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七年级(下)
期末语文试卷
一、(19分)
1.班级学习小组开展手绘成长日历活动,请你参与。
审读“日历封面”的内容,你进行了补充、修改。
(1)给“成长感言”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遗hàn( )吟( )唱
(2)将“成长感言”中缺失的短语补充完整,使上下文连贯。
成长需要有追寻理想的执着信念,需要有披荆斩棘的 ________,需要有直面遗hàn的豁达胸襟。
(3)“成长感言”中画线句有语病,将修改后的语句抄写在下面。
(4)同学们设计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书海扬帆追远梦”,请挑选最合适的下联( )
A.术业宜从勤学起 B.诗山泼墨踏欢歌 C.一朝春来百花香 D.壮志凌霄嘉年华
审读“日历单页”的内容,你进行了补充。
(5)请你将“每日成长诗”的内容补充完整。
每日成长诗
①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望岳》成长启示:志存高远 |
每日成长诗
②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成长启示:善于交友 |
每日成长诗
③___________,不蔓不枝。 周敦颐《爱莲说》 成长启示:正直通达 |
每日成长诗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成长启示:永葆信心 |
每日成长诗
⑤政入万山围子里,___________。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成长启示:放眼长远 |
每日成长诗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成长启示:___________ |
(6)学习小组拟组织“与父母话成长”的主题活动,你在成长备忘录上补充活动方案。
成长备忘录
活动方案 | 活动形式 | 活动内容 |
聆听故事 | 听父母谈养育子女的艰辛,记录下来与同学们分享; | |
①_____ | 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成长心声和感恩之情; | |
手绘图画 | ②___________。 |
二、(47分)
(一)(15分)
2.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本诗写于1050年,是王安石30岁初涉宦海时所作。 | 甲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选自《王荆文公诗笺注》) |
1067—1076年,王安石在宋神宗支持下进行政治改革,史称熙宁变法。本文段选自王安石与宋神宗及诸臣论议的内容。 | 乙
彦博①等又以为士兵②难使千里出戍。安石曰:“前代征流求③,讨党项④,岂非府兵⑤乎?”帝曰:“募兵⑥专于战守故可恃至民兵⑦则兵农之业相半,可恃以战守乎?”安石曰:“唐以前未有黥兵⑧,然亦可以战守。臣以谓募兵与民兵无异,顾所用将帅如何尔。有将帅,则不患民兵不为用矣。” (选自《宋史•兵志》)【注】①彦博:北宋文彦博,政治家。②士兵:地方兵。③流求:地名。④党项:少数民族。⑤府兵:同“士兵”,地方兵。⑥募兵:专职的士兵。⑦民兵:同“士兵”,地方兵。⑧黥兵:面上刺字的罪犯充当的士兵。 |
本诗写于王安石晚年隐居钟山期间。 | 丙
杖藜① [宋]王安石 杖藜随水转东冈,兴罢还来赴一床②。 尧桀③是非时入梦,因知余习未全忘。 (选自《王安石全集》)【注】①杖藜:手杖。②赴一床:上床睡觉。③尧:传说中的上古贤君。桀:暴君,夏朝的末代君主。 |
(1)下列对甲、丙两首诗歌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甲诗首句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飞来峰上的千寻塔巍巍高耸的状态。
B.甲诗后两句富有理趣,寄寓着“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C.丙诗前两句记叙了诗人虽然年老但是依然在田间忙碌不已的生活。
D.丙诗后两句记写尧桀是非时入梦,可知诗人现实中时时追慕两位君王。
(2)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募兵专于战守故可恃至民兵则兵农之业相半
(3)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唐以前未有黥兵,然亦可以战守。
(4)阅读乙文,说说王安石主张使用地方兵的原因。
(5)周敦颐认为“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你会把王安石比作周敦颐笔下的哪一种花?结合诗文内容,试做分析。
(二)(18分)
3.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问题。
草茉莉
祁云枝
①去秦岭消夏,晚饭时我们进入一户农家。
②落座不久,飘来一阵花香,踏香寻花,墙角处,篱笆隔出的一井花坛里,无数花儿正笑逐颜开,原来,是草茉莉。不过一平方米见方,居然开出了张扬的阵势。紫、白、黄、红及复色花朵齐放,沸沸扬扬,好不热闹。它们开满花坛还嫌不够,又举着小喇叭伸出篱笆,吹奏得不管不顾。
③香气入鼻,遥远而又熟悉,一些人,一些事,香气般拂过心头。
④老家的草茉莉来自我的老师——一个花朵般美丽有香气的女子。她教语文。阳光从分割成小方块的窗口窄窄地挤进来,斜落到讲台上。白色连衣裙发出亮眼的光。在阳光落下来的地方,她用普通话教我们读“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她的身上,有股好闻的香味,分辨不出是花草的香气还是知识的芬芳。
⑤老师来自城市,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村庄的世界,这世界让我着迷。
⑥夏天,校园里多出一块花田,多出了迷人的香气。粉或紫的喇叭形花冠上,点缀着条状或点状斑纹,参差有致,烟霞满枝,也有红黄、紫白、紫黄各半的双色花……夕阳从花叶间漏下,混合着蜂飞蝶舞。老师的话语从香气里浮出:这花叫草茉莉。老师说,她最喜欢这种花,也很喜欢“草茉莉”这个名字,香气像茉莉花,一个“草”字,是它无拘无束的性格。它们皮实,会自播繁衍。一株,就能蔓延葳蕤出一大片,开出不同颜色的花朵。机灵鬼祥生嘿嘿地应和着说,这花,闻起来像老师,看起来像我们自己。
⑦生活有了香气,有了色彩,便有了憧憬。熟悉的校园,似乎有了崭新的鸟鸣,我们逗留其间的时间明显拉长。
⑧课间奔赴花前,我看到好多火柴棒一样的花蕾在绿叶间出没,等待被傍晚点燃。下午放学时,花蕾已绽开,弯曲的花丝伸出花外,小喇叭欢腾起来,茉莉花香,从小喇叭里漾出,逶迤在校园里。这时,老师领着我们做花耳环,教我们用紫茉莉汁液涂抹嘴唇和指甲盖。老师把摘下的花籽分放在我们的手心里,像是放了一粒粒欢乐。我们打开精致的花籽,取出胚乳,研磨成白腻腻的粉末涂在脸上。搓揉草茉莉花朵,会渗出红色汁液,嘟起嘴唇去亲吻,再抿两下。哈哈,草茉莉,是我们的第一管口红,也是我们的第一瓶指甲油。如同一个炮仗点着了一挂炮仗,女生们个个唇红齿白,面若满月,活脱脱舞台上的戏子。我们彼此成为对方的镜子,新奇,欢喜,孜孜不疲。
⑨后来我才明白,老师是想让我们与草木链接,并渐渐地成为彼此。
⑩玩尽兴了,我们便排好队,绕草茉莉一圈,再走出校园,带着香气回家,那香气,又从我们一路嘹亮的歌声里飞了出去。
⑪当西北风呼啸着刮过渭北旱塬时,难熬的冬天来了,校园已瘦回花朵之前。一天,放学路上,麦萍走到我跟前,神秘地伸出了手,她的掌心里,是一盒雪花膏。“老师给我的。”麦萍压低了嗓音,声调却止不住飞起来。每个冬天,麦萍的手指都被冻开长长的口子,横七竖八,渗血,瘆人,擦蛤蜊油也不济事。
⑫那晚,雪花膏也第一次停留在我的肌肤上,香香的。嗯,是老师身上的味道,也是草茉莉的味道。麦萍好幸运,这个冬天,她可以一直香下去。我甚至决定明年冬天再也不戴母亲为我做的棉筒袖了,没有它们遮挡严寒,我的手指也会开裂,如此这般,是不是也可以得到一盒老师的雪花膏呢?
⑬遗憾的是,我的愿望落空了。过完年,老师再也没回学校,像一阵被风刮走的香气,飘离了我们的生活。但淡淡的茉莉花香始终环绕、滋养着我们。大学毕业后,我落脚城市,像一颗草茉莉的种子,在季节的更替里,享受着成长的快乐,也散发出淡淡的芳香。
(节选自《中国作家》2024年第3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茉莉花色斑斓、香气扑鼻,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给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B.老师领着女生做花耳环,教我们用花汁液涂抹嘴唇和指甲盖,和我们共度了欢乐的时光。
C.我决定明年冬天不再戴母亲为我做的棉筒袖,因为它不能满足女孩子追求时尚的心理。
D.老师让我与草木链接,渐渐地成为彼此,能够享受着成长的快乐,也散发出淡淡的芳香。
(2)根据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面的语句,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
①它们开满花坛还嫌不够,又举着小喇叭伸出篱笆,吹奏得不管不顾。(修辞)
②茉莉花香,从小喇叭里漾出,逶迤在校园里。(化静为动)
(3)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花,闻起来像老师,看起来像我们自己”的理解。
(4)校园公众号设有“成长欢歌”和“师恩难忘”专栏,你认为本文推荐给哪个专栏更合适?结合选文内容加以阐述。
(三)(14分)
4.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后来这些东西在我的意识中都隐去了,只有一样东西凸现出来,这就是那在她头顶上打转的失重的铅笔,不知为什么,一闭上眼睛,这支铅笔总在我的眼前飘浮。
②……
③那个没有日出的细雨蒙蒙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
④“落日六号”的中子材料外壳足以抵抗地心的巨大压力,而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⑤我听到了她同地面最后通信的录音,这时来自地心的中微子波束已很弱,她的声音时断时续,但这声音很平静。
⑥“……今后,我会按照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请你们放心,我现在已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
(选自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
材料二
①鲨鱼掉转头来,翻转身子,正准备把采珠人拦腰咬断。突然间,我觉得蹲在我身旁的尼摩艇长忽地站直身子,举着匕首,朝那大怪物直扑过去,与它展开了顽强的搏斗。
②正欲咬死不幸的采珠人的鲨鱼,突然发现冒出个新对手,便翻过身子,迅速地冲着尼摩艇长扑上来。
③我现在都还记得尼摩艇长那勃发的英姿。他立即俯下身体,以无比的沉着镇静等待着朝他猛扑过来的那条可怕的大鲨鱼;待它扑上来时,艇长敏捷地一闪,躲过了鲨鱼的攻击。与此同时,他将匕首刺中鲨鱼的腹部。但这只不过是人鲨大战的开端,恶战还在后面。
④可以说,那条巨鲨简直是在怒吼!鲜血从它那被刺中的地方喷涌而出,染红了周围的海水,海水变得混浊不清,我已什么都看不见了。
⑤我眼前一直这么模糊一片,直到海水突然稍稍清了一点,透出一点亮光。我才影影绰绰地看见,尼摩艇长还抓住鲨鱼的一个鳍,同它进行着殊死搏斗。他一刀接一刀地往鲨鱼肚腹扎去,但一直未能使之毙命,也就是说,未能刺进它的心脏,给它致命的一击。鲨鱼挣扎着,疯狂地搅动着海水,被搅起的漩涡差点儿把我冲翻在地。
(选自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材料三
①他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建立了造船所,按照自己的设计,造成一艘潜水艇。他用某些方法——这些方法将来是会被人们发现的——有效地利用了万能的电力。他用电作为动力、照明和发热的源泉,满足他的浮力装置的全部需要,而这种电的来源却永远不会枯竭。海里有无尽的宝藏,有数不清的鱼类、海藻和庞大的哺乳动物;不仅有自然界所供应的一切,还有人类遗失在海底的各种各样的物资。这些宝藏充分地满足了王子和他的同伴们的需要。于是他最热心向往的事就这样实现了,他再也不和外界联系了。他把他的潜水船命名为诺第留斯号,自称尼摩船长,神不知鬼不觉地隐藏在海洋深处。
②多年来,这个神奇的人从南极到北极,游遍了各个大洋。作为一个被文明世界所遗弃的人,他在这些陌生的地方搜集了无数的珍宝。1702年,西班牙大帆船在维哥湾所丧失的百万资财成了他用不完的财富。他经常用这笔巨款来帮助那些为争取独立而奋斗的国家,却始终不暴露自己的姓名。
③……
④他耗尽了全身的精力,已经不能和病体顽抗了。这一天平安无事地过去了。移民们一刻也没有离开诺第留斯号。时间已经到了黑夜,但是在洞窟里,却是分不清黑夜白天的。尼摩船长并不感到痛苦,他只是显著地衰退着。由于死期到来,他那高贵的面容一点血色也没有了,但他显得十分平静。他不时喃喃地呓语,说的都是复杂的经历中所遇到的事情。生命显然在消逝,他的四肢已经发冷了。
(选自儒勒•凡尔纳《神秘岛》)
(1)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失重的铅笔”是一处伏笔,使得最后谜底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B.材料二中尼摩艇长不顾危险救助采珠人,体现出科幻小说渗透着浓浓的人情味。
C.材料三中尼摩艇长建造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可知成为探险家需要极广博的学识。
D.三则材料的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主要是因为作者层层设置了悬念和误会。
(2)科幻小说富于想象。结合三则材料,分点概括材料中超越现实的内容。
(3)下列两个句子中,人物的“平静”超乎常情。结合人物经历和品质,分析他们在绝境中各自保持平静的原因。
(材料一)她的声音时断时续,但这声音很平静。
(材料三)他那高贵的面容一点血色也没有了,但他显得十分平静。
(4)材料一中“落日六号”地心探险是伟大的悲剧吗?请你作出判断并加以阐述。
三、(34分)
5.按要求作文
看到重新盛开的紫藤萝,宗璞明白原来生命是一条无尽的长河;多年后再看到小桃树,贾平凹发现原来生命可以如此顽强;看到阿长送的《山海经》,小鲁迅明白原来一个平凡的保姆身上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在生命历程中,总有人、事、景、物,让你有新的发现,新的思考。
请自拟题目,以“哦,原来是这样。”为开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
参考答案
1.(1) 憾 yín
(2)无畏勇气
(3)让我们带着勇气和希望,奋发笃行,不断发现崭新的自己,遇见更美的未来。或让我们带着勇气和希望,奋发笃行,不断发现全新的自己,遇见更美的未来。
(4)B
(5) 会当凌绝顶 谈笑有鸿儒 中通外直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山放出一山拦 化作春泥更护花 甘于奉献
(6) 家书诉情 画一幅图画,体现父母帮助自己成长的场景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