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综合素养卷)-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30日
资源编号 81560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综合素养卷)-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2024-07-29 九年级上册 0 730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考点梳理卷)-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单元...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综合素养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在世界历史长河中,不同地区产生了一些影响深远的古代文字。下图中的文字应该是(   )

古埃及书记员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拉丁字母               D.梵文

2.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在古代印度创立了(   )

A.道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佛教

3.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以下表述能正确反映亚非文明的是(    )

A.金字塔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标志

B.《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C.古代印度等级制中的首陀罗享有崇高地位

D.古代日本大化改新前处于封建社会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众生平等”“大慈大悲”“忍耐顺从”等词语。这些词语来源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的(    )

A.基督教             B.佛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5.人类最早的文明产生于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下列属于两河流域文明宝贵文化遗产的是(    )

A.象形文字和金字塔                              B.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

C.甲骨文和司母戊鼎                               D.佛教和阿拉伯数字

6.九年级某班第一小组搜集了古代亚非国家的部分文明成果。从中反映了早期人类文明的(   )

A.开放性             B.交互性                  C.平衡性                   D.多元性

7.古代印度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其中商人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8.下表为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这表明(   )

地区 成果
尼罗河流域 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等
两河流域 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河流域 梵文、佛教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甲骨文、青铜器等

A.世界文明以交流为发展前提                B.古代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

C.文明的优劣取决于技术水平                 D.海洋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9.下列古文明中,与中华文明兴起的地理环境一样,产生于大河流域适宜农耕的是(    )

A.古埃及             B.古希腊                  C.古罗马                   D.古伊朗

10.最近,去印度的旅游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达利特(英文名叫untouchable,不可触碰的)一般都是干着清理厕所、扫大街等社会最底层的工作,除此之外,达利特不能触碰比自己等级高的人,否则高等级的人会觉得“自己的灵魂被玷污了,要用恒河水不断清洗自己才行”。这表明现在的印度(    )

A.法制很不健全                                    B.种族歧视严重

C.仍受种姓制度影响                             D.各个阶层等级森严

11.处在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都有着自己灿烂的文明。下列大河流域简图与之相对应的文明,正确的是(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佛教              D.《十二铜表法》

12.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法老自称是神之子。作为神灵的后代和神的化身,他享有比所有臣民都要高的权威。这说明法老(    )

A.推行了种姓制度                                 B.受到希腊哲学影响

C.建立了幕府统治                                 D.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13.下表为某同学整理的古代亚非地区文明成果简表。表中“▲”处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文明古国 古埃及 古巴比伦王国 古印度
重要文明成果 象形文字、金字塔 楔形文字、 梵文、佛教、种姓制度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荷马史诗》                                      D.《天方夜谭》

14.1949年,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其著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了“轴心时代”的理论。雅斯贝尔斯认为,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形成了希腊哲学思想、中国儒道思想,在宗教领域的表现是诞生了(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5.建筑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等。以下建筑与佛教有关的是(   )

A.金字塔            B.摩诃菩提寺           C.雅典卫城               D.罗马万神庙

16.如图为约公元前1400年古埃及的壁画,描绘了当时各种食物。这可用于说明(    )

A.两河流域农业发达                             B.尼罗河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C.古埃及畜牧业繁荣                             D.土地国有制度促进生产技术进步

17.下图是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石碑,上面用三种文字记录了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令。最上一层是古埃及象形文字,中间是埃及草书,最下一层是古希腊文。罗塞塔石碑上同时出现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古希腊文,该文物(    )

 

A.体现了古希腊文字的自然演变            B.证实了埃及和希腊同根同源

C.提供了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可能     D.为埃及征服希腊提供了有力依据

18.《汉谟拉比法典》前言:“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但正文却道:“若贵族使平民及奴隶的眼睛受损可以兔于赔款,无需赔偿:……奴隶将贵族的眼睛损坏则要在耳内灌油灌铅。”由此可见,法典的特点是(   )

A.契约性            B.等级性                  C.广泛性                   D.正义性

19.“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交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上述材料可能出自(   )

A.《汉漠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20.拓片是将刻在不同材质上的文字、符号、图案等拓印下来的纸片,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下列古老文字的拓片,人类先祖创造这些文字主要是为了(   )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甲骨文

A.生产生活的需要                                 B.对外交流的需要

C.祭祀祖先的需要                                 D.记录战争的需要

21.下列是四位同学扮演“印度等级制度”课本剧的对话。甲同学:我是祭司贵族,掌握神权。乙同学:我虽不是处于独尊地位,但我掌握国家行政和军事大权。丙同学:我主要从事农业、牧业和商业,没有政治权利,必须以纳税形式供养第一、二等级。丁同学:我是被征服者,因贫困破产失去土地,从事低贱的职业。据此判断,哪位扮演者属于刹帝利等级(  )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22.该法典制定的目的是在政治统一的前提下,实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法律上的统一,以便更好地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提高军事实力,稳定社会秩序,从而保障帝国的统一。这描述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23.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不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大河文明——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

B.海洋文明——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

C.文明冲撞——区域文明冲突——亚历山大东征

D.世界宗教——佛教——种姓制度

24.巨石是古埃及的“永恒之石”,古埃及人用这种“永恒之石”创造“来世的艺术”。“来世的艺术”指的文明成果是(   )

A.金字塔            B.帕特农神庙           C.佛教                      D.甲骨文

25.下面是依据《汉谟拉比法典》的规定设计的可能出现的场景:

第一幕: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把不属于他的奴隶的奴隶标记剃掉。

第二幕:奴隶的主人看到后非常生气,怒斥理发师,并依法要砍掉理发师的手。

该场景体现了(   )

A.《汉谟拉比法典》对奴隶有一定的保护

B.古巴比伦王国的奴隶不准理发

C.理发师在古巴比伦王国的地位很低

D.《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的古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国王自称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利的象征。

材料二   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三   由于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土著)。达塞人不准参加宗教仪式,也不能拥有征服者所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回答,材料一中的“国王”与金字塔有什么关系?

(2)根据材料回答,材料二中汉谟拉比宣传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制定法典的真实目的(实质)又是什么?

(3)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出现在古代哪一个国家?材料中的“前三个种姓”依次指哪三个?“第四种姓”又是指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制定?

27.四大文明古国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古老的四大文明的出现,加快了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进程,中华文明更是世界文明史上最灿烂的那一颗星。下面是某同学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搜集的一些资料,请你和他一起利用这些资料开展探究活动。

【走近文明】

材料一  万物终将消逝,金字塔永存。——阿拉伯谚语

万里长城永不倒,不到长城非好汉。——中国谚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图1和图2的雄伟建筑,都被誉为古代世界奇迹,请分别写出该建筑的名称,并任选其中一个建筑进行简要评价。

【追溯文明】

注:图3中A为尼罗河流域,B为两河流域,C为印度河——恒河流域,D为黄河——长江流域。

材料二  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些文明使欧亚大陆成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历史中心地区。更明确地说,中东的文明中心包括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及伊朗高原;古中国的文明中心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2)根据图3并结合材料二,指出四大古代文明形成的共同条件。

【探究文明】

材料三  古巴比伦王国的某法典规定:如果奴隶不承认他的主人,只要主人拿出他是自己奴隶的证明,这个奴隶就要被割去双耳。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3)请写出材料三中的法典名称。并指出该法典在世界法律发展史上的地位。

【感悟文明】

材料四  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且从未间断的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余年。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举世公认,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

——摘编自李硕《传说时代的文明——远古》

(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28.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边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

材料二  农业生产最早兴起于亚洲,为亚洲文明领先于世界其他地方奠定了物质基础。考古学家们在今天伊拉克北部的耶莫地区发现,在距今约9000年前这里的人们即已种植大麦、小麦、小扁豆等农作物,在浙江河姆渡遗址也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稻谷遗存。考古学家们在北纬20度到40度之间亚洲大陆的广泛区域里发现了众多的农业遗存,据此推断该地区曾发生“农业革命”。

材料三  亚洲文明是世界文明的塑造者。“农业革命”引起一系列的变革,人们自栽培植物、驯化野生动物以来,逐渐开始定居,定居点的规模不断扩大,进而形成城市,私有财产的出现导致社会分工进一步分化,产生文字、阶级与国家。从公元前4000年左右开始,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印度河流域的印章铭文、中国的甲骨文、依次被先民创造出来,人类由此掌握了知识的保存和技术的传播方式。

材料四  公元830-930年,在阿拉伯地区,当时的阿巴斯王朝开展了著名的“百年翻译运动”,为中西方文明财富的保存和流传立下了汗马功劳。阿拉伯数字发源于印度,经阿拉伯商人影响世界,成为世界通用的数学语言。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带动了世界变革,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法国、英国、荷兰等学者在印度和中国无偿地学习棉织品的制造方法,为改造欧洲纺织机械业提供了大量知识与技术。由此,欧洲工业革命才有可能从棉纺织业率先发生。

——材料二至材料四均摘编自王灵桂徐轶杰《亚洲文明的历史性贡献与新时代亚洲文明观的构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概括亚洲文明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回答,亚洲文明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以两河流域文明为例,说说亚洲领先于世界的文明成果有哪些?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图片“古埃及书记员”可知,古埃及的文字是象形文字,A项正确;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排除B项;拉丁字母起源于古罗马时期,排除C项;梵文是印度的古典语言,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佛教创立于古代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也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因此得以广泛传播。D项正确;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排除A项;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排除B项;耶稣创立基督教,排除C项。故选D项。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综合素养卷)-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81560.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