知识与能力”的检测,是语文考试中占试题比重较大的一部分,也是知识与能力检测的必考题,它几乎包含了课文的所有知识与能力。题型有词语的理解、句的理解、按要求获取信息,内容和中心的把握,写法和好处几类。对课外阅读的考察,知识点包罗万象,除了常见的文学常识及课本讲到的知识点外,还涉及了其他学科许多知识与能力,例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这就要求同学们不仅要抓好课内知识的复习与能力的提高,更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博览群书、留心生活、全面发展。
1.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文彦博灌穴取球①
文潞公②幼时③与群儿④击球,入柱穴⑤中,不能取,公以水灌之,球浮出。
【注释】①本文节选自《邵氏闻见录》,题目为编者自拟。②文潞公:指文彦博,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嘉祐三年(1058),封潞国公,故此处称其为“文潞公”。③幼时:小时候。④群儿:一群小孩儿 ⑤柱穴:树洞。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公以水灌之( )
A.用 B.凭借 C.认为 D.原因
②公以水灌之( )
A.往,到……去 B.代词,指树洞
C.代词,指球 D.代词,指水
(2)下面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潞公/幼时与群儿/击/球 B.文潞公幼/时与/群儿击/球
C.文潞公/幼时/与群儿/击球 D.文潞公幼/时与群儿/击球
(3)根据注释写出本文的大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练习。(提示: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
关爱留守儿童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他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或小城镇,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
(1)“留守儿童”是指( )。
A.没有父母的儿童
B.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的儿童
C.没有完整的亲情,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的儿童
D.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的适龄儿童
(2)请你从以上的数据中至少梳理出两个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中国画的骄傲——《清明上河图》
【材料一】
①《清明上河图》以萧疏的郊外为开端,呈现一片春风和煦的田园景色。农夫在田间耕作,两个商贩赶着驮炭的驴姗姗而来,一列行旅,有车骑仆从,正匆匆向城里进发,轿顶上插满了杨柳,一看就知道是城里富贵人家扫墓归来。作者在此巧妙地交代了时间、风俗,拉开了序幕。
②画面渐进,路边酒肆、茶摊渐多起来,汴河也繁忙起来。
③画卷再展,一座宏伟木质拱桥宛如飞虹,横跨河面,以拱桥为中心形成了全图的高潮。一艘大船逆流而上,将要过桥,它高高的桅杆却被桥头挡住了。船上的人有的七手八脚忙着收杆,有的奋力划桨,有的用篙竿撑住桥洞顶端。桥上岸边挤满了热心观众,帮着出主意。桥的另一边又有一只船迎面驶来,船夫们都站在船尾焦急张望,为双方能否顺利过桥捏一把汗。
④桥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桥上下来一辆驴车,载满货物的车子惯性下冲,车夫弯腰拱背,奋力抵住;而驴子则松了一把力,摇头晃脑,漫不经心,缆绳也晃悠着。观者注意到此,多会心一笑。
【材料二】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它是世界上仅存的、展现北宋时期都城面貌的艺术作品,整个画卷中一共描绘了500多个人物,是世界绘画史上独一无二的创作。作品以长卷形式,生动记录了中国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材料三】下图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图。
(1)如果要了解《清明上河图》中具体描绘了什么内容,可以读材料_____________,从而快速获取信息。
(2)材料一中的③④段是以_____________为中心,按_____________ (A.时间推移 B.空间转换)的顺序来展开介绍的。(第二空填序号)
(3)请在材料三中把这个中心部分圈出来。
(4)下列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清明上河图》以繁忙的汴河为开端,展现了一片繁忙的城市风光。
B.《清明上河图》通过描绘城里富贵人家扫墓归来的情景,巧妙地交代了时间和当地的风俗习惯。
C.《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展现了北宋汴京的生活风貌。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月亮的自述
我一直是人们向往的仙境,人间流传着嫦娥奔月、吴刚砍桂等神话故事。于是,我便被蒙上一层又一层神秘面纱。
人们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终于实现了登月的愿望。首次乘着宇宙飞船来拜访我的人,一定会感到惊奇。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我一直是十分美丽的:有银光闪闪的宫阙,有奇花异卉,到处是琼枝玉树。可是事实上,我仅有成片的环形山、坑坑洼洼的地面和一些地球上没有的元素。由于缺氧气,动植物根本不能在这里安家落户。
有趣的是:行走在我的表面如同跳霹雳舞、太空舞。因为我的引力相当于地球的1/6,( )是最糟糕的跳高运动员,只需轻轻一跃,( )会创造出数倍于奥运会跳高纪录的好成绩。
你们看见悬挂在空中的我,只有一个圆盘大,其实我的直径有3476公里,大约是地球直径的1/4,在太阳系的所有卫星中,我是老五。因为我离你们38万公里,所以看上去才显得那么小。
你们看见的月光,其实是我反射的太阳光。我是地球的卫星,环绕地球转,地球又自转,这中间平均每18年就有29次地球置身在我和太阳中间,太阳光正好被挡住不能射到我身上。不见我的影子,好像被吞噬了,这种现象叫“月食”,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天狗吃月亮”。太阳光全部被挡住叫“月全食”,部分被挡住叫“月偏食”。还有,地球上的人终生只能看到我的正面,见不到我的反面,为什么?那是因为我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即我绕地球旋转的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
从1969年以来,人类已经6次实现了阿波罗载人宇宙飞船登月。听说现在已有向月球移民的打算,我听了真高兴,( )我终日在茫茫宇宙中枯燥乏味地运动着,寂寞而孤独。等到你们来了,就热闹了。热忱盼望你们来做客,来定居。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什么是月食现象?用“ ”在文中画出来。
(3)读了本文,你知道了月球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女娲造人
盘古爷开天辟地后,地上没有人,冷冷清清不成个世道。上天就派伏羲和女娲下来造人。伏羲爷力大,负责挑水和泥;女娲娘娘手巧,负责捏泥巴人儿。捏成啥样哩?就照自己的样子捏,像伏羲的就是男人,像女娲的就是女人。
女娲娘娘不分昼夜地捏呀,捏呀,泥人儿越捏越多。屋里放不下了,就搬到门外场院里晒。这些泥人儿晒干后,过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变活了。谁知天下雨了,他俩忙把泥人儿往屋里搬,搬不及的,就拿扫帚往一堆扫,结果有些泥人儿眼给扎瞎了,有些泥人儿胳膊腿给碰断了,以后世上才有了瞎瞎瘸瘸的人。
这地面太大,单靠女娲娘娘两只手造人也太慢了。女娲娘娘就想了个法子,教男人和女人配对,让他们自己繁衍后代,这样人就越来越多了,世上才热闹起来。伏羲、女娲很高兴,就回天上去了。
自从人学会配对生孩子后,人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光添不去,眼看就要憋破世界。这咋办哩?上天就派阎王爷下来,给人限定寿命,让老年人死去,把地方腾给年轻人。人死了,魂灵到了阴间,过个时间再托生为人,回到世上。这样有生有死,轮替换班,人就不稀不稠了。
(1)下列说法中,对这篇神话所讲述的造人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是伏羲爷和女娲娘娘造的人。
B.伏羲爷负责挑水和泥,女娲娘娘负责捏泥巴人儿。
C.男人和女人配对繁衍后代。
D.伏羲爷和女娲娘娘一起捏泥人儿。
(2)神话故事所讲述的内容是真的吗?说说你对神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听过哪些神话故事?写出它们的名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练习。
【材料一】《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语言精练含蓄,隽永传神。成语“难兄难弟”“拾人牙慧”“一往情深”等出自此书。
【材料二】《王戎不取道旁李》《咏雪》等都出自《世说新语》,每个小故事都告诉人们做人处事的道理。
(1)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朝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
②成语“拾人牙慧”出自《世说新语》,故事《咏雪》出自《世说新语》。( )
③《世说新语》语言精练含蓄,并不是每个小故事都告诉人们道理。( )
(2)写出你知道的一个出自《世说新语》的故事,并写出故事蕴含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西门豹罢官
西门豹初任邺地的县官时,为官清廉,终日勤勉,嫉恶如仇,刚正不阿,深得民心。不过他对魏文侯的左右亲信从不去巴结讨好,所以这伙人怀恨在心,便勾结起来,说了西门豹的许多坏话。年底,西门豹向魏文侯作述职报告后,政绩突出的他本应受嘉奖,却被收去了官印,魏文侯罢了他的官。
西门豹心里明白自己被罢官的原因,便向魏文侯请求说:“过去的一年里,我缺乏做官的经验,现在我已经开窍了,请允许我再干一年,如治理不当,甘愿受死。”魏文侯答应了西门豹,又将官印给了他。西门豹回到任所后,开始疏于实事,而去极力巴结魏文侯的左右。又一年过去了,他照例去述职,虽然政绩比上年大为下降,但是魏文侯却对他称赞有加,奖赏丰厚。
这时,西门豹严肃地对魏文侯说:“去年我为您和百姓为官有政绩,您却收缴了我的官印。如今我因为注重亲近您的左右,所以印象好,您就对我大加礼遇,可实际功劳大不如过去。这种赏罚不明的官我不想再做下去了。”说完,西门豹把官印交给魏文侯便走。魏文侯醒悟过来,连忙对西门豹表示歉意,说:“过去我对你不了解,有偏见。今天我对你加深了认识,希望你继续做官,为国效力。”
(1)魏文侯为什么罢了西门豹的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门豹为什么要再干一年,而且开始疏于实事,而去极力巴结魏文侯的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门豹让魏文侯重新认识自己的方法高明吗?为什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真题演练
1.文彦博灌穴取球
(1)①A ②B (2)C
(3)文潞公小时候与一群小孩玩击球的游戏,球被打入了树洞里,拿不出来了,文潞公用水灌树洞,球就浮了上来。
2.关爱留守儿童
(1)D
(2)示例:①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并希望和父母一起生活;②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突出。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