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基础卷)-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29日
资源编号 85857

第八单元《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基础卷)-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2024-09-27 八年级上册 0 922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卷)-2024-2025学年八年...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

第八单元《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基础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张謇的思想主张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2.张謇在创办大生纱厂时,为股东规定了8%的利率,结果从1895年筹建到1899年投产,共支付利息白银17000余两,占纱厂开办费的58%。这说明近代中国民族企业(    )

A.生产规模小                                         B.筹资成本高

C.发展不平衡                                         D.获得初步发展

3.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产生与发展曲线示意图。对相关史事表述完全正确的选项有(    )

①时期:受到洋务运动的诱导而产生  ②时期:重工业发展特别迅速

③时期: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④时期:“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强烈忙于欧州战事,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有识之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

C.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D.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5.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荣氏企业陷入困境,当它历经艰险渡过难关后不久,又遭到日本侵华战火的洗劫,企业遭受重创,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有所恢复,但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再次使它陷入生存危机。材料旨在说明(   )

A.民族工业发展经历了黄金时代             B.民族工业发展地区分布不平衡

C.列强侵略使民族工业发展受挫             D.时代变迁深刻影响民族工业发展

6.《光绪朝东华录》记载:“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中提到的“新法”主要是指(   )

A.西方的管理方法                                  B.资本主义制度

C.西方的思想文化                                  D.采用机器生产

7.如图一组历史照片,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                           B.服饰的崇洋逐新

C.自由平等的社会风貌                           D.社会生活的变化

8.京城官员士大夫聚集,保守思想浓厚,在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动辄纷起反对,斥为崇洋。清末以后,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借道轮船、火车。这一变化表明(   )

A.民众的生活方式已西化                       B.交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C.近代社会转型异常艰难                        D.自由平等风尚成为潮流

9.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安置“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亦如此。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

A.传统儒学丧失了主流地位                    B.改良社会风俗成国民共识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D.现代国家意识正逐步形成

10.下面是《申报》对时事进行评论的统计表,表中这一现象表明(   )

《申报》关于时事评论的统计表(1882年1月至6月)

A.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发展               B.北平民众更加关注社会变革

C.崇洋媚外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大众传媒关注中外社会发展

11. 某同学收集了以下资料,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A.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B.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C.近代文学艺术的成就                          D.近代习俗的变化

12.近代课本和字典等工具书大多由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出版,这个出版机构是(   )

A.商务印书馆     B.新华书店               C.中华书局               D.崇文书店

13.“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分水岭”指的是(   )

A.京师同文馆的成立                             B.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C.北洋西学堂的创办                             D.科举制度的废除

14.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颁布了《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强调结婚自愿、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原则,但在执行过程中阻力重重,为此赵树理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创作了《小二黑结婚》。这说明文学创作的源泉来自于(   )

A.社会生活         B.国家政策               C.风俗民情               D.作家勤奋

15.《愚公移山》是徐悲鸿在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画作。作者当时创作此画旨在彰显(   )

1940年徐悲鸿创作的《愚公移山》

A.古老传说的神秘                                 B.西洋技法的高超

C.抗战必胜的信念                                 D.农耕生活的淳朴

二、综合题(共2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26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876年太常寺卿陈兰彬奏称:“(轮船)招商局未开以前,洋商轮船转运于中国各口,每年约银七百八十七万七千余两。该局既开之后,洋船少装货客……合计三年中国之银少归洋商者,约已一千三百余万两”。薛福成也认为,中国自设招商局与洋商争衡,“收回利权者,已不啻五之三”。

——刘莘《经济诉求与政治取向——论甲午战前的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

材料二  1911—1915年,全国各地成立的经济团体达到107个;清末十余年所建银行总共不过17家,而仅1912年一年新建银行即达14家,此后更是新增不绝;自1914年起中国经济的各项统计指标均呈现较大幅度的提升。

材料三  近代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单位:%)

1887年 1914年 1936年
农业 69.63 68.26 64.50
工矿交通业 10.10 13.22 15.53
服务业 20.27 18.52 19.97

——刘佛丁等著:《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筹建轮船招商局起到的作用,请再列举同一时期类似企业一例。(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材料中出现新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评价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趋势,请综合以上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6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从1862年设立京师同文馆开始,清政府在30余年的时间里,举办了外国语、军事、技术实业等类型的洋务学堂约30所,教学内容以“西文”、“西艺”为主,教学方法和形式均不同于传统封建学校。与此同时,清政府还组织实施了几次较大规模的留学教育计划,其中不少留学生成为清末民初活跃在诸多领域的风云人物。洋务教育将魏源等人“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使中国教育由以民族文化为中心的封闭型向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开放型转变。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120名官费留学生,踏上美国的土地。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荣誉,因此谨言慎行。”

——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

材料三  20世纪前后中国翻译书籍简表(部分)

时间 翻译书籍类型 书量和所占比例
20世纪以前 自然科学 437部,占75.3%
社会科学 80部,占13.9%
20世纪初 自然科学 164部,占19.6%
社会科学 327部,占60.9%

——据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整理

材料四  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晚清维新变法运动中,在酝酿筹办期间,广采他国,特别是日本的教育制度,勾勒出近代中国的国家教育蓝图,并以政权力量推行各项教育措施。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开启了中国近代大学之门,其开风气之先,树立了全国学堂之表率。

——陈滔娜、沈洁《京师大学堂开启中国近代大学之路探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学校教育改革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的理由。(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前后中国翻译书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历史背景。(8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京师大学堂创办成功的主要原因。(4分)

(5)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4分)

…………

参考答案

1.D2.B3.D4.A5.D

6.D7.D8.B9.D10.D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基础卷)-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85857.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