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遏,歼灭和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锐不可挡”来形容;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了解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遗愿)设立的,是为了(奖励/鼓励)那些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朗读《“飞天”凌空》,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9届亚运会中夺得10米高台跳水冠军的(雄姿/英姿),仿佛又听到了观众那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朗读《一着惊海天》,我们心潮彭湃,豪情万丈,①②③,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
(1)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阻遏(è)锐不可挡 B.歼灭(qiān)心潮彭湃
C.击溃(kuì)豪情万丈 D.冠军(guān)震耳欲聋
(2)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遗嘱 鼓励 英姿 B.遗愿 奖励 雄姿
C.遗愿 奖励 英姿 D.遗嘱 奖励 英姿
(3)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追思与缅怀 ②光荣与梦想 ③决心与信念
B.①光荣与梦想 ②决心与信念 ③追思与缅怀
C.①追思与缅怀 ②决心与信念 ③光荣与梦想
D.①光荣与梦想 ②追思与缅怀 ③决心与信念
2.(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B.新建的儿童公园为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
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D.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3.(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诺贝尔奖主要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首届诺贝尔奖是1901年颁发的。
C.《”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一篇新闻特写,主要介绍的是中国跳水运动员郭晶晶在印度新德里获得冠军的精彩瞬间。
D.《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篇通讯,表达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捍卫和平的强烈愿望。
4.(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中新网广东新闻4月1日电 深圳福田区有5个革命老区村,其中,梅林街道占了2个,分别是上梅林村和下梅林村。梅林街道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于3月31日组织开展“缅怀先烈•薪火相传”主题活动。通过活动感悟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
在深圳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梅林街道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到了梅林街道革命老区村的两位老党员代表。他们分别分享了自己的红色故事、初心感悟。薪火相传仪式上,老党员将代表共产党员精神的火炬传递给了年轻党员,期望年轻党员能够主动担起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人、践行者。
(1)请给以上这则新闻拟写标题。
(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继往 追壮志 裕后 慰英灵 开来 光前
班级开展“全民阅读”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9分)
材料一 为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激发基层群众读书的热情,营造全民阅读的文化氛围,2020年5月以来,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图书流动服务车开进基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流动图书馆”。
(原载于2020年12月1日大河网)
材料二听书的好处,不仅是解放眼睛,更是解放想象力。2020年12月10日,河南省图书馆推出了更丰富、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有声线上阅读服务——云图有声数据库。据介绍,云图有声线上资源内容覆盖经典文学、人文历史、文化艺术、职场财经、儿童文学、红色经典等近 50 个类别,满足全年龄段读者的阅读需求,围绕工作、学习、生活,精准分类,多级导航,特色突出,从时效、热度、制作、功用等多维度揭示海量内容。有声内容 55万+集,合计时长10万+小时,精选月均更新2000+集。
(原载于2020年12月11日《郑州晚报》AA7版)
材料三从 2000 年开始,每年的12月被定为我们国家的“全民读书月”。在这不平凡的 2020 年,我们迎来了第21个“全民读书月”。全民阅读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根据 2019 年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成年人纸质书年阅读量人均为4.65本,跟欧洲、美国等国家相比还不到人家的十分之一。更需关注的是,这些阅读数字背后,是阅读文化和观念的缺失。因此,国家将全民阅读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不仅有助于我们对阅读的本质和精神有深刻认识,也使我们懂得提倡全民阅读在当下的战略意义。
5.(4分)小文同学搜集到上面三则材料,请你提取并整合这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35 字左右。
6.(5分)大家都在为宣传推广“全民阅读”献计献策,喜欢集邮的小化同学拿出了自己收藏
的中国邮政特种邮票,请你结合活动主题,有条理地说说这张邮票主体部分设计的寓意。
二、阅读与鉴赏(共45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4分)
宿桐庐江①寄广陵旧游②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③非吾土,维扬④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释】①桐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境内。②此诗写于作者赴长安应试失败后,出游吴越途中,当时他已年满四十。③建德:今浙江建德一带。④维扬:今江苏扬州,诗中的“广陵”“海西头”也指扬州。
7.(2分)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
8.(2分)结合全诗内容,简要概述诗人流下“两行泪”的原因。
(二)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11分)
【甲】
本报东京8月8日电 第三十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当地时间8月8日晚闭幕。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38金32银18铜共88枚奖牌,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二位。
本届奥运会中,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举重、射击、游泳、自行车等项目中发挥出色,打破4项世界纪录,创造21项奥运会纪录。跳水、乒乓球等项目依然是争金夺奖的主力军,羽毛球、体操等项目实力明显回升,田径等基础大项进步明显,赛艇、皮划艇、帆船等水上项目表现突出。中国体育代表团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备战参赛带来的严峻挑战,不畏艰难,科学训练,敢于争先,敢于争第一,圆满完成参赛任务。
本届奥运会共有206个代表团齐聚于五环旗下,共有65个代表团获得金牌、93个代表团获得奖牌。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8月8日)
【乙】
新华社东京7月24日电 杨倩打出了最后一发子弹,决赛场大屏幕显示出了名次——冠军!
枪中红心!热泪挥洒!这块奥运金牌,拿下了!
时隔9年,中国女枪手再度为代表团实现“开门红”!
这是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从资格赛到决赛,险象环生,尤其是资格赛,状态并不在最佳的杨倩几度处于被淘汰的边缘,直到最后才拼出了一个决赛席位。
王炼说:“今天资格赛打得非常艰苦,名次也不高,环值也不高,最终还是真实体现了杨倩在精神上的这种力量。太棒了,一发一发咬得太棒了!”
7月24日,杨倩在资格赛比赛后,最终晋级决赛。
进入决赛,成绩清零,8名选手从头开始。杨倩找回了巅峰状态。决赛前10枪,她打出了两个正中靶心的10.9环,排名第一。胜利的希望出现了。
然而,对手同样强大。俄罗斯运动员加拉希娜连续打出高环数,杨倩退居第二。第16枪过后,从第一名到第四名只有0.6环的差距。
咬住,再次成为这场决战的关键词。
第17枪,杨倩打出10.0环,与加拉希娜并列第一。
第18枪,杨倩打出10.6环,与加拉希娜相差0.2环。
第19枪,杨倩打出10.6环,与加拉希娜相差0.3环。
……
最后一枪,最终决战。加拉希娜率先击发,打出了一个离谱的8.9环,观众的喧哗对杨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她打出一发9.8环,但这已经足够锁定金牌。
夺冠之后,杨倩的表情仍然没有太大的变化,反而是拿到季军的瑞士选手克里斯滕在恣意庆祝。颁奖仪式上,中国姑娘在口罩后面露出笑意,还面对镜头比了一个大大的“心”。
“我其实也并没有大家看到的这么冷静,在资格赛、包括决赛当中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情、心态,通过一些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慢慢去调整,平复自己紧张的心情。”杨倩说。
在上届里约奥运会之后,中国射击队就针对决赛冲金成功率不高的问题强化训练。在每次队内赛和选拔赛中,观众席都尽可能制造各种噪音,让选手们适应混乱的局面。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上,观众席甚至敲起了鼓。
杨倩的教练王炼说:“平时的决赛模拟做得非常多,奥运会更多地还是要靠决赛拿成绩,都要奔着金牌来,所以针对上一届的情况,这届做了很多方面的提高,今天把决赛训练的成果体现出来了。”
首金属于射击,首金属于中国!
(选自《新华网》2021年8月8日,有删改)
9.(3分)下列各项,属于【乙】文所用新闻体裁的一项是( )
A.新闻特写 B.新闻评论 C.消息
10.(4分)【乙】文中,记者采访了杨倩和她的教练王炼。假如你是记者,根据文中的回答,联系上下文,写出当时采访提出的问题。
记者:“(1)___________”
杨倩:“我其实也并没有大家看到的这么冷静,在资格赛、包括决赛当中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情、心态,通过一些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慢慢去调整,平复自己紧张的心情。”
记者:“(2)___________”
王炼:“平时的决赛模拟做得非常多,奥运会更多地还是要靠决赛拿成绩,都要奔着金牌来,所以针对上一届的情况,这届做了很多方面的提高,今天把决赛训练的成果体现出来了。”
11.(4分)学校公众号计划推出一期以“中国力量”为主题的专刊,小编们想转载【甲】【乙】两文中的一篇。你主张转载哪篇?请结合两文的体裁、内容,简要阐述你的理由。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22分)
桂鑫
①那天,看着手中那件桂鑫寄来的棉大衣,这位号称铁汉的将军落下了眼泪,往事如电影画面一般在眼前闪过……
②张初欣认识桂鑫在40多年前,那时张初欣是炊事班的一名炊事员。桂鑫不是军人,负责给部队烧锅炉,听说是部队为了照顾他,让他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解决吃饭问题。锅炉房和炊事班一墙之隔,张初欣和桂鑫经常见面,但一开始并不熟悉。一天晚上,点完名后,张初欣突然想起明天早饭有人员变化,可能准备的菜有些不够,于是就准备去菜窖取菜。在炊事班的门口,张初欣见一个黑影一晃而过,向锅炉房跑去。张初欣警觉地迅速跟了过去,到了锅炉房发现桂鑫正从兜里掏出馒头向一个布袋子里装。张初欣立刻明白了,训斥了桂鑫一顿,本想让他把馒头放回炊事班,可一看,馒头上排列的煤灰染成的手指印,也只好作罢。
③从此,张初欣常常领略到桂鑫的“厉害” 。今天拿个馒头,明天拿个鸡蛋……隔三岔五就要到炊事班顺点东西走。张初欣多次找到连长反映问题,连长总是嘿嘿一笑,永远都是先问拿了什么,然后自己掏钱给补上。时间久了,张初欣反而不好意思再说什么。张初欣不理解,连长为什么对桂鑫这样纵容。
④日子过得很快,几年后张初欣当了连长。老连长临走前,特意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他讲了桂鑫爹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响应国家号召,一支部队来到了荒凉的西北高原,开始国防尖端工程的建设。部队进驻后,由于要建设大型项目,必须整村搬迁。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对村民不是一件小事,尤其是很多村民的祖坟面临迁移,思想工作不好做。桂鑫爹是村长,为了支持部队工作,他在祖坟前磕了三个头,在自己的老屋前抓了一捧土,没给部队提任何要求,成为第一个完成迁移的人。原本6个月的迁移期,3个月就全部完成了。部队的同志都很佩服也很感激老村长,不少部队领导和老村长成了莫逆之交。老村长去世后,留下了唯一的儿子桂鑫。照顾好桂鑫是部队领导共同的心愿。
⑤“咱不能让乡亲们寒心,更不能辜负老村长对部队的恩情,那是咱的传统,咱的……”多少年后,老连长的话在张初欣的脑海里依旧清晰如初。在不断的交往中,张初欣越发不明白,桂鑫没有妻子和孩子,自己可以在单位吃饭,他为什么还要拿馒头和菜?如果是为了钱,锅炉房的暖气片、煤可比那点菜值钱。可桂鑫从未在上面动心思。
⑥一天,张初欣看到桂鑫口袋里鼓鼓囊囊的往外走,知道他又夹带了东西,就悄悄跟着他回了村。桂鑫进村后就快步走进一个有些破败的小院,几个脸上已说不清是什么颜色的小孩子,迅速将桂鑫围了起来,狼吞虎咽地将桂鑫带的馒头一扫而光。张初欣一下子全明白了,鼻子一酸,悄悄离开了小院。从那以后,炊事班总会在笼屉上留下几个馒头和一份菜。这是张初欣和连里几个老党员一同发起的,大家一起出钱,让炊事班每天为桂鑫留一份能带走的热饭。
⑦那年冬天,特别冷。桂鑫那件从不离身的军大衣突然不见了。看着他冻得有些发抖的身体,张初欣知道,桂鑫一准是把自己的大衣给了孩子。于是他就将爱人给自己买的一件棉大衣给了桂鑫。结果爱人不理解,两个人因此还吵了一架。
⑧后来,张初欣由于工作原因调往很多地方,但无论到哪里,他总是时不时给桂鑫寄点钱和东西。记不清是哪一年,寄给桂鑫的钱开始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还时不时有野生蘑菇、粉条等特产寄来。张初欣把电话打过去,才知道村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吃不上饭的日子一去不返,很多人还住进了小楼、有了汽车。
⑨老将军不顾身体不适,不顾工作人员和家人的劝阻,一定要回村里看一眼。在村头下车后,张初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本的土路不在了,高大的木质牌楼上金灿灿的大字格外耀眼。整洁的柏油路两侧,一栋栋小楼交相呼应甚是壮观,不少小楼的旁边还停着汽车。
(10)现任的村长叫赵新民,是福利院长大的孩子。见到张初欣的第一句话就是:“张叔叔,我也是从小吃着桂鑫叔从部队拿来的馒头长大的。”张初欣笑得格外开心。“这些年国家精准扶贫,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桂鑫叔带头搞大棚种植,成了致富带头人。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那时候咱们穷,对部队亏欠的太多,你们都是部队粮食养大的,不能干对不起部队的事。”村长的介绍让不少人动容。
(11)“桂鑫叔去世前,非常想见你一面,可怕耽误你的工作,一直不让我们和你联系。他一直对那件让你和嫂子吵架的棉大衣耿耿于怀,一定让我们寄给你一件,说是留个念想。”无声的泪水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从将军刚毅的面庞上悄悄流过。“桂鑫叔把自己的大棚和几十万积蓄都捐给了福利院。正如他说的,咱过去穷怕了,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咱们过上了好日子,得知道报恩。”村长一边擦拭着脸上的泪,一边断断续续说着。
(12)看到乡亲们红火的日子和幸福的脸庞,老将军感受到一名共产党人的自豪。
12.(3分)文章先后叙写了桂鑫所做的(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三件善事,既突出地表现了桂鑫的性格特征,同时也体现出了党和国家富民政策的优越性。
13.(4分)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14.(4分)结合语境,品析⑥段加点词语。
从那以后,炊事班总会在笼屉上留下几个馒头和一份菜。
15.(4分)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桂鑫的性格。
16.(4分)选文多次写到“棉大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7.(3分)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A.选文开头采用倒叙,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B.第②段加点词“训斥”,生动地写出了张初欣发现桂鑫偷拿馒头时的愤怒,刻画了他斤斤计较的性格特点。
C.第⑨段画线句为景物描写,表明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下,村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D.第(1)段中两次写 “泪”:将军因怀念桂鑫而流泪,村长是因对党和国家心怀感激而流泪。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8分)
先恭王①性刚直。当时誉②鄂文端公③相业,先王颇不以为然,曰:“居相位者,当有相度,西林偏袒乡党,非持平天下之道也!”素喜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④诸公,每训梿⑤必以诸城⑥为式⑦。文恪薨,王亲临其丧。壬戌冬,路过三河旅店,见壁有文达诗,挑灯属和⑧,涔然泪下,其真挚也如此。又善料事。甲午秋,王伦叛于寿张,率党北上,围临清,势甚汹恶。王笑曰:“贼不西走大名,南下淮、扬,而屯兵于坚城之下,此自败之道也。”逾旬,果为舒文襄公所灭。
(节选自《啸亭续录》,有删改)
【注释】①恭王:名永恩,谥号恭,清代宗室大臣。②誉:称颂,赞美。③鄂文端公:鄂尔泰,别号西林。④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均为清代贤士、名臣。⑤梿:恭王永恩之子。⑥诸城:刘文正是山东诸城人,此处以诸城代指刘文正。⑦式:标准,榜样。⑧属(zhǔ)和:作诗与别人唱和。
18.(2分)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素喜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诸公 素:___________
(2)率党北上 率:___________
19.(2分)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屯兵于坚城之下,此自败之道也。
20.(4分)请结合原文分析,恭王永恩具有怎样的品格与才能。
三、作文(共5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风雨中,与好友携手并进的时刻,总让人难以忘怀;节日里,与亲人倾诉衷肠的时刻,总令人记忆犹新;课堂上,与老师对答如流的时刻,总令人刻骨铭心……生活中,那些充满温暖的章节,散落在记忆的深处,只要我们细心采撷,那些美好的日子,就会连成一片,熠熠生辉……
请以“那段 的时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把文题补充完整,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
参考答案
1. C D A
【解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题。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A项中“挡”应为“当”;B项中“歼”应读“jiān”,“彭”应为“澎”;D项中“冠”应读“guàn”。第(2)小题考查学生辨析同义词的能力,每组同义词既有相同的语素,又有不同语素,关键在了解共同点的基础上,抓住它们的不同语素,仔细体会其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第(3)小题考查学生句子衔接的能力。首先要仔细读句子,然后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判断要衔接的句子应该是什么句式,最后做出选择。解答需按照“思考怀念——满怀希望——满怀信心”的逻辑顺序进行思考。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