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知识速记清单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单元综述:民主革命、中华民国。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在孙中山等人的推动下,革命思想广为传播,革命团体不断出现,各地革命活动蓬勃发展。民主革命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1911年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的手中。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他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遭到举国反对。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
2、阶段特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3、主要表现:
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革命政党:同盟会;
革命成果:创建中华民国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中外联系:辛亥革命受到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5、关键词: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考点1、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遭到拒绝。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孙中山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但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考点2、中国同盟会
《辛丑条约》签订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各种革命团体也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华兴会和光复会。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大会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意义: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来
【知识拓展】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易错提醒】
1.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完善,其中民族主义是前提,具有反对封建主义的进步意义,也在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民权主义是核心,是民主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经典练】爱国民主人士章士钊在《孙逸仙·自序》中写:孙中山是近代中国谈论革命最早的人,是实行革命的总指导,这一点是所有耳闻目睹的人所共同承认的。该材料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
A.孙中山是章士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B.孙中山早年开展了大量革命活动
C.孙中山是所有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
D.孙中山曾经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
【答案】C
【详解】由材料“孙中山是近代中国谈论革命最早的人,是实行革命的总指导,这一点是所有耳闻目睹的人所共同承认的。”意在说明孙中山是所有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结合所学,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为医国,从变法改革到投向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领导民主民族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建立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领导武装起义,这一系列活动使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孙中山是章士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排除A项;孙中山早年开展了大量革命活动,如1894年创建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等;1895年10,举行广州起义,最后起义失败等,但不是题干的核心意思,排除B项;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改革建议,遭到拒绝后成立兴中会,不是题干表达的核心意思,排除D项。故选C项。
【教考衔接】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为振兴中国耗尽毕生精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中山的革命指导思想是( )
A.师夷长技 B.维新变法 C.三民主义 D.实业救国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C项正确;师夷长技是魏源以及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实业救国指的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士纷纷设厂救国,不是孙中山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第9课 辛亥革命
考点3、辛亥革命
萍浏醴起义: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浙皖起义: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徽安庆发动起义,最终失败。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起义最终失败。
黄花岗起义: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1911年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提前举事。起义最终失败,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1911年,湖北的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谋划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各省纷纷响应。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知识拓展】
武昌起义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①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作了比较长时间的准备;
②同盟会的支持;
③湖北革命新军的支持;
④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为武昌起义的胜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时机。
⑤湖北有较好的社会基础。张之洞,在湖北创办了汉阳铁厂、两湖书院。近代工商业和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阶级和新的知识阶层,建立了具有近代色彩的“湖北新军”,这些因素在客观上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基础。
【易错提醒】
1).孙中山虽然没有直接领导武昌起义,但仍被当做革命的领袖,他的思想(三民主义)和他通过同盟会领导的一系列革命活动都对武昌起义起着指导作用。
2).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非封建制度。封建制度的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几个层面。辛亥革命后地主阶级的统治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仍广泛存在,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中还根深蒂固。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完成推翻了封建土地制度,封建制度才真正结束。
【经典练】1911年4月,林觉民在参加起义前写下《与妻书》;“……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表达了他革命的决心,他所参加的起义应是( )
A.广州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萍浏體起义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11年4月,林觉民在参加起义前写下《与妻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黄兴提前发动广州起义,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英勇战死,亦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A项正确;1907年夏,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后失败,徐锡麟死难,排除B项;广西起义,是指1907年,孙中山、黄兴筹划领导,起义军奋战七昼夜,最终失败,排除C项;萍浏醴起义,是指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排除D项。故选A项。
【教考衔接】从1911年10月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这是响应( )
A.黄花岗起义的爆发 B.北伐战争的进行 C.武昌起义的胜利 D.护国战争的发动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从1911年10月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和所学知识可知与武昌有关,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革命士兵发动武昌起义取得胜利,武汉三镇光复,从而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此后短短一个月内,全国十多个省份相继宣布独立,清朝统治走向土崩瓦解,C项正确;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爆发,但起义迅速归于失败,时间也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26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北伐战争,排除B项;1915年,蔡锷等人发动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排除D项。故选C项。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考点4、 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
(2).准备: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选举到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3).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选举黎远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知识拓展】
1.南京临时政府基本情况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2.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公式:
公元XX年=1911+民国N年 民国N年=公元XX年-1911
【易错提醒】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学习西方的异同点
【经典练】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指出:“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由此可知南京临时政府( )
A.已得到列强全力支持
B.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C.实现了中国完全独立
D.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题干“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可知,这段材料说明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是和平主义,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存在幻想,D项正确;中华民国建立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实现中国完全独立,没有列强的全力支持,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ABC项。故选D项。
【教考衔接】《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指出:辛亥革命绝非简单的旧式革命,它有现代化的成分,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铸造的是千年壮举。其中,“千年壮举”指( )
A.冲击旧制,思想启蒙
B.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拒绝签字,维护主权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铸造的是千年壮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因此,辛亥革命不只是打落了一顶皇冠,而且加速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所以,“千年壮举”是指“推翻帝制,建立共和”,B项正确;戊戌变法主张兴民权,开设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制,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因此,“冲击旧制,思想启蒙”是指戊戌变法,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因此,“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是指新文化运动,排除C项;五四运动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维护国家主权,因此,“拒绝签字,维护主权”是指五四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考点5.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窃取革命果实的背景:
(1)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与袁世凯交涉,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早日实现共和;
(2)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过程: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宣统帝下诏退位;2月13日,孙中山辞职。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3).结果: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4).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①帝国主义支持;
②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袁世凯控制着北洋军阀);
③大耍两面派阴谋;
④国民政府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拥护;
⑤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
考点6.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属于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全、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3).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4).辛亥革命失败的启示、教训和遗憾: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教训:要有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等。
遗憾: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