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单元同步教学设计
2.1认识自己
课时教学设计 | |||||
课题 | 2.1认识自己 | ||||
教学内容分析
|
本课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少年有梦》第二课《正确认识自我》第一课时内容《认识自己》。《认识自己》这一框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导学生体会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主要引导学生探索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增强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学会用理性的态度对待他人的评价。本框题内容的学习有助于更客观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理性对待他人评价,因为“我”才是一切的根源,只有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才能体悟到生命的美好。
|
||||
学情分析
|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格成长的关键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提出一些与自身相关的的问题:我是谁?我的能力、价值、责任如何?别人怎样看待我?我怎样适应社会?因而,认识自我是他们极感兴趣又需要恰当引导的问题。 但由于心理、生理不成熟,掌握和了解的知识有限,社会生活阅历和经验缺乏,因而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同时,难以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这是造成学生行为上出现偏颇,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出现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
||||
学习目标 | 政治认同: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初步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自觉践行良好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理解“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法治观念: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与核心要义。初步了解个人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具有生命安全意识和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健全人格:具有自立自强、理性平和、坚韧乐观的人格,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能够主动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具备应对挫折的积极心理品质。 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具有民主与法治意识,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和民主实践。
|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怎样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难点: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认识自己。
|
||||
学习活动设计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环节一:导入新课 | |||||
展示材料——有一家主人带着一只小猴和一头小驴一起生活。小猴特别机灵,总在房上跳来跳去,那个主人见了人就夸小猴聪明。小驴见小猴老受表扬,终于也艰难地爬上了屋顶,可一上屋顶把主人的瓦给踩破了,结果被主人给拖下来暴打一顿。
设问“思考:为什么小驴被暴揍?” 展示谚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
阅读文字材料,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
||||
设计意图:通过文字材料,激发学生兴趣,顺利导入新课。 | |||||
环节二: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展示核心素养目标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生活观察”—— 每个人拿一张白纸,用文字获图画等形式描绘自己,然后折起来,收集在一起。 每个人从中抽出一张折叠的自画像,猜一猜 这是谁的自画像并说明理由。谈谈你对这位 同学的印象和看法,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
1、你对自己了解多少?你的自画像被同学猜出来了吗? 2、为什么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
展示材料“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从小受父亲的熏陶,酷爱书法。他在几岁时就开始练习写字。练了五年的字,写完了三缸的水,总认为自己写字很好了,但是不及他爸“大”字下添的一点。 之后的王献之经过这番后,在他母亲的鼓励下,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和王羲之被人们称为“二王”。
播放视频,并设问“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分析回答。引导得到知识: 1、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 人贵自知。正确认识自己,准确把握自己的禀赋和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自信,促进自我发展,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
|
阅读文字材料,思考问题,画自画像。
小组讨论,交流分享
阅读文字材料,观看视频,思考问题,交流分享
|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