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24日
资源编号 85586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统编版)

2024-09-23 九年级上册 0 898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考点梳理卷)-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单元...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九年级上册第1-12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古埃及文明产生于公元前3500年,却没有延续下来。原因是(   )

A.尼罗河定期泛滥                                  B.外族的不断入侵

C.法老修建金字塔                                  D.种姓制度的实行

2.据记载,古巴比伦开办了专门用于借贷的机构(类似于今天的银行),出借实物或金银货币,借贷人可以用分期付款等方式偿还。这反映了古巴比伦(    )

A.法学系统日臻完整                              B.君主权力衰落

C.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D.国内矛盾激化

3.某班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制作了下列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该填写(    )

A.儒略历             B.象形文字               C.阿拉伯数字            D.《汉谟拉比法典》

4.下图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的地图。图中这些古代文明发生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主要是(    )

A.大河流经          B.环海多山               C.平原很少               D.岛屿众多

5.文明古国论坛由中国和希腊于2017年共同发起,旨在通过对话与交流,促进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了解和包容。古希腊文明最早起源于(   )

A.台伯河畔          B.爱琴海地区           C.两河流域               D.红海沿岸

6.“海洋文明国家有较多的机会见到不同民族的人,风俗不同,语言也不同;他们惯于变化,不怕新奇……海洋文化富于流动,而农业文明之上的文化偏于静定。”造成“海洋文化富于流动,农业文明偏于静定”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风俗习惯          B.自然地理环境        C.语言文字               D.生产方式

7.克里特岛是希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跳板,希腊文明有它本土的东西,但大部分来自于两河流域。此观点说明(   )

A.希腊文明的落后性                              B.希腊文明等同于两河流域文明

C.希腊文明的多元性                              D.两河流域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

8.思想家贡斯当说:“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言语和情感的主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其观点表明雅典(   )

A.民主制强调公共意志高于个人私利      B.公民没有个人的权利

C.城邦公民人人都有高尚的思想觉悟      D.民主制忽视个人利益

9.雅典对担任各种公职的人给予不同的公职津贴,还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这些措施都获得了雅典公民的广泛支持。这从侧面反映出,雅典(   )

A.重视公民意识培养                              B.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C.强化基层组织管理                              D.文艺创作空前活跃

10.这是东西方文化在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冲撞和交融,这使得富于理性和逻辑的西方哲学与古代埃及、西亚丰富的数学、天文学知识相结合,使希腊化的自然科学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材料中的“冲撞和交融”是指(   )

A.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B.亚历山大率军东征

C.罗马帝国的扩展                                D.查理曼帝国的扩张

1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某个帝国发展的时空定位。据此判断,这个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2.罗马对外征服时,将占领地崇拜的神明雕像集中于罗马万神庙。神都是罗马的神,人自然也都成了罗马的人。这体现罗马对外征服(   )

A.客观上促进文明交融                         B.推动宗教仪式创新

C.威胁世界文化多样性                         D.削弱罗马文化自信

13.他设想,如果把水分割成越来越小的水滴,最终会是再也没法分割的“水粒”。他把这种没法再分割的粒子称为原子,希腊语的意思就是“不可分割”。“他”是(   )

A.德谟克利特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斯多德

14.有学者认为“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下列能用来解释该观点的是(   )

A.神人同形同性                                    B.真正的法律应该对一切人有效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与其做愚蠢的聪明人,不如做聪明的愚人

15.“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以下关于基督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兴起于巴勒斯坦地区                         B.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C.亚历山大帝国信奉基督教                  D.公元前1世纪基督教传入中国

16.西欧中世纪的庄园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以农业为主,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可自给,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这反映了西欧中世纪庄园(    )

A.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B.随意增加佃户劳役

C.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单位                      D.领主直接经营份地

17.穿越时空来到中世纪欧洲的大学,你可能看到(    )

A.庄园法庭处理内部纠纷                     B.学生学习天文知识

C.学生公开宣扬异端言论                      D.师生讨论《进化论》

18.拜占庭帝国自14世纪初开始面临来自亚洲的新威胁,这里的“新威胁”是指(    )

A.阿拉伯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查理曼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9.公元6世纪与7世纪之交,中国隋唐两朝相继崛起,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隋唐高度发达的文化对东亚产生了强烈影响。下列能够佐证材料说法的是(   )

A.罗马帝国的兴起                                B.日本的“大化改新”

C.法兰克王国建立                                D.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20.有学者说:“日本天皇制的历史变迁,从中国式皇帝制开始,以英国式皇帝制结束。”这里的“中国式皇帝制”指的是日本(   )

A.推翻幕府统治实行君主立宪              B.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C.积极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制度               D.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

21.“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大庄园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这反映了日本庄园的特点是(   )

A.司法独立        B.等级森严               C.自给自足               D.不输不入

22.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说明阿拉伯人(    )

A.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                  B.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C.垄断了亚欧之间的商贸                      D.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23.阿拉伯帝国时期出现了“百年翻译运动”,学者翻译了大量的古印度、波斯和古希腊的医学、天文学、数学典籍。这有助于阿拉伯帝国(    )

A.科技的发展    B.文学的兴盛           C.社会的转型            D.制度的革新

24.对下图两大帝国的相似之处,表述正确的是(    )

A.疆域都横跨亚、非、欧三洲              B.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

C.都实行封君封臣制                             D.都是奴隶制帝国

25.历史事实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

B.公元前5世纪,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C.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D.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建立起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对奴隶主、自由民、奴隶有着不同的规定:如果奴隶主把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弄瞎,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银子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就不用任何赔偿;奴隶打了自由民的嘴巴也要处以割耳的刑罚;属于自由民的医生给奴隶主治病,若奴隶主在开刀的时候死了,医生就要被剁掉双手。

(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这一法典的颁布有何历史地位?(4分)

材料二  (欧洲)古典文化中的民主……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可以说……以至近现代社会的民主体系,都是在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经过发展和演变而确立起来的。

(2)材料二中“(欧洲)古典文化中的民主”主要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分析“(欧洲)古典文化中的民主”的积极作用。(4分)

材料三  古罗马的法学是世界古代人类文明的一朵奇葩。罗马法学泛指古罗马奴隶制社会的法学,它把蕴含在自然法中的自由、平等理念转化为实在法的原则,揭示了法治的核心要素,从而奠定了古罗马在西方法治思想史上的卓越地位。

(3)古罗马在法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根据材料三,指出罗马法学所体现的“法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4分)

材料四  公元6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组织法学家,编成了《罗马民法大全》。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除了英国以外的欧洲各国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

(4)组织法学家编纂《罗马民法大全》的皇帝是谁?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罗马民法大全》在世界法学史上的地位。(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摩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罚款200帕那。要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

材料二  封臣要解下佩带的武器,脱帽下跪,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中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接下来封臣还必须宣誓效忠,这是“臣服礼”或“委身式”。之后封君将亲吻封臣的脸颊,宣誓保护封臣,并将象征分封的信物交给封臣,这是“授职礼”。这样,封君与封臣的关系也就正式结成了。

材料三  西欧封建社会中,人们的等级差别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服饰在当时是一个人身份及财富的象征,所以统治者和贵族都反对下层民众模仿他们的服饰,有的国家甚至立法,明令平民不得穿着格子呢绒服装,不得佩带金银首饰和穿着色彩艳丽的服装,不得戴手套、佩短剑。凡此种种,都是为了显示和维护贵族的特权地位。

——摘编自《服饰演变的历史地理学思考》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国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最高和最低的等级名称分别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封君与封臣分别指的是什么人?这种封君与封臣的实质是什么?(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封建统治者对人们服饰进行限制的目的,并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等级制度的认识。(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西欧,每座城市都建有完全封闭的城墙,并严格把守城门,一方面是为了抵御外敌,另一方面是用来将它同周围的农村分离开来。中世纪的城市是一个自治团体,形式上,城市的自由是通过城市同封建领主之间订立的宪章或条约来确定的,城市必须向封建领主纳税,但后者放弃了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城市中,市民是享有公民权的城市居民,市民的公民权赋予了他们参与城市事务和城市管理的权利。古代原始社会、古典社会乃至基督教义中传承下来的平等、自主、理性等观念,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建立。

——摘编自徐芳亚《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条件及特点》

材料二  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14和1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

——摘编自刘景华《走向重商时代——社会转折中的西欧商人和城市》

材料三  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恰恰因为它们再从头开始,且处于政治上分裂的欧洲而不是坚如磐石的帝国的框架中,所以市民们从开头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这种自信和独立是欧亚大陆其他任何地方所没有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对西欧社会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4分)

(3)结合材料三指出,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最大的不同在哪里?(4分)

(4)材料四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学自治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

参考答案

1. 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在新王国之后,古埃及几度分裂,并不断遭到外族入侵。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B项正确;尼罗河定期泛滥为古埃及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是古埃及文明发展的重要原因,排除A项;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埃及的法老具有无限的权力,并不是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的原因,排除C项;古印度实行种姓制度,与古埃及文明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 C

【解析】据题干“古巴比伦开办了专门用于借贷的机构(类似于今天的银行),出借实物或金银货币,借贷人可以用分期付款等方式偿还。”可知这反映了古巴比伦,商品经济比较活跃,C项正确;法学系统日臻完整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古巴比伦经济方面的史实,不涉及法学系统的信息,无法说明法学系统日臻完整,排除A项;君主权力衰落与题意不符,题干未涉及君主权力衰落的信息,排除B项;国内矛盾激化与题意毫无关系,题干没有出现国内矛盾激化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上册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85586.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