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基础卷)-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26日
资源编号 81270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基础卷)-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2024-07-25 八年级上册 0 872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卷)-2024-2025学年八年...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基础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清末洋务派的主张。洋务派属于(   )

A.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地主阶级           D.无产阶级

2.下图是小历同学在学习了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某次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后,绘制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中,最能体现我国近代航运业初步发展的民用企业是(    )

A.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福州船政局

4.1864年,李鸿章谈到,西方船坚炮利,中国“若不及早自强,变易兵制,仍循数百年绿营相沿旧规,可危之甚”。他主张(   )

A.创办民用企业      B.兴办新式学校         C.引入新式交通       D.组建新式军队

5.在中国,很多事情老百姓是仿效为官者的。作之君,作之师,官员不仅是政治的权威,而且是教化的楷模。这是传统孵育出来的社会心理……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这反映了洋务运动(   )

A.推动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开启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维护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6.“掌握朝廷大权的慈禧太后和李鸿章其实从战争一开始就不打算使战争继续下去,但他们找不到办法使日本同意停战。”材料中的“战争”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侵华战争

7.以下示意图呈现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事件。其中①应为(    )

A.关天培抵御英军的进攻              B.曾国藩围困天京

C.邓世昌撞击“吉野号”                  D.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8.近代中国清政府屡战屡败,被迫和谈。以下不平等条约签订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虎门条约》  ②《北京条约》  ③《天津条约》  ④《马关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9.1895年,文章《救亡决论》里提出了“救亡”一词。金冲及教授在《中外日报》中也指出:“我们在以前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中国军民顽强抵抗                  D.甲午中日战争使民族意识逐渐增强

10.1897年冬,德国借口山东巨野教案中有两名传教士被杀,派遣远东舰队驶往胶州湾,占领沿岸各地,并于1898年3月6日强行租借胶州湾及湾内各岛屿;1898年,俄国强行租借旅顺、大连及附近水面,法国强行租借广州湾,英国强行租借威海卫及“新界”。材料反映的是(   )

A.甲午战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

C.《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D.三国干涉还辽,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材料叙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   )

A.太平天国运动           B.公车上书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1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这些报刊的主旋律是(    )

A.扶清灭洋               B.师夷长技             C.变法图强            D.实业救国

13.下图描绘的是在戊戌政变中被捕遇害的“戊戌六君子”。下列人物属于“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有(   )

①曾国藩  ②康有为  ③谭嗣同  ④康广仁  ⑤梁启超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③⑤

14.维新变法运动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废除了科举制度B.建立了君主立宪制C.建立了北洋舰队  D.促进了思想启蒙

15.“要建立资本主义制度,阻力极大,不经过引起社会巨大变动的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是无法实现的。改良派不敢正视这个真理。他们把最大希望建立在争取皇帝、劝说封建统治阶级自己来主动进行改革上面。”材料说明(   )

A.改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改良派领导了革命斗争

C.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行不通              D.改革阻止了列强的侵略

16.下列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打破了日本灭亡中国的迷梦          D.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7.“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材料描述了近代一次人数众多的反帝运动,他们提出了下列哪个口号(    )

A.“有田同耕”              B.“扶清灭洋”         C.“自强求富”            D.“振兴中华”

18.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这些顺口溜反映了义和团(   )

A.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                  B.以农民为运动主力

C.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                  D.具有反帝反封的性质

19.它是帝国主义施行集体强权的产物,“集不平等条约之大成”,是侵损中国权益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这里评价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舞动的北京”是和平﹑友谊﹑进步的象征。某电视台准备制作历史纪录片《1901年底的北京城》,片中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A.东交民巷居住许多北京居民          B.清政府在筹备大量赔款

C.驻扎有外国军队                       D.圆明园已成残垣断壁

二、综合题(共4小题,第21题8分,第22题6分,第23题8分,第24题8分;共3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平中国,敌外国”,所谓“平中国”就是剿灭太平军、捻军,“敌外国”就是阻止洋人的入侵,然而他们对外国侵略者有很大的依赖性,靠洋人帮助他们生产洋枪、洋炮,靠洋人帮助他们训练洋枪洋炮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它只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

——摘编自余维学《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虽然自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了社会转型,但是在整个晚清时期,由于统治者缺乏现代意识,缺乏足够的领导改革和促进社会全面转型的能力,致使社会各个结构的变化并不是互相协调和配套发展的,政治体制转型的滞后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

——摘编自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只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的依据。(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二的观点。谈谈你对“近代社会转型”的认识。(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甲午孝钦皇太后 (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700万两……铺张浪费,备极一时之盛。

——《藏园群书题记》

材料二 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尘闻偶记》

(1)根据材料一,判断慈禧太后的“六旬万寿庆典”在哪一年?当时哪个国家正把魔爪伸向中国?(2分)

(2)材料二中“割地”又使中国痛失哪些领土?(2分)

(3)请你列举出在这次战争中为保卫祖国而牺牲的两位民族英雄。(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至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生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商国是。

[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1)图一所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有何影响?(2分)

(2)指出图二中两位历史人物分别是谁?(2分)

(3)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1分)

(4)图三反映的是谁英勇就义的情景?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3分)

24.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材料二: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主线,在五四之后其刚萌生为一个学科时就有不同观点。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发展主线研究》

(1)材料一中图一、图四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根据所学分析,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和图三反映的列强在华局面之间有何内在联系?(4分)

(2)读材料二,请围绕材料中“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主线”,提炼一个观点,根据近代前期的相关史实,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论文。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鲜明,史论结合、时序清晰,字数不超出格子。(4分)

…………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C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基础卷)-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81270.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