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备战2024-2025学年九年化学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
一、选择题
1.安全无小事,关系你我他。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在加油站、加气站接打电话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 冬天燃煤取暖时,紧闭门窗
D. 电器着火,立即用大量水泼灭
2. “雨过天晴云破处”是对汝窑瓷器的一种赞美。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烧制而成,在烧制过程中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为FeS2
B. SO2的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C. Fe2O3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
D. 反应中只有氧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3.下图表示的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图,根据质量守恒可知该模型图中还需要添加的微粒是( )
4.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利用太阳能可将甲烷在高温环境中转化为H2,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②是置换反应
B. 反应①为 ZnO+CH4 Zn+2H2+CO
C. 反应①中产生CO与H2的质量比为7︰1
D. 理论上,整个转化过程中每生成8.0gH2,需要消耗32.0gCH4
5.在化学反应A+2B=C中,1.5gA与适量的B充分反应生成9.5g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
A. 3g B. 9.5g C. 8g D. 4g
6.在“烹饪与营养”劳动实践课上,小芸将灶内的柴草挑空后,火焰变旺,这是因为( )
A. 柴草的着火点降低 B. 灶内的柴草变多
C. 柴草接触更多空气 D. 柴草的导热性变强
7.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
A. 减少酒精的挥发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8.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叙述错误的是( )
A. 油锅起火时直接用水浇灭
B. 面粉厂禁止烟火主要原因是防爆
C. 森林火灾时可开挖隔离带
D. 火灾现场逃生时可用湿毛巾捂口鼻
9.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③对比可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 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
C. 实验中红磷不燃烧,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D. ①③对比可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10.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实验目的 | 用碳酸钠和稀盐酸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探究石蜡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 探究碘的溶解性是否与溶剂种类有关 | 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 |
A. A B. B C. C D. D
11.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镁条燃烧:Mg + O2MgO2
B. 铝和稀盐酸反应:Al+HClAlCl2+H2↑
C. 铜器生锈:2Cu+O2+H2O=Cu2(OH)2CO3
D. 黑火药爆炸:S+2KNO3+3CK2S+N2↑+3CO2↑
12.打火机的使用原理是:按下开关,丁烷汽化,电火花引燃丁烷气体;松开开关,停止释放丁烷,火焰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按下开关时,丁烷分子间的间隔不变 B. 松开开关时,丁烷分子停止运动
C. 丁烷被引燃是因为丁烷的着火点降低 D. 火焰熄灭是因为打火机口无丁烷
13. (2021-2022江苏苏州期末)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煤块磨成煤粉可提高煤燃烧利用率
B. 对可燃物加热就可以发生燃烧
C. 易燃物和易爆物可以与其它物质混存
D. 发现油锅起火,应立即使用冷水将其浇灭
14.装有液态CO2的灭火器可用于图书馆灭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CO2不可燃,一般也不助燃 B. 常温常压下CO2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C. CO2一般不会对书籍造成损害 D. 液态CO2可以在常温常压下保存
15.下列实验的原理与操作,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验证石蜡中含有碳元素
B. 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C. 验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6.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 该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化合价改变
D.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不变
17.某密闭容器内有X、Y、乙、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和反应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质量/g | 40 | 12 | 1 | 10 |
反应后质量/g | 12 | 6 | 待测 | 44 |
A. Z是与反应无关的杂质 B. X与Y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10:3
C. W中只含有一种元素 D.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化合反应
18.打火机的使用过程为按下开关释放丁烷气体,电火花引燃丁烷气体。松开开关停止释放丁烷,火焰熄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松开开关,丁烷分子停止运动
B. 按下开关,丁烷分子的体积变大
C. 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D. 电火花引燃丁烷时,温度达到了丁烷的着火点
19.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分子反应时的个数比为4:5 B.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D. 反应后铂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20.双氢青蒿素为青蒿素的衍生物,对疟原虫红内期有强大且快速的杀灭作用,能迅速控制临床发作及症状。现有2.84g双氢青蒿素燃烧生成6.6gCO2和,则双氢青蒿素中氧的质量与其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 )
A. 5:6 B. 63:5 C. 5:36 D. 5:37
21.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 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D. 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22.甲、乙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依据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 现象 | 推理所得结论 |
A | 甲中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 | 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 |
B | 甲中铜片上红磷始终没有燃烧 | 红磷的着火点高于100℃ |
C | 甲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而铜片上白磷燃烧 | 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 |
D | 甲热水中白磷不燃烧而乙热水中白磷燃烧 | 甲热水温度低于乙热水温度 |
A. A B. B C. C D. D
23.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采用图1装置对可燃性粉尘爆炸进行探究,爆炸的剧烈程度可用产生的最大压力来衡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容器加盖,目的是创造一个有限的空间
B. 实验中迅速下压打气阀,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 据图2可知,可燃性粉尘颗粒直径越大,爆炸威力越小
D. 据图3可知,可燃性粉尘的浓度越大,爆炸越剧烈
24.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其中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在该反应中,乙与丁的质量比为1:3
C. 在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D. 在该反应中,甲、乙、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6:1:1
25.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其中数据不正确的是( )
物质
阶段 |
甲的质量/g | 乙的质量/g | 丙的质量/g | 丁的质量/g |
反应前 | 4.8 | 4.8 | 4.8 | 4.8 |
反应中 | m1 | m2 | 7.0 | m3 |
反应后 | 0 | m4 | 9.2 | 7.5 |
A. m1=2.4 B. m2=3.65 C. m3=6.15 D. m4=2.3
26.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将10克混合气体先通入灼热的氧化铁充分反应后,再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最多可得到白色沉淀物( )
A. 5.6克 B. 6克 C. 10克 D. 30克
二、非选择题
27.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______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下列气体中也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一氧化碳 ②二氧化硫 ③甲烷 ④臭氧 ⑤氮气 ⑥氟利昂
(2)如图所示,将煤粉和木屑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片刻,发现木屑燃烧,煤粉未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3)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计算燃烧100g氢气,需要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写出完整计算过程。)
28.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是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课题。
(1)秸秆经过发酵可以得到甲烷(CH4)和酒精等物质。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甲烷作为燃料燃烧时,需要保持空气进气充足,原因是___________。
(2)将煤块制成多孔的蜂窝煤,可使燃烧更加充分,理由是___________。向燃烧的蜂窝煤上撒少量水,燃烧更旺,原因是反应生成了氢气和___________。
(3)将石油加热分离得到液化石油气等多种产品的原理是利用石油中各种成分的___________不同。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一定条件下,甲烷可转化为石墨烯。你认为石墨烯的结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9.CO2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1)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___________(填序号)。
A. 臭氧层空洞 B. 全球气温上升 C. 雾霾天气
(2)①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其中物质消耗和产生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②在晴天时,通常每平方米叶片每天需要吸收约5gCO2来进行光合作用。表面积为1.4cm2的叶片,在200个晴天内能吸收CO2的质量约为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01g)。
(3)用水或氧化钙等物质可捕集CO2。
①用水捕集CO2,为增加捕集量,应___________(填“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
②图1所示CaCO3分解所得CaO疏松多孔,有利于捕集CO2.写出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③草酸钙(CaC2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这种方法获得的CaO捕集CO2的性能优于CaCO3分解所得CaO,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中科院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图2所示流程,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
①在步骤I和步骤Ⅱ的转化中,均生成了同一种氧化物,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
②制得的汽油中存在甲、乙两种物质,其分子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能证明甲、乙是不同物质的依据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甲、乙的化学式
B.甲、乙的组成元素
C.甲、乙分子中原子个数比
D.甲、乙的分子结构
(5)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呼吸CO2”电池。电池工作时,金属钠和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一种非金属固体单质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0. “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国家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
(1)在“西气东输”过程中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干旱地区相比,天然气金属管道需采用更严格防腐措施的是___________地区(选填“东部”或者“西部”)。
…………
参考答案
1. B【详解】A、加油站、加气站内弥漫着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或电火花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不能在加油站、加气站等处打电话,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灭火,正确;
C、冬天燃煤取暖时,紧闭门窗,室内氧气不足,煤燃烧易生成一氧化碳会使人中毒,错误;
D、电器着火,不能立即用大量水泼灭,可能会导致触电,为防止触电,先应切断电源,错误。
故选B。
2. C
【详解】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有14个氧原子,反应后有4个铁原子,4个硫原子,14个氧原子,缺少4个铁原子,4个硫原子,而且X的系数为4,故X为FeS,选项说法错误;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